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灯,公开了一种前照灯模组,包括光源(1)、反光杯(2)、遮光板(3)和透镜(4),所述光源(1)设置在所述反光杯(2)的第一焦点处;所述遮光板(3)上包括截止线形成结构(31)和反光面(32),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31)设置在所述反光杯(2)的第二焦点区域,所述反光面(32)设置在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31)朝向所述反光杯(2)的一面;所述透镜(4)设置在所述反光杯(2)的出光光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照灯模组的遮光板(3)能够将所遮挡的光线反射回反光杯(2)再利用,提高了前照灯模组的光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前照灯和一种车辆。
Headlamp module, headlamp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照灯模组、前照灯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灯,具体地,涉及一种前照灯模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前照灯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前照灯模组通常如图1所示,由光源1、反光杯2、遮光板3及透镜4组成。光源1向上照射,发光中心设置在类椭球面反光杯2的第一焦点处,经反光杯2的反射将光源1发出的接近郎伯发散的光线汇聚至反光杯2的第二焦点处,并射向透镜4,再通过透镜4成像到路面形成照明光形。在使用近光照明时,为防止照明光线影响对向车辆驾驶人的视线,需要使用遮光板3对光源1所发出的光线的一部分进行遮挡。遮光板3上设置有截止线形成结构31,在对光线进行遮挡时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带有明暗截止线的近光光形。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前照灯模组在使用近光照明时,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中的相当一部分因为遮光板的遮挡而不参与照明,造成了光线的浪费,降低了前照灯模组的光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照灯模组,能够提高近光照明的光效。本技术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照灯,该前照灯的近光光效较高。此外,本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前照灯具有较高的近光光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照灯模组,包括光源、反光杯、遮光板和透镜,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反光杯的第一焦点处,所述遮光板上设置有截止线形成结构,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光杯的第二焦点区域,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反光杯的出光光路上,且所述透镜的焦点位于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区域,所述遮光板上还设置有反光面,所述反光面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的朝向所述反光杯的一面,在所述遮光板与所述反光杯之间还设置有反射镜,所述反射镜适于将所述反光面反射的光线反射向所述透镜,以形成辅助照明光形。优选地,所述遮光板垂直于所述透镜的光轴设置,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位于所述透镜的光轴上。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遮光板垂直于所述透镜的光轴设置能够使得所形成的近光光形的明暗截止线的形状与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的形状相一致,方便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的设置。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位于所述透镜的光轴上时所形成的明暗截止线的整体清晰度较高。优选地,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为平面或者曲面。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平面或者曲面的反射面均能够将照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反射到所述透镜上,经过所述透镜的折射形成辅助照明光形。曲面的反射面还能够对所反射的光线进行再分布,以对照明光形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优选地,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由多个平面组合而成。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由多个平面组合而成的反射面能够对照射在不同平面上的光线的反射方向进行单独的控制,以对所形成的辅助光形的不同区域的照度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使得所形成的辅助光形更加合理。优选地,所述反光面上设置有高反光材料层。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高反光材料层能够提高所述反射面的光反射效果,提高照射在所述反射面上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前照灯模组的光线利用率。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高反光材料层为镀铝层或者镀银层。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镀铝的高反光材料层成本较低,但光线反射率稍差,镀层稳定性也较差。而镀银的高反光材料层镀层稳定性高,反射效果更好,但成本较高。优选地,所述遮光板适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遮光板切换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位于所述反光杯的第二焦点区域,所述遮光板切换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遮光板避开所述反光杯的出光光路。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遮光板切换到所述第一位置时,能够对所述反光杯出光光路上的光线进行遮挡,形成带有明暗截止线的近光光形。所述遮光板切换到所述第二位置时,不影响所述反光杯出光光路上光线的传播,使得通过所述反光杯照射出的光线能够形成远光光形。优选地,所述遮光板能够通过平移或者旋转的方式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平移或者旋转的方式切换所述遮光板的位置,切换效果好,实现较为方便。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前照灯,该前照灯中使用了本技术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前照灯模组。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技术第二方面所提供的前照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前照灯模组,所述遮光板上设置有所述反光面,能够将所遮挡的光线反射到所述反射镜,并通过所述反射镜反射向所述透镜形成辅助照明光形,实现了被遮挡光线的再利用,提高了近光照明的光效。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不同的平面或者曲面的设置能够更好地控制和利用被所述遮光板所遮挡的光线。所述遮光板的可活动设置使得本技术的前照灯模组所形成的光形能够切换为近光光形或者远光光形。本技术的前照灯中采用了本技术的前照灯模组,近光照明的光效较高。本技术的车辆使用了本技术的前照灯,也具有上述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近光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的近光灯模组形成的屏幕照度图;图3是本技术的前照灯模组一个实施例的近光光路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前照灯模组形成的屏幕照度图;图5是图3所示的前照灯模组反射镜反射所形成的辅助光形屏幕照度图;图6是本技术的前照灯模组一个实施例的遮光板平移位置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前照灯模组一个实施例的遮光板旋转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光源2反光杯3遮光板31截止线形成结构32反光面4透镜5反射板A第一位置B第二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上、下”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本技术的多焦点透镜或者前照灯正常安装在车辆上后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车辆正常行驶的方向为“前”,与其相反的方向为“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前照灯模组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光源1、反光杯2、遮光板3、透镜4和反射镜5。反光杯2为具有第一焦点和第二焦点的曲面形。反光杯2可以是椭球面形,可以是在椭球面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而形成的类椭球面形,也可以是其他符合要求的曲面形。反光杯2的一端带有出光口,与出光口相对的一端为杯底。通常地,反光杯2的第一焦点位于杯底所在的一端,第二焦点位于出光口所在的一端。光源1设置在反光杯2的第一焦点处,光源1所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光杯2的反射,汇聚到反光杯2的第二焦点处,并通过出光口照射出去。透镜4设置在反光杯2的出光光路上,能够将经过反光杯2汇聚的光线投射出去,形成照明光形。遮光板3上设置有截止线形成结构31和反光面32。截止线形成结构31带有与所需要的明暗截止线形状相对应的边界。截止线形成结构31设置在反光杯2的第二焦点附近,能够对经过反光杯2反射的光线进行局部遮挡,形成带有明暗截止线形状的光线分布,并经过透镜4的投射,形成如图2所示的带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照灯模组,包括光源(1)、反光杯(2)、遮光板(3)和透镜(4),所述光源(1)设置在所述反光杯(2)的第一焦点处,所述遮光板(3)上设置有截止线形成结构(31),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31)设置在所述反光杯(2)的第二焦点区域,所述透镜(4)设置在所述反光杯(2)的出光光路上,且所述透镜(4)的焦点位于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31)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3)上还设置有反光面(32),所述反光面(32)设置在所述遮光板(3)的朝向所述反光杯(2)的一面,在所述遮光板(3)与所述反光杯(2)之间还设置有反射镜(5),所述反射镜(5)适于将所述反光面(32)反射的光线反射向所述透镜(4),以形成辅助照明光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照灯模组,包括光源(1)、反光杯(2)、遮光板(3)和透镜(4),所述光源(1)设置在所述反光杯(2)的第一焦点处,所述遮光板(3)上设置有截止线形成结构(31),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31)设置在所述反光杯(2)的第二焦点区域,所述透镜(4)设置在所述反光杯(2)的出光光路上,且所述透镜(4)的焦点位于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31)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3)上还设置有反光面(32),所述反光面(32)设置在所述遮光板(3)的朝向所述反光杯(2)的一面,在所述遮光板(3)与所述反光杯(2)之间还设置有反射镜(5),所述反射镜(5)适于将所述反光面(32)反射的光线反射向所述透镜(4),以形成辅助照明光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3)垂直于所述透镜(4)的光轴设置,所述截止线形成结构(31)位于所述透镜(4)的光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5)的反射面为平面或者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