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隔热建筑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805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温隔热建筑制品及其制备方法。该保温隔热建筑制品,由以下原料组成:第一混合物料,碱性激发剂,发泡液;其中,第一混合物料由60%‑70%的盾构渣土与30%‑40%的活性废渣组成;碱性激发剂与活性废渣的质量比为0.5‑1.8:1;发泡液由发泡剂,稳泡剂和水配制,其中,发泡剂与稳泡剂的质量比为1‑5:1,发泡剂与稳泡剂总的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1:20‑50;盾构渣土的粒径为0‑2mm,发泡液发泡后的体积与盾构渣土和活性废渣总的体积比为0.25‑1:1。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上述制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盾构渣土的体积密度小、抗压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导热系数低的轻质保温隔热建筑制品。

Thermal insulation building products and their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隔热建筑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材材料技术和固废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隔热建筑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渣土的现有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将渣土运输至指定的渣土消纳场露天堆放或者在项目回填区进行填埋。由于盾构渣土含水率高、危害性大,露天堆放极易产生滑坡等事故,存在极大地安全隐患,同时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污染周边水土环境。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硅灰等都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每年产量大、来源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显性或隐性活性,是很好的辅助胶凝材料。将最难处理的2mm以下的盾构渣土结合活性废渣,可以生产各种类型的免烧制品,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而基于盾构渣土自身容重大的特点,所生产的产品密度接近于混凝土,因此,在重量上没有优势。基于盾构渣土制备轻质建筑制品,既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又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基于盾构渣土的体积密度小、抗压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导热系数低的轻质保温隔热建筑制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隔热建筑制品,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第一混合物料,碱性激发剂,发泡液;其中,所述第一混合物料按重量份计算,由60%-70%的盾构渣土与30%-40%的活性废渣组成;所述碱性激发剂与所述活性废渣的质量比为0.5-1.8:1;所述发泡液由发泡剂,稳泡剂和水配制,其中,所述发泡剂与所述稳泡剂的质量比为1-5:1,所述发泡剂与所述稳泡剂总的质量与所述水的质量比为1:20-50;所述盾构渣土的粒径为0-2mm,所述发泡液发泡后的体积与所述盾构渣土和所述活性废渣总的体积比为0.25-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隔热建筑制品,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第一混合物料,碱性激发剂,发泡液;其中,所述第一混合物料按重量份计算,由60%-70%的盾构渣土与30%-40%的活性废渣组成;所述碱性激发剂与所述活性废渣的质量比为0.5-1.8:1;所述发泡液由发泡剂,稳泡剂和水配制,其中,所述发泡剂与所述稳泡剂的质量比为1-5:1,所述发泡剂与所述稳泡剂总的质量与所述水的质量比为1:20-50;所述盾构渣土的粒径为0-2mm,所述发泡液发泡后的体积与所述盾构渣土和所述活性废渣总的体积比为0.25-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建筑制品,其特征在于,活性废渣包括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硅灰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建筑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废渣的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2/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建筑制品,其特征在于,发泡剂为阴离子型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建筑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泡剂为改性FM-550型硅树脂聚醚乳液,聚醚含量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建筑制品,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习智琴李水生阳栋杨子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