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质回收利用的排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9134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质回收利用的排污系统、包括:安装高度依次下降的汽泵外挡回水单元、凝结水泵入口单元、凝汽器内外圈单元、室外地沟连接单元、负零米污坑;汽泵外挡回水单元包括汽泵A回水阀体A、汽泵B回水阀体A,汽泵A回水阀体A和汽泵B回水阀体A的下端经管道与阀体A、阀体B的一端连通,阀体A的另一端与负零米污坑连通,阀体B的另一端与室外地沟连通;所述凝结水泵入口单元与负零米污坑连通的管道上安装阀体C,且在阀体C上端经管道与阀体D连通;阀体D经管道分别与内圈阀体B、内圈阀体C和/或外圈阀体B、外圈阀体C之间的管道连通,相比现有技术,每年直接降低了企业6.05万元的生产成本;间接减少生产电和除盐水的环境污染。

A blowdown system for th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working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质回收利用的排污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电
,涉及一种工质回收利用的排污系统。
技术介绍
在目前热力发电厂机组的凝汽器排污系统中,在热力发电厂在机组启动前和停运后,A、B汽泵的外挡回水需要经常放水至凝汽器负零米污坑中,排污泵运行时间长增加厂用电,且排污泵运行的可靠性不高,时常导致污坑满水淹没排污泵电机,影响安全;在凝汽器汽侧灌水查漏或凝汽器水位高需要放水时,凝汽器的工质水直接排入凝汽器负零米污坑中,又增加了排污泵用电,由于在工质水为除盐水,导致在凝汽器工作后需要重新从循环前水池中补充除盐水,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质回收利用的排污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工质回收利用的排污系统,包括:室外地沟连接单元、负零米污坑,室外地沟连接单元经管道与负零米污坑、室外地沟连通;凝结水泵入口单元,凝结水泵入口单元经管道与负零米污坑、A凝结水泵入口滤网、B凝结水泵入口滤网连通;汽泵外挡回水单元,汽泵外挡回水单元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质回收利用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地沟连接单元(1)、负零米污坑(5),室外地沟连接单元(1)经管道与负零米污坑(5)、室外地沟连通;/n凝结水泵入口单元(2),凝结水泵入口单元(2)经管道与负零米污坑(5)、A凝结水泵入口滤网、B凝结水泵入口滤网连通;/n汽泵外挡回水单元(3),汽泵外挡回水单元(3)包括汽泵A回水阀体A(31)、汽泵B回水阀体A(33),汽泵A回水阀体A(31)上端经管道与A汽泵外挡回水口连通,汽泵B回水阀体A(33)上端经管道与B汽泵外挡回水口连通;/n阀体A(6)、阀体B(7),汽泵A回水阀体A(31)和汽泵B回水阀体A(33)的下端经管道与阀体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质回收利用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地沟连接单元(1)、负零米污坑(5),室外地沟连接单元(1)经管道与负零米污坑(5)、室外地沟连通;
凝结水泵入口单元(2),凝结水泵入口单元(2)经管道与负零米污坑(5)、A凝结水泵入口滤网、B凝结水泵入口滤网连通;
汽泵外挡回水单元(3),汽泵外挡回水单元(3)包括汽泵A回水阀体A(31)、汽泵B回水阀体A(33),汽泵A回水阀体A(31)上端经管道与A汽泵外挡回水口连通,汽泵B回水阀体A(33)上端经管道与B汽泵外挡回水口连通;
阀体A(6)、阀体B(7),汽泵A回水阀体A(31)和汽泵B回水阀体A(33)的下端经管道与阀体A(6)、阀体B(7)的一端连通,阀体A(6)的另一端经管道与负零米污坑(5)连通,阀体B(7)的另一端与室外地沟连通;
凝汽器内外圈单元(4),凝汽器内外圈单元经管道与负零米污坑(5)、循环水清池、凝汽器内圈、凝汽器内圈连通。
汽泵外挡回水单元(3)、凝结水泵入口单元(2)、凝汽器内外圈单元(4)、室外地沟连接单元(1)、负零米污坑(5)安装高度依次下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质回收利用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泵A回水阀体A(31)、汽泵B回水阀体A(33)上端经管道连通U形水封(37)前端,U形水封(37)后端经管道与凝汽器汽侧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质回收利用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水封(37)前端连接管道上分别安装汽泵A回水阀体C(35)、汽泵B回水阀体C(3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质回收利用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水封(37)后端管道上安装水封阀体(3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质回收利用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水泵入口单元(2)与负零米污坑(5)连通的管道上安装阀体C(8),且在阀体C(8)上端经管道与阀体D(9)连通;
所述凝汽器内外圈单元(4)包括内圈阀体A(41)、内圈阀体B(42)、内圈阀体C(43),内圈阀体A(41)上下端分别经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生杜庆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