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纤维制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控变色的结构色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结构色是生物体亚显微结构所导致的一种光学效果,由于结构色具有不褪色、环保和虹彩效应等优点,在显示、装饰、防伪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人工制备结构色织物的研究中,主要通过光子晶体的方法来实现。
2、公开号为cn11332253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构色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将二氧化硅纳米微球、水、聚乙烯醇和石墨烯水分散液混合,得到纺丝液;将所述纺丝液进行湿法纺丝,得到结构色纤维。虽然,上述技术通过二氧化硅纳米微球作为产生结构色的微球,先将二氧化硅纳米微球和聚乙烯醇、石墨烯水分散液混合,作为纺丝液,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结构色纤维,能够使二氧化硅纳米微球包裹在纤维内部,避免微球脱落,制备的结构色纤维不易褪色,使用寿命长,石墨烯为黑色,能够使得本来要散射出去的光被吸收,只反射出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组装的结构色,提高该结构色纤维的颜色饱和度,该方法仅以一种结构色为变色层,使得结构色纤维颜色变化过于单一,纤维颜色可控性欠佳,适用场景较为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变色的结构色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的结构色纤维,其特征在于,聚合物掺杂变色材料的平均片径范围为0.2~20μm,纤维材料基材的单纤维直径为微纳米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的结构色纤维,其特征在于,纤维基层为无纺布、针织物或机织物中的至少一种,光子晶体纳米微球包括二氧化硅胶体纳米微球、Fe3O4纳米微球、聚苯乙烯纳米微球和聚多巴胺包覆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微球、Cu2O纳米微球、ZnO纳米微球和Fe2O3纳米微球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变色的结构色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的结构色纤维,其特征在于,聚合物掺杂变色材料的平均片径范围为0.2~20μm,纤维材料基材的单纤维直径为微纳米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的结构色纤维,其特征在于,纤维基层为无纺布、针织物或机织物中的至少一种,光子晶体纳米微球包括二氧化硅胶体纳米微球、fe3o4纳米微球、聚苯乙烯纳米微球和聚多巴胺包覆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微球、cu2o纳米微球、zno纳米微球和fe2o3纳米微球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的结构色纤维,其特征在于,聚合物为氟树脂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氟树脂、环烯烃类共聚物、聚偏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酰胺、聚苯醚、氯化聚醚、苯砜、苯乙烯-丁二烯-苯乙嵌共聚物、丙烯酸类塑料和聚氨酯类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的结构色纤维,其特征在于,变色材料为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或无机光致变色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的粒径为0.05~50μm,聚合物掺杂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质量分数为1%~70%,有机光致变色材料为1,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卟啉类化合物、香豆素类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三苯胺类衍生物、咔唑、吡嗪、噻唑类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无机光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泱,庄佳佳,田蕊,卞冬玲,曹骏伟,彭淑雯,杨欣雨,樊威,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