同时设置主介质排放口和后泵腔冲洗液排放口的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22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42
同时设置主介质排放口和后泵腔冲洗液排放口的离心泵,主介质排放口排出富主介质AP且携带至少一部分增压后主介质,后泵腔冲洗液排放口BPN排放富冲洗液BP且可能携带最多一部分泵送主介质,与常规无BPN的冲洗液和主介质混合后排料方案相比,可实现冲洗液与主介质的至少相对分离排料,至少一部分BP与至少一部分AP的用途不同,利于BP中冲洗液的低成本回收利用,并可提高AP纯度;作为含固易结焦浆液如煤加氢直接液化反应生成油的减压分馏塔KT塔底油渣的输送泵KPUMP,BP可直接进入KT进料加热炉炉管的进料或出料或KT闪蒸段中进行冲洗液和渣油的分离,也可返回加氢反应过程循环反应,通过减少冲洗液损失量显著增加效益。

Centrifugal pump with main medium discharge port and flushing liquid discharge port of rear pump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时设置主介质排放口和后泵腔冲洗液排放口的离心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同时设置主介质排放口和后泵腔冲洗液排放口的离心泵,主介质排放口排出富主介质AP且携带至少一部分增压后主介质,后泵腔冲洗液排放口BPN排放富冲洗液BP且可能携带最多一部分泵送主介质,与常规无BPN的冲洗液和主介质混合后排料方案相比,可实现冲洗液与主介质的至少相对分离排料,至少一部分BP与至少一部分AP的用途不同,利于BP中冲洗液的低成本回收利用,并可提高AP纯度;作为含固易结焦浆液如煤加氢直接液化反应生成油的减压分馏塔KT塔底油渣的输送泵KPUMP,BP可直接进入KT进料加热炉炉管的进料或出料或KT闪蒸段中进行冲洗液和渣油的分离,也可返回加氢反应过程循环反应,通过减少冲洗液损失量显著增加效益。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所述主介质AF,指的是需要通过泵输送的工艺流体,通常为含固浆液或液体,也可能含有少量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气相或气泡;加压前的主介质AF,自泵壳主介质进口AFN进入主叶轮腔,经主叶轮升压后,自增压后主介质排口APN排出。本专利技术所述离心泵的后泵腔KV,指的是距后泵盖30最近的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与泵壳之间的腔体,通常是最后一级主叶轮的后盖板63与泵腔后盖30之间的腔室。本专利技术所述离心泵的后泵腔冲洗液CXY,指的是冲洗后泵腔KV的冲洗液。本专利技术所述后泵腔冲洗液CXY,通常,它经过后泵腔KV的主体流向是,先进入后泵腔KV的靠近泵轴(或轴套)的内侧区域,然后流过后泵腔中间区域到达后泵腔KV的远离泵轴的外侧区域,然后离开后泵腔KV,继续流动排出泵体。本专利技术所述背叶片BYP,指的是设置在后泵腔KV内可以随泵轴旋转的叶片,可以是主叶轮背叶片64。本专利技术所述主叶轮背叶片64,指的是距离后泵盖30最近的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的背面上设置的叶片。本专利技术所述冲洗液CXY经过后泵腔KV的主体流向是,先进入后泵腔KV靠近泵轴的内侧区域,然后到达后泵腔KV的远离泵轴的外侧区域,然后离开后泵腔KV,并继续流动排出泵体。本专利技术所述后泵腔冲洗液CXY,当离心泵设置背叶片BYP时,冲洗液CXY经过后泵腔KV的主体流向是,先进入背叶片BYP的内侧入口区域,然后流过背叶片腔由背叶片BYP施加能量后甩出背叶片腔,然后离开后泵腔KV,继续流动排出泵体。常规离心泵,不设专用的后泵腔冲洗液排放口BPN,后泵腔冲洗液与主介质在泵腔内混合后一并排出泵腔,此时,后泵腔冲洗液的排出路径系统:离开后泵腔的增压后冲洗液进入增压后主介质的流道腔内,与增压后主介质混合后一并流动,最终,一并经增压后主介质排口APN排出泵腔体,由于增压后冲洗液与增压后主介质完全混合在一起,其优点是泵壳排料结构简单、紧凑,但是存在以下缺点:①无法低成本回收冲洗液组分,因为数量较少的增压后冲洗液已经被大量的增压后主介质稀释;当冲洗液价值高于主介质时,会造成冲洗液价值降低,损失很大;②增压后主介质被冲洗液污染,增加后续处理系统的规模、增加。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颗粒浓度高、沥青质浓度高的浆液的输送,以下以此为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基于现有离心泵后泵腔冲洗液排放方案中,煤加氢直接液化、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渣油沸腾床加氢裂化等反应过程的生成油的减压分馏塔塔底油渣输送泵,典型结构是使用冲洗液(冲洗油)和副叶轮来保护泵轴的机械密封系统MFU的密封部件,此类泵PAST-KPUMP,在泵轴机械密封系统MFU和主泵叶轮之间,冲洗机构或密封机构是设置副叶轮、固定导叶、主叶轮背叶片,冲洗油(或密封油)流经副叶轮加压,然后流经固定导叶防止旋流进入主叶轮背叶片的进口区,再经主叶轮背叶片加压后离开主泵背后腔进入主泵的排料流道(如涡壳)与主叶轮排出的主介质混合后一并回收或处理。根据工厂的其它物料条件和操作需要,油渣输送泵PAST-KPUMP,可以不设置副叶轮、固定导叶、主叶轮背叶片中的一项或几项。油渣输送泵PAST-KPUMP,其优点是结构紧凑、成熟,其缺点是将冲洗油与泵排出的主流体完全混合在一起,使得冲洗油被泵排出的主流体的稀释程度达到了最大,不利于冲洗油的回收利用,会增加冲洗油回收利用的成本。以煤加氢直接液化产品蒸馏油产量为100万吨/年的煤加氢直接液化反应过程的生成油的减压分馏塔KT塔底油渣输送泵PAST-KPUMP为例,按照油常规后泵腔冲洗液排放模式,损失量很大;冲洗油通常为煤加氢直接液化生成油减压分馏塔KT分离出的蜡油蒸馏油或供氢溶剂油加氢反应过程生成油分离出的供氢溶剂蜡油和/或重柴油,由于从煤加氢直接液化残渣中回收冲洗油及其困难或成本太高,混入煤加氢直接液化残渣中的冲洗油通常作为煤的代用品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或气化炉造气,其价格仅500~700元人民币/吨。这样,冲洗油的价值比液化残渣价值高出4000~5000元人民币/吨(以下按4500元人民币/吨计算),按装置运转7600小时/年计算,每台泵消耗冲洗油400~600公斤/时即3040~4560吨/年,由于无法回收冲洗油,损失额高达1368~2052万元/年。尽管通常为了防止减压塔塔底结焦通常使用外排液化残渣的100~200%的KT塔底油循环返回减压塔底部进行切向进料形成旋流,这样可能分离出少量冲洗油,或者使用外排液化残渣的50~100%的KT塔底油返回减压塔进料闪蒸段中循环气化冲洗油(实际上该操作的循环比不能太高以防止沥青质反复加热结焦)可以最多分离出33~50%的冲洗油,最终的冲洗油损失量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然巨大,可达684~1354万元/年。以上分析仅是采用1台工作泵(同时1台泵备用)的操作模式的统计数据,如果为了保证操作可靠性而采用2台工作泵(同时1台泵备用)的操作模式,则损失几乎增加1倍,损失额度更加巨大。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或降低上述缺陷的程度,本专利技术对使用后泵腔冲洗液的离心泵的结构进行改进,目的在于实现冲洗液排料与主介质排料的至少相对分离,因此,需要对离心泵后泵腔排出的冲洗液的离开泵壳的排出路径进行改进,可能涉及部分增压后主介质的离开泵壳的排出路径的改变。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是:同时设置主介质排放口和后泵腔冲洗液排放口的离心泵,主介质排放口排出富主介质AP且携带至少一部分增压后主介质,后泵腔冲洗液排放口BPN排放富冲洗液BP且可能携带最多一部分泵送主介质,与常规无BPN的冲洗液和主介质混合后排料方案相比,可实现冲洗液与主介质的至少相对分离排料,至少一部分BP与至少一部分AP的用途不同,利于BP中冲洗液的低成本回收利用,并可提高AP纯度;作为含固易结焦浆液如煤加氢直接液化反应生成油的减压分馏塔KT塔底油渣的输送泵KPUMP,BP可直接进入KT进料加热炉炉管的进料或出料或KT闪蒸段中进行冲洗液和渣油的分离,也可返回加氢反应过程循环反应,通过减少冲洗液损失量显著增加效益。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多种介质的输送泵,因此,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应用价值。与本专利技术类似的技术方案未见报道。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同时设置主介质排放口和后泵腔冲洗液排放口的离心泵。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同时设置主介质排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同时设置主介质排放口和后泵腔冲洗液排放口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部分:/n离心泵KPUM,用于对液料主介质AF进行加压输送;/n离心泵KPUMP的泵腔壳体Q10,由至少包含前泵盖50、后泵盖30的泵腔体组件构成;/n在离心泵KPUMP的泵腔壳体Q10内,设置至少一级主叶轮对可能含有固体颗粒的主介质AF进行加压输送,使用冲洗液CXY对后泵腔KV进行冲洗;/n所述离心泵KPUMP的后泵腔KV,指的是后泵盖30与后侧主叶轮KS的朝向后泵盖30一侧的盖板63之间存在的可供冲洗液CXY流动的间隙;/n离心泵KPUM,使用2级或多级串联工作的主叶轮时,存在第一级主叶轮1S、最后一级主叶轮9S、后侧主叶轮KS,其中的第一级主叶轮1S、最后一级主叶轮9S是不同的主叶轮,后侧主叶轮KS可能不是最后一级主叶轮9S;/n所述最后一级主叶轮9S,指的是串联工作的主叶轮组中,主介质流过全部主叶轮组过程中最后接触的那一级主叶轮;/n所述后侧主叶轮KS,指的是距离后泵盖30最近的那一级主叶轮;/n当离心泵KPUMP使用单级主叶轮时,第一级主叶轮1S、最后一级主叶轮9S、后侧主叶轮KS是相同的主叶轮;/n在离心泵KPUMP的泵腔壳体Q10腔壁上,设置主介质进口AFN、增压后主介质排口APN、后泵腔冲洗液进口BFN;/n离心泵KPUMP工作时,主介质AF经主介质进口AFN进入泵腔壳体Q10内,经第一级主叶轮1S的进口进入第一级主叶轮叶片1SM的流道,在第一级主叶轮叶片1SM的旋转推动作用下增加速度获得能量后排出第一级主叶轮1S的叶片腔;/n后侧主叶轮KS的叶片KSM的引入液流道和排出液流道二者中更靠近后泵盖30的流道,被定义为近后泵腔主介质流道V70;流道V70中流动的主介质被定义为主介质AKP;/n部分至全部主介质AKP离开流道V70继续流动最终经过增压后主介质排口APN排出泵腔壳体Q10;/n离心泵KPUMP正常工作时,外供的后泵腔KV冲洗液CXY,经后泵腔冲洗液进口BFN进入后泵腔KV靠近泵轴的内侧区域,然后到达后泵腔KV的远离泵轴的外侧区域,再后离开后泵腔KV成为待排冲洗油KVP;/n本专利技术的特征部分在于,离心泵KPUMP的泵腔壳体Q10,还设置有待排冲洗油KVP的排口BPN;离心泵KPUMP正常工作时,至少一部分待排冲洗油KVP,经过冲洗液排口BPN排出泵体而不经过主介质排口APN;/n离心泵KPUMP正常工作时,操作结果是:冲洗液排口BPN排出的物料中冲洗液组分的重量浓度大于主介质排口APN排出的物料中冲洗液组分的重量浓度;冲洗液排口BPN排出的物料中主介质组分的重量浓度小于主介质排口APN排出的物料中主介质组分的重量浓度;/n后侧主叶轮KS与最后一级主叶轮9S的关系,选自下列关系中的1种:/n①后侧主叶轮KS,是最后一级主叶轮9S;/n②后侧主叶轮KS,是第一级主叶轮1S;/n③后侧主叶轮KS,是第一级主叶轮1S与最后一级主叶轮9S之间的中间级主叶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同时设置主介质排放口和后泵腔冲洗液排放口的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部分:
离心泵KPUM,用于对液料主介质AF进行加压输送;
离心泵KPUMP的泵腔壳体Q10,由至少包含前泵盖50、后泵盖30的泵腔体组件构成;
在离心泵KPUMP的泵腔壳体Q10内,设置至少一级主叶轮对可能含有固体颗粒的主介质AF进行加压输送,使用冲洗液CXY对后泵腔KV进行冲洗;
所述离心泵KPUMP的后泵腔KV,指的是后泵盖30与后侧主叶轮KS的朝向后泵盖30一侧的盖板63之间存在的可供冲洗液CXY流动的间隙;
离心泵KPUM,使用2级或多级串联工作的主叶轮时,存在第一级主叶轮1S、最后一级主叶轮9S、后侧主叶轮KS,其中的第一级主叶轮1S、最后一级主叶轮9S是不同的主叶轮,后侧主叶轮KS可能不是最后一级主叶轮9S;
所述最后一级主叶轮9S,指的是串联工作的主叶轮组中,主介质流过全部主叶轮组过程中最后接触的那一级主叶轮;
所述后侧主叶轮KS,指的是距离后泵盖30最近的那一级主叶轮;
当离心泵KPUMP使用单级主叶轮时,第一级主叶轮1S、最后一级主叶轮9S、后侧主叶轮KS是相同的主叶轮;
在离心泵KPUMP的泵腔壳体Q10腔壁上,设置主介质进口AFN、增压后主介质排口APN、后泵腔冲洗液进口BFN;
离心泵KPUMP工作时,主介质AF经主介质进口AFN进入泵腔壳体Q10内,经第一级主叶轮1S的进口进入第一级主叶轮叶片1SM的流道,在第一级主叶轮叶片1SM的旋转推动作用下增加速度获得能量后排出第一级主叶轮1S的叶片腔;
后侧主叶轮KS的叶片KSM的引入液流道和排出液流道二者中更靠近后泵盖30的流道,被定义为近后泵腔主介质流道V70;流道V70中流动的主介质被定义为主介质AKP;
部分至全部主介质AKP离开流道V70继续流动最终经过增压后主介质排口APN排出泵腔壳体Q10;
离心泵KPUMP正常工作时,外供的后泵腔KV冲洗液CXY,经后泵腔冲洗液进口BFN进入后泵腔KV靠近泵轴的内侧区域,然后到达后泵腔KV的远离泵轴的外侧区域,再后离开后泵腔KV成为待排冲洗油KVP;
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在于,离心泵KPUMP的泵腔壳体Q10,还设置有待排冲洗油KVP的排口BPN;离心泵KPUMP正常工作时,至少一部分待排冲洗油KVP,经过冲洗液排口BPN排出泵体而不经过主介质排口APN;
离心泵KPUMP正常工作时,操作结果是:冲洗液排口BPN排出的物料中冲洗液组分的重量浓度大于主介质排口APN排出的物料中冲洗液组分的重量浓度;冲洗液排口BPN排出的物料中主介质组分的重量浓度小于主介质排口APN排出的物料中主介质组分的重量浓度;
后侧主叶轮KS与最后一级主叶轮9S的关系,选自下列关系中的1种:
①后侧主叶轮KS,是最后一级主叶轮9S;
②后侧主叶轮KS,是第一级主叶轮1S;
③后侧主叶轮KS,是第一级主叶轮1S与最后一级主叶轮9S之间的中间级主叶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后侧主叶轮KS,是最后一级主叶轮9S;
近后泵腔主介质流道V70,选自下列中的一种:
①最后一级主叶轮9S的引入液流道;
②最后一级主叶轮9S的排出液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后侧主叶轮KS是最后一级主叶轮9S;近后泵腔主介质流道V70是最后一级主叶轮9S的排出液流道;
后侧主叶轮KS的叶片KSM的流道排出的主介质用作增压后主介质AKP进入流道V70;部分至全部增压后主介质AKP离开流道V70继续流动最终经过增压后主介质排口APN排出泵腔壳体Q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在离心泵KPUMP的泵腔壳体Q10内,设置与后泵腔KV、待排冲洗油KVP的排口BPN连通的冲洗液外排导流区V60,导流区V60与流道V70之间通过窜界间隙流道J100连通;
离心泵KPUMP工作时,窜界间隙流道J100内流体运动方式,选自下列中的一种:
①窜界间隙流道J100存在正向流,此时,部分待排冲洗油KVP,从流道空间V60经过窜界间隙流道J100正向进入流道空间V70,与增压后主介质AKP混合在一起继续流动最终经过增压后主介质排口APN排出泵腔壳体Q10;
②窜界间隙流道J100存在逆向流,此时,部分增压后主介质AKP,从流道空间V70经过窜界间隙流道J100逆向进入导流区V60,与待排冲洗油KVP混合在一起,经排冲洗油KVP的排口BPN排出泵腔壳体Q10;
③窜界间隙流道J100,允许液料流动穿行,但是流过的液料的数量基本为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窜界间隙流道J100的空间形式和构成,选自下列中的一种或几种:
①由旋转体XJ与泵腔壳体Q10内侧的直线型对应面构成;旋转体XJ与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连接为一体或整体制造;
②由旋转体XJ与泵腔壳体Q10内侧的台阶型对应面构成;旋转体XJ与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连接为一体或整体制造;
③由旋转体XJ与泵腔壳体Q10内侧的S型对应面构成;旋转体XJ与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连接为一体或整体制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窜界间隙流道J100的构成,选自下列中的一种或几种:
①以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平面为基准面BPLAN,由平行于基准面BPLAN或基准面外展的旋转体XJ与泵腔壳体Q10内侧的对应面构成;旋转体XJ与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连接为一体或整体制造;
②以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平面为基准面BPLAN,由垂直于基准面BPLAN的旋转体XJ与泵腔壳体Q10内侧的对应面构成;旋转体XJ与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连接为一体或整体制造,且向主叶轮叶片方向展开;
③以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平面为基准面BPLAN,由垂直于基准面BPLAN的旋转体XJ与泵腔壳体Q10内侧的对应面构成;旋转体XJ与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连接为一体或整体制造,且向后泵腔方向展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在离心泵KPUMP的泵腔壳体Q10内,设置后泵腔KV到冲洗液外排导流区V60的冲洗液节流流道D100;
离心泵KPUMP工作时,待排冲洗油KVP通过冲洗液节流流道D100到达冲洗液外排导流区V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节流流道D100的空间形式和构成,选自下列中的一种或几种:
①由旋转体XD与泵腔壳体Q10内侧的直线型对应面构成;旋转体XD与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连接为一体或整体制造;
②由旋转体XD与泵腔壳体Q10内侧的台阶型对应面构成;旋转体XD与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连接为一体或整体制造;
③由旋转体XD与泵腔壳体Q10内侧的S型对应面构成;旋转体XD与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连接为一体或整体制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流道D100的构成,选自下列中的一种或几种:
①以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平面为基准面BPLAN,由平行于基准面BPLAN或基准面外展的旋转体XD与泵腔壳体Q10内侧的对应面构成;旋转体XD与与后侧主叶轮KS连接为一体或整体制造;
②以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平面为基准面BPLAN,由垂直于基准面BPLAN的旋转体XD与泵腔壳体Q10内侧的对应面构成;旋转体XD与后侧主叶轮KS的后盖板63连接为一体或整体制造,且向后泵腔方向展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离心泵KPUMP设置2级或多级串联加压的主叶轮时,以主介质正常主流径为基准正向,设置上游主叶轮排出的中间增压后主介质MAP的排口MAPN;
上游主叶轮,指的是最后一级主叶轮9S的上游的任意主叶轮;
离心泵KPUMP设置2级或多级串联加压的主叶轮时,以主介质正常主流径为基准正向,至少一个上游主叶轮排出中间增压后主介质MAP的一部分作为主介质MAP1经泵腔壳体Q10上设置的中间增压后主介质MAP的排口MAPN排出泵腔壳体Q10,剩余部分中间增压后主介质MAP2进入下游的主叶轮继续升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离心泵KPUMP,增压后主介质排口APN的个数,为1个或2个或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离心泵KPUMP,待排冲洗油KVP的排口BPN的个数,为1个或2个或多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离心泵KPUMP,后侧主叶轮KS的靠近后泵盖30一侧的盖板的板面上,设置背叶片64。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背叶片64,为径向直叶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
离心泵KPUMP的外供冲洗液CXY输入后泵腔KV之前的流径,选自下列中的一种:
①经过后泵腔KV冲洗液输入流道后,进入后泵腔KV;
②先流经副叶轮腔室增压,然后流经副叶轮朝向主叶轮一侧的副叶轮盖板的光背面后,进入后泵腔KV;
③先流经副叶轮腔室增压,然后流经副叶轮朝向主叶轮一侧的副叶轮盖板的光背面与固定导叶组成的防旋流道后,进入后泵腔KV;
④流经泵轴或泵轴套外侧的轴向间隙后,进入后泵腔KV;
⑤对于无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巨堂何艺帆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瑞华新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