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量吸收胶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09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量吸收胶囊,属于材料合成领域。一种能量吸收胶囊,为通过复相乳液法组装而成的核‑壳体;核体为剪切增稠流体。剪切增稠流体为:硬质纳米粒子悬浮于聚乙二醇中形成的非牛顿流体悬浮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能量吸收胶囊,核体是具有剪切增稠效应的非牛顿流体,壳体是聚合物,在与基底材料进行复合的过程中,由于壳体的物理保护作用,不会出现化学交联法带来的剪切增稠效应减弱的结果,同时也解决了直接将非牛顿流体浸渍在基底材料表面所带来的渗液、粘手等问题。

An energy absorbing caps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量吸收胶囊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合成领域,尤其是一种能量吸收胶囊。
技术介绍
剪切增稠流体是指剪切速率增大到一定值时,体系黏度随剪切速率迅速增加的非牛顿流体。利用流体的剪切增稠特性,研究人员提出了使用剪切增稠流体制备软体防护复合材料的构想。剪切增稠流体渗入织物中,通常状态下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保持了织物本身的柔顺性;而织物一旦受到冲击,受冲击部位的剪切增稠流体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粘度迅速增加,变成坚硬的固体,使织物难以被刺穿,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性能,因此利用剪切增稠流体与织物制备的防护复合材料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剪切增稠流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硼酸改性端羟基聚硅氧烷(PBDMS)为代表的剪切增稠凝胶,商品代表为DowCorning-3179,这是一种具有剪切增稠效应的胶泥态硅系高分子材料,其主要成分是a,w-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硼酸、白炭黑等,基本合成工艺是向a,w-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加入硼酸和白炭黑,在真空环境、温度为140-180摄氏度的捏合机中脱水混合1-3小时,配成基料,再将基料溶于二甲基硅油得到剪切增稠凝胶。另一类剪切增稠流体是由硬质粒子悬浮于聚乙二醇(PEG)溶液中形成的非牛顿流体。常用的硬质粒子有二氧化硅及其他氧化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碳化硅及其纳米碳酸钙等。所用溶剂聚乙二醇无毒且其性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能够保持稳定。在外力的冲击下则会变成一种十分坚硬的材料。将剪切增稠流体与基底材料复合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化学交联法,如将第一类硼酸改性的端羟基聚硅氧烷通过化学反应基团,如双键、羟基等与基底材料进行化学反应交联,虽然通过化学交联法得到的复合材料不会出现剪切增稠流体在使用过程中渗液、粘手等问题,但由于化学键的作用限制了剪切增稠流体的流动性,使其冲击变硬的效果变得不明显,保护效果对比单独的剪切增稠流体有明显降低。如美国专利US0324927A1公开了一种新型聚氨酯吸能材料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在聚氨酯合成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加入了一种基于有机硅材料的非牛顿材料,使得聚氨酯/有机硅复合材料在受到外界高速冲击时,材料可发生明显的相转变,黏度出现急剧的上升,从而可以吸收大量的外界能量。另一种是物理浸渍法,即将第二类硬质纳米粒子悬浮液同需要复合的基底材料进行浸渍或者涂覆,如中国专利CN101140151A“液态性材料的防弹防刺服”、中国专利CN104862975B“剪切增稠凝胶及制备方法和有剪切增稠效应的防破片织物”,美国专利US7498276B2“ADVANCEDBODYARMORUTILIZINGSHEARTHICKENINGFLUIDS”均提出采用剪切增稠流体浸渍纤维织物的方法来改善防护材料的柔韧性。通过此种物理方法得到的复合材料虽然保证了冲击变硬的效果,但是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液、粘手等问题,影响其实际使用范围。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通过化学交联法得到的剪切增稠凝胶复合材料的剪切增稠或冲击变硬效果不明显;通过物理交联法得到的剪切增稠悬浮液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渗液、粘手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剪切增稠流体与基底材料复合后剪切增稠和渗液现象不能兼顾的缺点,提供一种能量吸收胶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能量吸收胶囊,为通过复相乳液法组装而成的核-壳体;核体为剪切增稠流体。进一步的,剪切增稠流体为硬质纳米粒子悬浮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牛顿流体悬浮液。进一步的,剪切增稠流体为:以重量份数计,硬质纳米粒子为50-70份;分散介质为35-70份。进一步的,硬质纳米粒子为二氧化硅、硅、碳酸钙或PVC。进一步的,分散介质为乙二醇、聚乙二醇、水和甘油的混合液、乙醇和甘油的混合液、异丙醇或仲丁醇。进一步的,壳体为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醇或硅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能量吸收胶囊,核体是具有剪切增稠效应的非牛顿流体,壳体是聚合物,在与基底材料进行复合的过程中,由于壳体的物理保护作用,不会出现化学交联法带来的剪切增稠效应减弱的结果,同时也解决了直接将非牛顿流体浸渍在基底材料表面所带来的渗液、粘手等问题。进一步的,硬质粒子悬浮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牛顿流体,这类非牛顿流体不同于硼酸改性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有利于能量吸收胶囊的制备。进一步的,硬质纳米粒子和分散介质的质量份数也影响着悬浮液的非牛顿流体性能和制备加工难度;硬质纳米粒子为50-70份,所述分散介质为35-70份;若硬质纳米粒子过低,会使制备的悬浮液不具备明显的剪切增稠效应;若硬质纳米粒子过高,由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大,因此会出现悬浮液黏度急剧增大,影响后期能量吸收胶囊的制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实施例1的能量吸收胶囊由核体和壳体构成;以重量份数计,将50份二氧化硅纳米球分散在50份分子量为200的聚乙二醇中,形成非牛顿流体悬浮液,即剪切增稠流体;将上述非牛顿流体悬浮液和聚氨酯通过复相乳液法进行组装,即制成聚氨酯为壳体、剪切增稠流体为核体的能量吸收胶囊。实施例2以重量份数计,将60份二氧化硅纳米球分散在40份分子量为200的聚乙二醇中,形成非牛顿流体悬浮液,即剪切增稠流体;将上述非牛顿流体悬浮液和聚氨酯通过复相乳液法进行组装,即制成聚氨酯为壳体、剪切增稠流体为核体的能量吸收胶囊。实施例3以重量份数计,将70份二氧化硅纳米球分散在30份分子量为200的聚乙二醇中,形成非牛顿流体悬浮液,即剪切增稠流体;将上述非牛顿流体悬浮液和聚氨酯通过复相乳液法进行组装,即制成聚氨酯为壳体、剪切增稠流体为核体的能量吸收胶囊。实施例4以重量份数计,将70份二氧化硅纳米球分散在20份分子量为200的聚乙二醇、5份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和5份乙醇的混合液中,形成非牛顿流体悬浮液,即剪切增稠流体;将上述非牛顿流体悬浮液和聚氨酯通过复相乳液法进行组装,即制成聚氨酯为壳体、剪切增稠流体为核体的能量吸收胶囊。实施例5以重量份数计,将50份碳酸钙纳米球分散20份水和50份甘油在混合液中,形成非牛顿流体悬浮液,即剪切增稠流体;将上述非牛顿流体悬浮液和聚乙烯醇通过复相乳液法进行组装,即制成聚氨酯为壳体、剪切增稠流体为核体的能量吸收胶囊。实施例6以重量份数计,将50份硅纳米球分散在20份乙醇和50份甘油在混合液中,形成非牛顿流体悬浮液,即剪切增稠流体;将上述非牛顿流体悬浮液和硅胶通过复相乳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量吸收胶囊,其特征在于,为通过复相乳液法组装而成的核-壳体;/n所述核体为剪切增稠流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吸收胶囊,其特征在于,为通过复相乳液法组装而成的核-壳体;
所述核体为剪切增稠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增稠流体为硬质纳米粒子悬浮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牛顿流体悬浮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吸收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增稠流体为:以重量份数计,硬质纳米粒子为50-70份;所述分散介质为35-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