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及其门把手布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162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的门把手布线结构,包括门锁面板以及门把手,门把手的握把上设置有信息采集器,门把手的根部转动连接在门锁面板上,连接线一部分位于门把手的内腔中,且其第一端与信息采集器相连,第二端由根部的内腔穿出后固定于门锁面板的接线点上,且连接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串接有导电滑环。该门把手布线结构在握把旋转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与信息采集器相接的连接线产生大幅摆动,这就有效避免了连接线因弯折而导致的失效;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连接线卡入运动部件的缝隙内,这同样可以有效避免连接线出现损坏,保证了智能门锁的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

A kind of intelligent door lock and its door handle wi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门锁及其门把手布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设计生产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门锁及其门把手布线结构。
技术介绍
智能门锁的把手上设置有信息采集模块,信息采集模块通过连接线与智能门锁的中控模组相连,在开门时,用户需要通过信息采集模块进行信息采集并由中控模组进行信息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后转动门把手即可将门打开。门把手转动连接于门锁面板上,并且门把手的转轴与驱动转块相连,驱动转块中的驱动方轴用于驱动锁体组件转动,从而实现智能门锁的打开和关闭。请参考图1,现有技术中的信息采集模块设置在门把手06上,中控模组设置在门锁面板04内,连接信息采集模块和中控模组01的连接线材03从驱动转块07的侧面线槽中穿过,其靠近信息采集模块的一端通过线夹05固定在驱动转块07上,靠近中控模组01的一端通过线夹02固定在中控模组上。当门把手做下压或者反向提拉动作时,信息采集模块和驱动转块会跟随门把手做相应运动,连接线材被固定在驱动转块上的位置会跟随驱动转块做往复大角度弯折摆动,这非常容易导致连接线材的损坏;另外,为了使智能门锁同时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门锁的门把手布线结构,包括门锁面板(1)以及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的握把(5)上设置有信息采集器,所述门把手的根部(6)转动连接在所述门锁面板(1)上,连接线一部分位于所述门把手的内腔中,且其第一端(12)与所述信息采集器相连,第二端(13)由所述根部(6)的内腔穿出后固定于所述门锁面板(1)的接线点上,且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之间串接有导电滑环(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锁的门把手布线结构,包括门锁面板(1)以及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的握把(5)上设置有信息采集器,所述门把手的根部(6)转动连接在所述门锁面板(1)上,连接线一部分位于所述门把手的内腔中,且其第一端(12)与所述信息采集器相连,第二端(13)由所述根部(6)的内腔穿出后固定于所述门锁面板(1)的接线点上,且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之间串接有导电滑环(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面板(1)内设置有驱动转块,所述驱动转块包括主体盘(3)和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两侧的第一套筒(4)和第二套筒(2),所述第一套筒(4)与所述门把手的根部(6)套设配合并与所述根部(6)同步旋转,所述第二套筒(2)用于与离合器的输入端(10)套设配合,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13)由所述第一套筒(4)穿入所述驱动转块的内腔,并由所述第二套筒(2)穿出所述驱动转块后与所述接线点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把手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4)套入所述门把手的根部(6)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一套筒(4)的侧壁开设有连接线入口(16),所述第二套筒(2)的端部与所述离合器的输入端(10)配合,且所述第二套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线出口(17),且所述连接线出口(17)所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所述驱动转块的最大旋转角度,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13)由所述连接线入口(16)穿入所述驱动转块的内腔中,由所述连接线出口(17)穿出所述驱动转块后与所述接线点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利学邹勇陈彬张东胜
申请(专利权)人: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