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去除碳酸盐岩储层碳质沥青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9186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去除碳酸盐岩储层碳质沥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次氯酸钠溶液作为去除剂倒入容器中,在30~105℃条件下浸泡碳质沥青样品,浸泡时间大于等于6h。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条件广泛,能够在不同温度条件去除碳酸盐岩储层碳质沥青,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及工业化应用前景大等优点。

A method of removing carbonaceous asphalt from carbonate reservoir by 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去除碳酸盐岩储层碳质沥青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藏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去除碳酸盐岩储层碳质沥青的方法。
技术介绍
沥青是由极其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和这些碳氢化合物的非金属衍生物所组成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一般可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大类。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储层沥青是天然沥青的一种,其作为油气的伴生产物,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广泛分布。其对储层物性和后期油气的运聚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沥青充填使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非均质性增强。碳质沥青是储层沥青进一步碳化的产物,呈黑色固态状,具有富碳贫氢,无荧光,反射率大等特点。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05132000A公开了一种溶解高成熟度焦沥青的溶剂及其使用方法,该溶剂包括CS2、N-甲基-2-吡咯烷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使用该溶剂对高成熟度的焦沥青进行反复浸泡,从而使焦沥青进行溶解。但是,该溶剂中的CS2沸点低易挥发,且CS2、N-甲基-2-吡咯烷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均对身体健康有较大伤害不宜大量使用。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新的去除碳质沥青的方法,以利于改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更为环保的去除碳酸盐岩储层碳质沥青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次氯酸钠溶液的新用途,将次氯酸钠溶液作为去除剂,去除碳酸盐岩储层中的碳质沥青。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去除碳酸盐岩储层碳质沥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次氯酸钠溶液倒入容器中,在30~105℃条件下浸泡碳质沥青样品,浸泡时间大于等于6h。作为优选,浸泡过程中密封所述容器。作为优选,所述次氯酸钠溶液的pH值为12~13。作为优选,所述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5%~20%。作为优选,所述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20%。作为优选,浸泡温度为90℃。作为优选,浸泡时间为12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适用的目标范围广泛,各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中的碳质沥青均可去除;反应条件温度范围广,适用于不同储层温度下的碳质沥青;成本低,环境友好,工业化应用前景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以川中龙女寺地区龙王庙组的碳质沥青样品为例,在105℃条件下烘干后,进行以下实验:实施例1一种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去除碳酸盐岩储层碳质沥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初始质量的碳质沥青样品,放入200mL烧杯中;(2)量取初始pH为12.5浓度为20%的次氯酸钠溶液50mL倒入所述烧杯中,用保鲜膜密封烧杯,将烧杯放入烘箱,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碳质沥青反应;(3)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残渣3次,在105℃下烘干残渣,称取残渣重量,计算溶蚀率。上述实施例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不同温度条件下次氯酸钠溶液的去除效果烘箱温度反应时间初始质量/g残渣质量/g溶蚀率/%30℃12h0.50550.49172.7330℃168h0.83490.77886.7245℃12h0.47790.45355.1160℃12h0.52460.455913.1075℃12h0.41270.352114.6890℃12h0.43650.371015.01105℃12h0.51360.462010.05根据表1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适用温度范围较广,可适用于不同储层温度下的碳质沥青。且随着温度升高,溶蚀率增大,在90℃左右时,去除效果最明显;超过一定温度时,溶蚀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这是由于温度过高次氯酸钠溶液受热分解所导致的。实施例2:一种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去除碳酸盐岩储层碳质沥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初始质量的碳质沥青样品,放入200mL烧杯中;(2)量取初始pH为12.6浓度为20%的次氯酸钠溶液50mL倒入所述烧杯中,用保鲜膜密封烧杯,将烧杯放入90℃的烘箱,进行不同时间条件下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碳质沥青反应;(3)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残渣3次,在105℃下烘干残渣,称取残渣重量,计算溶蚀率。上述实施例的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不同时间条件下次氯酸钠溶液的去除效果反应时间初始质量/g残渣质量/g溶蚀率/%4h0.32640.31862.396h2.64572.45837.388h0.51360.462011.1510h0.50130.443714.4912h0.43650.371015.01根据表2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随着时间的增加,溶蚀率增大,在浸泡12h后溶蚀率增加的速率减小,考虑成本等因素,12h左右为最佳浸泡时间。实施例3:一种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去除碳酸盐岩储层碳质沥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四份初始质量的碳质沥青样品,分别放入四个200mL烧杯中;(2)分别量取浓度依次为5%、10%、15%、20%的次氯酸钠溶液50mL倒入所述烧杯中,用保鲜膜密封烧杯,将烧杯放入90℃的烘箱反应12h;(3)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残渣3次,在105℃下烘干残渣,称取残渣重量,计算溶蚀率。上述实施例的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不同浓度条件下次氯酸钠溶液的去除效果根据表3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随着次氯酸钠溶液浓度的增加,溶蚀率增大。对比例:采用50mL常规有机溶剂对1g碳质沥青样品在30℃温度下进行溶解,反应时间为7天,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残渣3次,在105℃下烘干残渣,称取残渣重量,计算溶蚀率。其中对比例1采用二硫化碳,对比例2采用甲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次氯酸钠溶液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将次氯酸钠溶液作为去除剂,去除碳酸盐岩储层中的碳质沥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次氯酸钠溶液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将次氯酸钠溶液作为去除剂,去除碳酸盐岩储层中的碳质沥青。


2.一种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去除碳酸盐岩储层碳质沥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次氯酸钠溶液倒入容器中,在30~105℃条件下浸泡碳质沥青样品,浸泡时间大于等于6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去除碳酸盐岩储层碳质沥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泡过程中密封所述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去除碳酸盐岩储层碳质沥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氯酸钠溶液的pH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刘威章江李朝林游佳春佘继平杨洋常坤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