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工业节能风扇领域的工业节能风扇桨叶传动装置,其结构包括桨叶盖、桨叶盘和防尘罩,所述桨叶盖与桨叶盘沿轴线相对设置并包围形成桨叶放置位,所述桨叶盖与桨叶盘为钣金材料,所述桨叶盖与桨叶盘设置有对应的螺栓连接孔,所述螺栓连接孔通过螺栓实现桨叶盖、桨叶与桨叶盘的相对位置限定,所述桨叶盘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防尘装置安装于第一侧面。该桨叶传动装置内的桨叶盖与桨叶盘为钣金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该传动装置结构简单,提高了连接生产效率,为后续的结构维护效果提供了保障,同时设置有防尘装置,降低了外部环境对传动装置工作效果的影响,保证了装置结构的正常使用。
Industrial energy saving fan blade driv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节能风扇桨叶传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节能风扇领域的工业节能风扇桨叶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节能风扇通常利用传动装置实现电机对扇叶的驱动操作,进而完成工作需求。工业节能风扇的桨叶传动装置使用精密锻造铝合金进行制备,从而保证传动操作的精度需求,但是上述加工操作的价格高,生产周期长,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业节能风扇桨叶传动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工业节能风扇桨叶传动装置,包括桨叶盖、桨叶盘和防尘罩,所述桨叶盖与桨叶盘沿轴线相对设置并包围形成桨叶放置位,所述桨叶放置位用于桨叶沿桨叶盖与桨叶盘的连接中轴线进行设置,所述桨叶盖与桨叶盘为钣金材料,所述桨叶盖与桨叶盘设置有对应的螺栓连接孔,所述螺栓连接孔通过螺栓实现桨叶盖、桨叶与桨叶盘的相对位置限定,所述桨叶盘包括朝向桨叶的第一侧面和远离桨叶的第二侧面,所述防尘装置设置于第一侧面,所述桨叶盖、防尘装置、桨叶盘设置有用于电机转轴穿设的转轴安装孔。该工业节能风扇桨叶传动装置利用钣金材料生产桨叶盖和桨叶盘,实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作人员依次将防尘装置、桨叶沿桨叶盘的轴线放置于第一侧面,然后将桨叶盖沿轴线放置于位于桨叶盘第一侧面的桨叶上,进而利用螺栓依次穿过位于桨叶盖上的螺栓连接孔、桨叶和位于桨叶盘上的螺栓连接孔,并利用螺帽与其穿设过得螺栓端部进行螺纹连接,实现桨叶盘、桨叶和桨叶盖的相对位置固定。位于第一侧面上的防尘装置可通过螺钉进行防尘装置与桨叶盘的连接,至此桨叶传动装置连接完成。该桨叶传动装置的桨叶盘、防尘装置和桨叶盖可依次穿过电机转轴进行与电机的连接操作,同时传动装置上可开设有电机连接孔进行与电机相对位置的固定,从而保证工作稳定性。进一步的是,所述防尘装置为环形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与桨叶盘同轴设置,所述防尘罩内设置有环形放置槽,所述环形放置槽放置有羊毛毡圈。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若干定位筋,所述定位筋两两分组实现对桨叶结构的限位操作,所述每组定位筋、第一侧面以及桨叶盖包围形成桨叶根部安装位,所述螺栓连接孔设置于每组定位筋之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若干加强筋。进一步的是,所述加强筋均朝向第二侧面的圆心呈发散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是,所述电机安装孔沿防尘装置的外沿周向设置,所述桨叶盖朝向电机安装孔和防尘装置设置有可操作通孔,所述转轴安装孔位于该可操作通孔内。进一步的是,所述防尘装置周向设置有若干弧形通槽,所述弧形通槽的轴线与防尘罩的中心线平行,所述弧形通槽包围形成若干电机安装孔放置位,所述相邻弧形槽之间形成连接凸位,所述连接凸位均匀设置有若干防尘罩连接孔,所述桨叶盘设置有与防尘罩连接孔相对应的防尘罩安装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桨叶传动装置内的桨叶盖与桨叶盘为钣金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该传动装置结构简单,提高了连接生产效率,为后续的结构维护效果提供了保障,同时设置有防尘装置,降低了外部环境对传动装置工作效果的影响,保证了装置结构的正常使用;2、防尘罩内羊毛毡圈的设置,实现了防尘罩与电机转轴之间的防尘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结构稳定性;3、定位筋的设置,对桨叶的位置实现了进一步限定,保证了结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保证了传动操作效果;4、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桨叶盘的结构强度,实现了传动装置可应用范围的扩展;5、可操作通孔的设置,使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该可操作通孔实现与电机的拆卸以及防尘装置的拆卸更换操作,减少了工作步骤,提升了操作效率;6、弧形通槽的设置,降低了电机安装孔的安装圆周直径,缩小了对可操作通孔的直径需求,为传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各结构之间的紧凑装配,同时使防尘罩结构避开了电机安装孔,避免了防尘装置对传动装置与电机的连接拆卸操作的影响,提高了装置的可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业风扇桨叶传动装置的传动装置与电机的连接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业风扇桨叶传动装置的传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工业风扇桨叶传动装置的桨叶与桨叶盘的连接结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工业风扇桨叶传动装置的桨叶盘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工业风扇桨叶传动装置的桨叶盘的仰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工业风扇桨叶传动装置的防尘罩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工业风扇桨叶传动装置的防尘罩的截面图;图9为本技术的工业风扇桨叶传动装置的桨叶盖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工业风扇桨叶传动装置的传动装置与桨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电机1,电机转轴11,桨叶盖2,可操作性通孔21,桨叶盘3,螺栓连接孔31,第一侧面32,第二侧面33,定位筋34,加强筋35,电机安装孔36,防尘罩安装孔37,转轴安装孔38,防尘罩4,防尘罩连接孔41,环形放置槽42,弧形通槽43,电机安装孔放置位44,桨叶5,桨叶片51,桨叶根部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该桨叶传动装置包括桨叶盘3、防尘罩4和桨叶盖2,桨叶盘3、防尘罩4与桨叶盖2沿其轴线设置有转轴安装孔31,用于套设于电机转轴11上并实现与电机1的连接。上述桨叶盘3和桨叶盖2选用钣金材料进行加工成对应圆形的操作,从而提升加工生产效率。该桨叶盘3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安装有桨叶5的第一侧面32和安装有加强筋35的第二侧面33。第一侧面32的表面结构如图5所示,在其表面两两为一组均匀设置有六组定位筋34。该定位筋34为长方形金属片结构,则定位筋34的一端焊接于第一表面32,两两一组的定位筋34之间的距离为桨叶根部52的宽度距离。当进行桨叶5的安装放置时,定位筋34分别将每个桨叶根部52的水平位置进行限定则桨叶片51延伸出第一侧面32。定位筋34的设置保证桨叶根部52在第一侧面32上的相对位置,从而避免桨叶片51在传动过程中与第一侧面32的相对滑动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传动操作稳定性。根据桨叶5的结构可知,桨叶根部52均朝向第一侧面32的圆心进行安装,则定位筋34的数量以及位置设置根据所需安装桨叶5的桨叶根部52在第一侧面32上的分布情况进行设置。此外,为提高连接稳定性,桨叶盘3上的螺栓连接孔31位于每组的定位筋34之间,如图5所示,该两个定位筋34之间沿其半径设置有两个螺栓连接孔31,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螺栓连接孔31的数量以及位置的选择。桨叶盘3在桨叶根部固定环52所包围形成的内环内周向设置有若干电机安装孔36和防尘罩安装孔37。第二侧面33的结构如图6所示,该加强筋12进行沿圆周的发散延伸至第二侧面33边缘的设置,同时其端部焊接于一个圆环形的加强筋35上。该圆环形的加强筋35与第二侧面33的圆心进行同轴设置。安装于第一侧面32的防尘装置为环形的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工业节能风扇桨叶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桨叶盖(2)、桨叶盘(3)和防尘罩(4),所述桨叶盖(2)与桨叶盘(3)沿轴线相对设置并包围形成桨叶放置位,所述桨叶放置位用于桨叶(5)沿桨叶盖(2)与桨叶盘(3)的中轴线进行设置,所述桨叶盖(2)与桨叶盘(3)为钣金材料,所述桨叶盖(2)与桨叶盘(3)设置有对应的螺栓连接孔(31),所述螺栓连接孔(31)通过螺栓实现桨叶盖(2)、桨叶(5)与桨叶盘(3)的相对位置限定,所述桨叶盘(3)包括朝向桨叶(5)的第一侧面(32)和远离桨叶(5)的第二侧面(33),所述防尘罩(4)设置于第一侧面(32),所述桨叶盖(2)、防尘罩(4)、桨叶盘(3)设置有用于电机转轴(11)穿设的转轴安装孔(38),所述桨叶盘(3)设置有若干电机安装孔(36)。/n
【技术特征摘要】
1.工业节能风扇桨叶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桨叶盖(2)、桨叶盘(3)和防尘罩(4),所述桨叶盖(2)与桨叶盘(3)沿轴线相对设置并包围形成桨叶放置位,所述桨叶放置位用于桨叶(5)沿桨叶盖(2)与桨叶盘(3)的中轴线进行设置,所述桨叶盖(2)与桨叶盘(3)为钣金材料,所述桨叶盖(2)与桨叶盘(3)设置有对应的螺栓连接孔(31),所述螺栓连接孔(31)通过螺栓实现桨叶盖(2)、桨叶(5)与桨叶盘(3)的相对位置限定,所述桨叶盘(3)包括朝向桨叶(5)的第一侧面(32)和远离桨叶(5)的第二侧面(33),所述防尘罩(4)设置于第一侧面(32),所述桨叶盖(2)、防尘罩(4)、桨叶盘(3)设置有用于电机转轴(11)穿设的转轴安装孔(38),所述桨叶盘(3)设置有若干电机安装孔(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节能风扇桨叶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4)为环形防尘罩(4),所述防尘罩(4)与桨叶盘(3)同轴设置,所述防尘罩(4)内设置有环形放置槽(42),所述环形放置槽(42)放置有羊毛毡圈,所述环形放置槽(42)的开口朝向转轴安装孔(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节能风扇桨叶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32)设置有若干定位筋(34),所述定位筋(34)两两分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清,宋振华,欧阳庆,马建峰,徐和军,娄一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西达透平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