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恢复式钢木独立基础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912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恢复式钢木独立基础,其包括混凝土独立基础、耗能装置、连接装置和木柱,耗能装置固定在混凝土独立基础上,木柱通过连接装置与耗能装置固定连接;耗能装置包括方钢管和钢板Ⅰ,钢板Ⅰ水平固定于方钢管内,钢板Ⅰ上垂直设置有若干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上套有弹簧;连接装置包括钢板Ⅱ、钢板Ⅲ、卡板和隔震支座,木柱内设置有竖向钢筋。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钢木组合结构,未削弱木柱在顺纹理方向的强度,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了不同材料性能的利用率;运用预应力钢筋,使结构具有可恢复的特性,同时提高柱脚的可靠度,使结构在遭遇地震时免于破坏,或在地震破坏后易于修复。

Recoverable steel wood independent foundation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恢复式钢木独立基础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木独立基础。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结构抗震设计不能仅满足于地震发生时保护生命安全,而是应将地震后灾区的生活和生产的恢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相对于传统的抗震设计侧重于在地震发生时保护生命,而忽略了结构在震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承担原有使用功能的后果,可恢复式的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在建筑行业中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钢材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高强、轻质、延性好等优点,但钢材受到材料本身属性限制,具有稳定性较弱的缺点。木材作为传统的建筑材料,是一种成本低、无污染、强度较高、耐火性能强的可再生材料,但木材受力各异性特点十分明显,特别是木材顺着截面纹理方向的强度与垂直截面纹理的强度差异显著。钢木组合结构通过两种材料的结合,很好的弥补了各自的缺点。但是现有的钢木组合结构地震发生时容易发生破坏且不易修复,可恢复性差,震后无法继续使用,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能够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钢木结构的不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恢复式钢木独立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独立基础(1)、耗能装置(2)、连接装置(3)和木柱(4),耗能装置(2)固定在混凝土独立基础(1)上,木柱(4)通过连接装置(3)与耗能装置(2)固定连接;/n混凝土独立基础(1)内设置有水平钢筋(5);/n耗能装置(2)包括方钢管(6)和钢板Ⅰ(7),方钢管(6)底部插入混凝土独立基础(1)内,方钢管(6)的侧板底部与水平钢筋(5)固定连接;钢板Ⅰ(7)水平固定于方钢管(6)内,且位于方钢管(6)与水平钢筋(5)连接点的上方,钢板Ⅰ(7)上垂直设置有若干预应力钢筋(8),预应力钢筋(8)上套有弹簧(9);/n连接装置(3)包括钢板Ⅱ(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恢复式钢木独立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独立基础(1)、耗能装置(2)、连接装置(3)和木柱(4),耗能装置(2)固定在混凝土独立基础(1)上,木柱(4)通过连接装置(3)与耗能装置(2)固定连接;
混凝土独立基础(1)内设置有水平钢筋(5);
耗能装置(2)包括方钢管(6)和钢板Ⅰ(7),方钢管(6)底部插入混凝土独立基础(1)内,方钢管(6)的侧板底部与水平钢筋(5)固定连接;钢板Ⅰ(7)水平固定于方钢管(6)内,且位于方钢管(6)与水平钢筋(5)连接点的上方,钢板Ⅰ(7)上垂直设置有若干预应力钢筋(8),预应力钢筋(8)上套有弹簧(9);
连接装置(3)包括钢板Ⅱ(10)、钢板Ⅲ(11)、卡板(12)和隔震支座(13),隔震支座(13)固定在钢板Ⅱ(10)和钢板Ⅲ(11)之间;卡板(12)固定于钢板Ⅱ(10)下方,钢板Ⅱ(10)设置于方钢管(6)上方,卡板(12)插入方钢管(6)中,预应力钢筋(8)顶部依次穿过卡板(12)和钢板Ⅱ(10)后固定;
木柱(4)内设置有竖向钢筋(15),竖向钢筋(15)底部穿过钢板Ⅲ(11)后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恢复式钢木独立基础,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3)外侧还设置有四块钢板拼接而成的拼接钢管(14),拼接钢管(14)位于钢板Ⅱ(10)和钢板Ⅲ(11)之间,拼接钢管(14)与方钢管(6)的外围尺寸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犇周洋潘巍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