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89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清洁不伤手,手感更舒适,安全环保,防腐蚀,防油防粘手,干净卫生,防腐蚀感染,韧性好,易穿戴,防刺穿,用途广泛,缓解医生手指被针刺穿的剧痛,并减少感染上病毒的风险,可以在向医生提供足够保护的同时,又不影响相应操作活动的灵活性,低针孔率,隔离细菌病毒,密封无渗漏。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ti piercing medical anti bacteria and anti poison glov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个人防护器材。具有防毒性能的手套。防毒手套是配合防毒衣使用可对手部有效防御,对蒸汽状和小液毒剂可以有效的防御6小时以上。是为防手直接接触毒物,导致手部皮肤损伤或手携带毒物导致其伤害的防毒护品。用橡胶布制成的,用来防止人员的双手免受毒剂、放射性物质和生物战剂的伤害。目前,防毒手套的技术开发有了较大的突破,出现了加强手部的护理功能和具有抗菌效果的防护手套以及具有电绝缘性能的高端防护手套。例如,2004年7月21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CN1513902A中,在胶乳配方中和硫化后的产品表面分别都施加一定的营养液,从而提高了对手部的护理功能。2007年8月22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CN101019697A中,通过在胶乳中加入纳米银抗菌材料,可提高手套的抗菌功能,避免手套因长期穿戴而滋养细菌,影响手部健康和手套寿命。随着科技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们的健康和卫生意识也在逐步而成的手套制品。最常见的成型工艺为:将陶瓷、铝、钢等材质的手套模型先经酸碱清洁和水洗后,先浸入热水预热后至凝固剂中浸渍,然后加热干燥凝固剂后进行浸渍胶乳,冲热水再送至烘箱硫化成型。乳胶防护手套根据其使用场合不同,可以设置织物衬里,将衬里套在模具上浸胶而成,既保持织物的穿戴感,又可以利用外层的乳胶特性具有良好的抓握力,还可以根据所用胶乳中橡胶颗粒的特殊性质,例如丁腈胶乳、氯丁胶乳等,采用这些胶乳制备能满足工业需求的耐穿刺、耐化学腐蚀、耐油、耐磨等的工业级防护手套。乳胶防护手套由于其易加工性、适用性强和重复利用性等特点,已在例如汽车制造业,电子、电器制造和装配业,航天航空业,医疗与卫生等各种作业场所中得到广泛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一种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一种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A、将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溶解于四氢呋喃溶剂中,所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与四氢呋喃的重量比1:2~3,得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四氢呋喃的混合物;B、在反应釜中,加入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四氢呋喃的混合物45~53份,并冷却至-10~2℃,在搅拌下加入催化剂0.5~2份,温度控制在5~7℃,加完催化剂后再升至10~15℃温度下反应2h,再升温至15~17℃反应2h,再将体系冷却至5~7℃,加入质量分数20%的NaOH水溶液22~25份,使体系pH值为7.3~7.5,蒸出未反应的四氢呋喃,继续加热,使体系温度保持在95~110℃,强烈搅拌1~2h,反应完毕,当物料温度降至30℃以下时出料,所得物料中加入21~26份二甲苯和去离子水14~16份,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整体系的pH值为7~8,将物料置于油水分离器中,分去下面水层,用去离水洗涤物料至pH=7,即得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四氢呋喃的预聚混合物;C、将步骤B得到的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四氢呋喃的预聚混合物54~63份加入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在83~85℃反应2h,降温至50℃,将二羟甲基丙酸8~12份与二甲基亚砜34~38份、15~17份二异氰酸酯和6~8份聚合物多元醇加入反应釜中,滴加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4份搅拌均匀后升温至55℃,扩链反应1~2h,然后降温至30℃以下,加入氨水中和至pH为7.0~7.3,25~30℃下在去离子水中剪切乳化1.5h,加入乳化剂0.1~0.3份,混合均匀后,25~30℃下在去离子水中剪切乳化1.5h,得互穿聚合物乳液;D、将互穿聚合物乳液100~115份加入加热反应釜中,加入交联剂0.2~0.5份通过搅拌制成淤浆,在搅拌过程中加入表面处理剂0.2~0.4份对淤浆进行表面处理,升温至80~90℃,加入分散剂份0.5~1份,恒温搅拌1h,将陶瓷手模放入其中进行浸渍后,将所述手套模具取出并在100~105℃条件下烘干,以在所述手套模具上形成依附胶膜,将形成的胶膜进行常规卷边、烘干、膨润、脱膜、脱水处理后,再在115~125℃条件下干燥陈化1~2h,以形成手套,即得到所述的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A中,所述的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在搅拌速度100~200rpm的条件下搅拌溶解10~20min。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B中,所述的催化剂为在反应釜中加入醋酸酐12~14份,份冷却至-10~0℃,在低速搅拌下缓慢加入质量分数20%的盐酸溶液14~16份,温度控制在5~10℃,加完盐酸后再搅拌5~10min即制成催化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D所述的交联剂是由80~90重量份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与10~20重量份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组成,所述表面处理剂为盐酸胍、乳酸钠锆或十八烷基二乙醇胺中的其中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分散剂为聚羧酸盐分散剂或聚乙烯醇或油酸酰胺中的其中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C中,所述乳化剂为烯丙基磺酸钠、2-丙烯酰氨基-2甲基丙磺酸或烯丙基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中的其中一种,所述聚合物多元醇为聚苯乙烯多元醇,所述二异氰酸酯为赖氨酸二异氰酸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的制备方法所得到的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或绿脓杆菌的抗菌能力均达到99%以上。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抗菌橡胶敷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A、将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溶解于四氢呋喃溶剂中,所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与四氢呋喃的重量比1:2~3,得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四氢呋喃的混合物;在这个步骤中,在步骤A中,所述的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在搅拌速度100~200rpm的条件下搅拌溶解10~20min。。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是由连云港金泰达公司所生产的氯含量23.5~26.5%的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四氢呋喃溶剂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例如由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商品名四氢呋喃出售。如果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的氯含量低于23.5%时,则会使手套性能达不到要求,不能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相容性差;如果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的氯含量高于26.5%时,则会出现溶解不容易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的氯含量为23.5~26.5%是合适的。如果所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与四氢呋喃的重量比大于1:2,则会出现溶解不完全;如果所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与四氢呋喃的重量比小于1:3,因为四氢呋喃既做溶剂,又做互穿聚合物网络混合物的聚合单体之一,过多则会影响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结构以及性能;因此,所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与四氢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A、将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溶解于四氢呋喃溶剂中,所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与四氢呋喃的重量比1:2~3,得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四氢呋喃的混合物;B、在反应釜中,加入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四氢呋喃的混合物45~53份,并冷却至-10~2℃,在搅拌下加入催化剂0.5~2份,温度控制在5~7℃,加完催化剂后再升至10~15℃温度下反应2h,再升温至15~17℃反应2h,再将体系冷却至5~7℃,加入质量分数20%的NaOH水溶液22~25份,使体系pH值为7.3~7.5,蒸出未反应的四氢呋喃,继续加热,使体系温度保持在95~110℃,强烈搅拌1~2h,反应完毕,当物料温度降至30℃以下时出料,所得物料中加入21~26份二甲苯和去离子水14~16份,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整体系的pH值为7~8,将物料置于油水分离器中,分去下面水层,用去离水洗涤物料至pH=7,即得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四氢呋喃的预聚混合物;C、将步骤B得到的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四氢呋喃的预聚混合物54~63份加入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在83~85℃反应2h,降温至50℃,将二羟甲基丙酸8~12份与二甲基亚砜34~38份、15~17份二异氰酸酯和6~8份聚合物多元醇加入反应釜中,滴加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4份搅拌均匀后升温至55℃,扩链反应1~2h,然后降温至30℃以下,加入氨水中和至pH为7.0~7.3,25~30℃下在去离子水中剪切乳化1.5h,加入乳化剂0.1~0.3份,混合均匀后,25~30℃下在去离子水中剪切乳化1.5h,得互穿聚合物乳液;D、将互穿聚合物乳液100~115份加入加热反应釜中,加入交联剂0.2~0.5份通过搅拌制成淤浆,在搅拌过程中加入表面处理剂0.2~0.4份对淤浆进行表面处理,升温至80~90℃,加入分散剂份0.5~1份,恒温搅拌1h,将陶瓷手模放入其中进行浸渍后,将所述手套模具取出并在100~105℃条件下烘干,以在所述手套模具上形成依附胶膜,将形成的胶膜进行常规卷边、烘干、膨润、脱膜、脱水处理后,再在115~125℃条件下干燥陈化1~2h,以形成手套,即得到所述的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刺穿医用抗菌防毒手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A、将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溶解于四氢呋喃溶剂中,所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与四氢呋喃的重量比1:2~3,得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四氢呋喃的混合物;B、在反应釜中,加入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四氢呋喃的混合物45~53份,并冷却至-10~2℃,在搅拌下加入催化剂0.5~2份,温度控制在5~7℃,加完催化剂后再升至10~15℃温度下反应2h,再升温至15~17℃反应2h,再将体系冷却至5~7℃,加入质量分数20%的NaOH水溶液22~25份,使体系pH值为7.3~7.5,蒸出未反应的四氢呋喃,继续加热,使体系温度保持在95~110℃,强烈搅拌1~2h,反应完毕,当物料温度降至30℃以下时出料,所得物料中加入21~26份二甲苯和去离子水14~16份,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整体系的pH值为7~8,将物料置于油水分离器中,分去下面水层,用去离水洗涤物料至pH=7,即得到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四氢呋喃的预聚混合物;C、将步骤B得到的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和四氢呋喃的预聚混合物54~63份加入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在83~85℃反应2h,降温至50℃,将二羟甲基丙酸8~12份与二甲基亚砜34~38份、15~17份二异氰酸酯和6~8份聚合物多元醇加入反应釜中,滴加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4份搅拌均匀后升温至55℃,扩链反应1~2h,然后降温至30℃以下,加入氨水中和至pH为7.0~7.3,25~30℃下在去离子水中剪切乳化1.5h,加入乳化剂0.1~0.3份,混合均匀后,25~30℃下在去离子水中剪切乳化1.5h,得互穿聚合物乳液;D、将互穿聚合物乳液100~115份加入加热反应釜中,加入交联剂0.2~0.5份通过搅拌制成淤浆,在搅拌过程中加入表面处理剂0.2~0.4份对淤浆进行表面处理,升温至80~90℃,加入分散剂份0.5~1份,恒温搅拌1h,将陶瓷手模放入其中进行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雪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攀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