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910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包括将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的基底处理平整;在处理平整后的基底上铺设隔振垫;组装轨排后进行架设,并对架设后的轨排的精度进行粗调;在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上进行道床钢筋绑扎和焊接,并进行道床模板支立;对轨排的精度进行精调;在轨排的精度调整完成后,进行道床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道床钢筋结构和道床模板,进行轨道整体和道床缺陷整改。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适应不利的工期状况,完成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的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high vibration absorption monolithic track bed with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slee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先后引进了国外应用较为成熟的日本新干线板式无砟轨道,德国博格板式无砟轨道、雷达2000型无砟轨道、旭普林无砟轨道等。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无砟轨道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形成了我国的无砟轨道系列:CRTS(ChinaRailwayTrackSystem,板式无砟轨道)Ⅰ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和双块式无砟轨道等。上述三种无砟轨道结构均是从国外原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结构设计不可避免会沿用研发者的设计思想,部分参数甚至是直接引用了母体相关内容,更主要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为原创技术研发者所有。基于上述原因,我国最新研发了CFT(ConcreteFilledSteelTube,钢管混凝土柱)现浇道床板式无砟轨道。与CRTSⅠ型、Ⅱ、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相比,由于CFT现浇道床板式无砟轨道可以采用自下而上施工工艺,轨道结构不需要CA(CementAsphaltMortar,水泥沥青)砂浆、自密实混凝土等结构调整层,同时轨枕两侧自带凹槽,与道床混凝土的结合更好,因而其结构受力更合理,可靠性更好。但是CFT现浇道床板式无砟轨道的正式应用,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没有设计、施工先例可借鉴。因此,如何提供一种CFT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能够适应不利的工期状况,高效完成整体道床的施工,节省施工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包括:将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的基底处理平整;在处理平整后的所述基底上铺设隔振垫;组装轨排后进行架设,并对架设后的所述轨排的精度进行粗调;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上进行道床钢筋绑扎和焊接,并进行道床模板支立;对所述轨排的精度进行精调;在轨排的精度调整完成后,进行道床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道床钢筋结构和道床模板,进行轨道整体和道床缺陷整改。优选地,在所述将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的基底处理平整时,其中,所述基底的标高最大允许偏差为-5mm~+10mm,所述基底的平整度最大允许偏差为+5mm,所述基底的限位凸台的宽度、长度及高度的最大允许偏差均为±5mm。优选地,在所述在处理平整后的所述基底上铺设隔振垫时,其中,所述隔振垫的两侧比上部道床的两侧至少应各加宽50mm。优选地,所述对架设后的所述轨排的精度进行粗调,包括:利用直角道尺对轨排的高度和方向进行调整,利用轨距尺对轨排的轨距和水平进行控制。优选地,在所述进行道床钢筋绑扎和焊接时,其中,所述钢筋的间距最大允许误差为±20mm,所述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0mm。优选地,所述道床模板包括两侧模板和端板,其中,所述两侧模板为2000mm*300mm*50mm建筑钢模,所述端板为2400mm*300mm*20mm木模板。优选地,所述对所述轨排的精度进行精调,包括:以轨道基标为基准,利用直角道尺和万能道尺进行轨道精调,并拉弦线控制轨道整体高低和方向;利用全站仪在CPIII控制网下自由设站和定位,得出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的偏差;根据所述偏差,利用安伯格小车进行精调。优选地,在所述进行道床混凝土浇筑时,其中,所述混凝土的标号为C40级混凝土。优选地,在所述拆除道床钢筋结构和道床模板之前,还包括:检查养护后的所述道床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5Mpa。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包括将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的基底处理平整;在处理平整后的基底上铺设隔振垫;组装轨排后进行架设,并对架设后的轨排的精度进行粗调;在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上进行道床钢筋绑扎和焊接,并进行道床模板支立;对轨排的精度进行精调;在轨排的精度调整完成后,进行道床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道床钢筋结构和道床模板,进行轨道整体和道床缺陷整改。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适应不利的工期状况,完成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的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S100、将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的基底处理平整。S200、在处理平整后的基底上铺设隔振垫。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已经做好了施工准备后,首先应该将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的基底处理平整。具体来说,采用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将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的基底处理平整;/n在处理平整后的所述基底上铺设隔振垫;/n组装轨排后进行架设,并对架设后的所述轨排的精度进行粗调;/n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上进行道床钢筋绑扎和焊接,并进行道床模板支立;/n对所述轨排的精度进行精调;/n在轨排的精度调整完成后,进行道床混凝土浇筑及养护;/n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道床钢筋结构和道床模板,进行轨道整体和道床缺陷整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的基底处理平整;
在处理平整后的所述基底上铺设隔振垫;
组装轨排后进行架设,并对架设后的所述轨排的精度进行粗调;
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上进行道床钢筋绑扎和焊接,并进行道床模板支立;
对所述轨排的精度进行精调;
在轨排的精度调整完成后,进行道床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道床钢筋结构和道床模板,进行轨道整体和道床缺陷整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的基底处理平整时,其中,
所述基底的标高最大允许偏差为-5mm~+10mm,所述基底的平整度最大允许偏差为+5mm,所述基底的限位凸台的宽度、长度及高度的最大允许偏差均为±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处理平整后的所述基底上铺设隔振垫时,其中,
所述隔振垫的两侧比上部道床的两侧至少应各加宽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轨枕高等减振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架设后的所述轨排的精度进行粗调,包括:
利用直角道尺对轨排的高度和方向进行调整,利用轨距尺对轨排的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赵洪洋姜启军马宏川戴坤伦任勇林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