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油田长停井上的无线压力变送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82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油田长停井上的无线压力变送器装置。该装置的壳体内设有主电池和主板,前盖和后盖的内侧分别加装磁铁,主板上设有两个干簧管、主控芯片、电源监测电路、NB模块和3轴加速度传感器,两个干簧管分别无线连接壳体上的前、后盖内侧磁铁,两个干簧管分别连接主控芯片,主电池连接电源监测电路,电源监测电路连接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分别连接NB模块和3轴加速度传感器。本设计在现有油田长停井无线压力仪表装置基础上实现对长停井压力仪表装置的位置、非法位移、前后盖非法开启、电池非法移除、仪表装置的盗抢进行监测、报警和位置追踪,并及时传送到监控中心,提高了对地处偏远区域内的长停井上仪表装置的远程监管。

Wireless pressure transmitter for long shut 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油田长停井上的无线压力变送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田设备信息化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在油田长停井上具有位移和防盗监测功能的无线压力变送器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油田区域内的长停井多位于油田的偏远地区,有的甚至位于虾池、农田中,存在很多针对长停井压力仪表装置的人为破坏、非法位移、盗抢的行为。由于地处偏远及无人区域,给人工巡检和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麻烦,而传统的、现存的油田长停井无线压力变送器装置只是对长停井的压力进行采集、传送和监控,无法对长停井的仪表压力装置的本身做到监控、保护和非法盗抢的追踪,这也给油田采集设备的管理带来了损失,是油田设备信息化远程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实际情况和技术状况,本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具有位移和各种防盗监测功能的用于油田长停井上的无线压力变送器装置,以用来解决上述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油田长停井上的无线压力变送器装置,包括带有前盖和后盖的壳体,壳体内设有主电池和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和后盖的内侧分别加装磁铁,所述主板上设有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主控芯片、电源监测电路、NB模块和3轴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干簧管和第二干簧管分别磁感应无线连接壳体上的前盖内侧磁铁和盖内侧磁铁,第一干簧管和第二干簧管分别连接主控芯片,所述主电池连接电源监测电路,电源监测电路连接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分别连接NB模块和3轴加速度传感器。本技术所述的主控芯片采用型号为STM32L431RCT6的ARM芯片N3,NB模块采用型号为ME3616的芯片N2,3轴加速度传感器采用型号为MMA8451Q芯片N1;芯片N1的1脚和2脚分别通过电容C1和电容C2与芯片N1的5脚相连,连接后接地;芯片N1的7脚连接芯片N3的1脚,芯片N1的4脚连接芯片N3的61脚,芯片N1的6脚连接芯片N3的62脚,芯片N1的11脚连接芯片N3的58脚,芯片N1的9脚连接芯片N3的59脚,芯片N1的14脚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4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与芯片N1的10脚和12脚连接,连接后接地。本技术所述芯片N2的9脚连接NPN晶体管VT4的发射极和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NPN晶体管VT4的基极和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N2的20脚,NPN晶体管VT4的集电极连接至芯片N3的8脚和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至芯片N2的31脚、32脚;芯片N2的10脚连接电阻R12的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N3的9脚,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N2的22脚和23脚连接后接地;芯片N2的24脚通过电容C10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2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通过电感L3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同时接至NB天线射频插座XS1的2脚,电阻R14的另一端接至芯片N2的31脚、32脚,NB天线射频插座XS1的1脚、3脚、4脚、5脚连接后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接地;芯片N2的25脚和26脚连接后接地;芯片N2的27脚通过电容C6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9的一端,同时接至定位天线射频插座XS2的1脚,定位天线射频插座XS2的2脚、3脚、4脚连接后接地,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9的一端分别接地;芯片N2的28脚、29脚和30脚连接后接地。本技术所述芯片N3的1脚连接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13脚连接电容C15的一端,然后又连接电容C14的一端和电感L4的一端,电感L4的另一端接至芯片N3的1脚,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芯片N3的12脚、18脚、31脚、47脚、63脚分别接地。本技术所述电源监测电路采用P沟道场效应管VT1、P沟道场效应管、P沟道场效应管VT2、P沟道场效应管VT3和NPN晶体管VT5;主电池XS3的1脚接地,2脚连接电阻R3的一端,同时接至P沟道场效应管VT1的3脚,电阻R3的另一端接至芯片N3的23脚,P沟道场效应管VT1的1脚连接电阻R4的一端,同时接至备用电池XS4的2脚,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P沟道场效应管VT1的2脚接至P沟道场效应管VT3的2脚,P沟道场效应管VT3的1脚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同时接至主电池XS3的2脚,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P沟道场效应管VT3的3脚与P沟道场效应管VT2的3脚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VT2的2脚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同时与备用电池XS4的2脚连接,备用电池XS4的1脚接地;P沟道场效应管VT2的1脚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后同时与NPN晶体管VT5的集电极连接,NPN晶体管VT5的发射极接地,NPN晶体管VT5的基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至芯片N3的21脚,同时NPN晶体管VT5的基极又连接电容C5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本技术所述第一干簧管S1和第二干簧管S2的型号为59170,第一干簧管S1的一端通过电阻R1接至芯片N3的1脚、19脚、32脚、64脚,第一干簧管S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干簧管S2的一端通过电阻R2接至芯片N3的1脚、19脚、32脚、64脚,第二干簧管S2的另一端接地。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区别于现有的油田长停井无线压力装置只能远程采集、传送、监测长停井压力数据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长停井压力仪表装置的位置、非法位移、前后盖非法开启、电池非法移除、仪表装置的盗抢进行监测、报警和位置追踪,通过NB(窄带物联网)及时传送到监控中心,以通知油田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现场处置,提高了对那些地处偏远区域内的长停井上压力装置的远程监管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连接框图;图2为图1中3轴加速度传感器部分的电原理图;图3为图1中第一干簧管和第二干簧管部分的电原理图;图4为图1中电源监测电路部分的电原理图;图5为图1中NB模块部分的电原理图;图6为图1中主控芯片部分的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5、图6所示,本技术在主板设计上采用带定位功能NB(窄带物联网)模块(ME3616),该模块具备位置定位功能和NB通信功能,以用来确保本装置的位置定位以,NB模块接收到位置信息后通过UART串口连接到ARM主控芯片(STM32L431RCT6)上的LPU1RX和LPU1TX的两个串口引脚,ARM主控芯片得到位置信息保存后,再通过UART串口传输到NB模块,再由NB模块通过NB公网传输到监控中心。如图1、2、6所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油田长停井上的无线压力变送器装置,包括带有前盖和后盖的壳体,壳体内设有主电池和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和后盖的内侧分别加装磁铁,所述主板上设有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主控芯片、电源监测电路、NB模块和3轴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干簧管和第二干簧管分别磁感应无线连接壳体上的前盖内侧磁铁和盖内侧磁铁,第一干簧管和第二干簧管分别连接主控芯片,所述主电池连接电源监测电路,电源监测电路连接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分别连接NB模块和3轴加速度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田长停井上的无线压力变送器装置,包括带有前盖和后盖的壳体,壳体内设有主电池和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和后盖的内侧分别加装磁铁,所述主板上设有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主控芯片、电源监测电路、NB模块和3轴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干簧管和第二干簧管分别磁感应无线连接壳体上的前盖内侧磁铁和盖内侧磁铁,第一干簧管和第二干簧管分别连接主控芯片,所述主电池连接电源监测电路,电源监测电路连接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分别连接NB模块和3轴加速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田长停井上的无线压力变送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芯片采用型号为STM32L431RCT6的ARM芯片N3,NB模块采用型号为ME3616的芯片N2,3轴加速度传感器采用型号为MMA8451Q芯片N1;
芯片N1的1脚和2脚分别通过电容C1和电容C2与芯片N1的5脚相连,连接后接地;芯片N1的7脚连接芯片N3的1脚,芯片N1的4脚连接芯片N3的61脚,芯片N1的6脚连接芯片N3的62脚,芯片N1的11脚连接芯片N3的58脚,芯片N1的9脚连接芯片N3的59脚,芯片N1的14脚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4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与芯片N1的10脚和12脚连接,连接后接地;
芯片N2的9脚连接NPN晶体管VT4的发射极和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NPN晶体管VT4的基极和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N2的20脚,NPN晶体管VT4的集电极连接连接至芯片N3的8脚和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至芯片N2的31脚、32脚;芯片N2的10脚连接电阻R12的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N3的9脚,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N2的22脚和23脚连接后接地;芯片N2的24脚通过电容C10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2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通过电感L3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同时接至NB天线射频插座XS1的2脚,电阻R14的另一端接至芯片N2的31脚、32脚,NB天线射频插座XS1的1脚、3脚、4脚、5脚连接后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接地;芯片N2的25脚和26脚连接后接地;芯片N2的27脚通过电容C6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郭智勇徐小华李宁武刘国庆习婧侯建爱陈冠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