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诺专利>正文

富余压力高效增温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69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富余压力高效增温节能装置,涉及热力工程领域。用于更好的获得一种清洁、低成本、节能、安全、高效的热源及这种热源的各种用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壳体、分隔板、螺旋形纽带、径向肋板等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当高速的液体通过本装置时,会使液体分子与该装置的腔壁或扰流板发生碰撞,从而使液体产生摩擦力及发生液体分子裂变,且于瞬间转化为热能并予以释放,达到不经燃烧而取得热能的目的。主要用于房屋、建筑物的供暖系统;生产及生活用热水、热能的供应;防冻型液体的输送;乳制品业、卫生系统、服务业的灭菌、消毒过程;加油站、弹药库等对安全有特别要求的场所。(*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力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利用高速喷射液体产生无污染热能的方法及装置;特别涉及房屋、建筑物的供暖系统,生产及生活用热水、热能的供应,防冻型液体的输送,乳制品业、卫生系统、服务业的灭菌、消毒过程,加油站、弹药库等对火花、安全有特别要求的场所等等方面。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目前人类使用的热源绝大部分来自燃料加热(如煤、石油、天燃气等)和其他能源(如太阳能、电能等)。但在燃煤、燃油、燃气等资源型燃料的释放能源过程中,仍会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燃煤锅炉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依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全球每年单就二氧化碳一项,就有60亿吨的废气排入大气中,且不包含其他种类的有毒废气,因此,若任由发展,则会使地球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这些资源型燃料的不可再生特性,导致现在的能源价格持续走高,如煤从原来的100多元一吨,升到现在的400到500元一吨;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各方面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能源危机也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代替这些燃料的新能源。现在,我国的加热供暖领域可分为燃煤、燃油、燃气、电加温四种形式。其中,电加温的设备大多由韩国、美国等进口,费用较高;燃煤污染大气环境,居民热费收缴难,而且国家提倡以后不准使用带有污染源的供暖设备;燃油、燃气则存在不安全隐患、使用成本过高、资源紧张等问题。为了解决燃料费居高不下、热效率低、耗能严重的问题,苦苦思索,实验,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这个规律。压力能可以集中在液体中很小的空化气泡内(微米数量级)、导致其内部产生高温(几千度以上)、高压(一千大气压以上)、高密度(接近液体的密度)的极端物理条件。在促进化学反应方面,这种特性起了重要作用,可以使气泡内的极端程度加强,期望能达到热核聚变的条件。2002年3月,一美俄科学家联合小组在《Science》杂志报道了据称气泡内产生核聚变的实验,2003年3月,又在《Physical Review E》杂志发表了改进的实验结果,《纽约时报》也对此进行了报道。由于这一研究工作涉及未来能源问题,因此在国际科学界受到广泛关注。之前我国包括香港在内的科学家参与开展了声空化物理及声化学应用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少数单位已在开展或筹备开展声空化核聚变的实验。多次实验、请教相关专家后,终于成功研制了本技术。制成了一种不用烧煤、不用燃油、不用燃气的热源设备。其原理是靠冷液体高速旋转运动,使液体分子经过本装置形成空化现象,利用产生微颗粒气泡破裂释能机理,按照流体力学、热工学、物理化学及量子力学等原理,实现电能、机械能对热能的高效转换,实验结果,热效率可以达到96%。同时,由于“空化”作用破坏了水中易结垢的物质成分和结垢条件,水中的杂质不会因为水分子升温而聚集结垢,更不会因此影响换热系统的热交换效率。节省了水处理设备和原料,节约了人力,运行成本大为降低。该产品不仅彻底实现水电隔离,而且对水质无特殊要求,不结垢,无需水处理和化验设备。该项技术在国际方面,已成功的运用到了尖端军事科技上。前苏联作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和科技超级大国积累了极为雄厚的技术资源,在冷战时期,为了应对美国的战略威胁,大力发展和应用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使核潜艇能够先于敌人摧毁对方,把提高鱼雷的航行速度作为研究的重点,专利技术了著名的“火箭鱼雷”。该技术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利用动能将水相变为小气泡,将气泡环绕雷体减少水中阻力,并使体积膨胀的气泡水推进鱼雷。这一技术使苏联鱼雷行进速度可以达到200节(1节=1.852km/h),比时速最快达到50节的美国鱼雷快4倍,是核潜艇速度的5倍。即便苏联电子声纳技术不及美国,要在更近的距离才能发现美国潜艇,但是由于鱼雷射速上的优势,依然可以先行摧毁对手,对美国海军构成了极大的战术威胁。同时,本技术也印证了杨振宁、李政道在1957年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衡”定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获得一种清洁、低成本、节能、安全、高效的热源。包括以高速的液体产生无污染热源的方法及其装置,或将热水供应至产生热的的装置,并使液体分子与该装置的腔壁或扰流板发生碰撞,从而使液体产生摩擦力及发生液体分子裂变,且于瞬间转化为热能并予以释放,达到不经燃烧而取得热能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获得一种热源的各种用途,包括房屋、建筑物的供暖系统;生产及生活用热水、热能的供应;防冻型液体的输送;乳制品业、卫生系统、服务业的灭菌、消毒过程;加油站、弹药库等对火花、安全有特别要求的场所;其他任何可以使用本装置的场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高效增温节能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两端相通的筒形通道,其径向截面积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其他不规则截面等任意几何图形),位于壳体筒形部分中的阻滞装置,该阻滞装置是一些轴向或径向形式分布并固定在其内的肋片(该肋片按特定规律和数学序列排列);在壳体的内部有分隔板分隔的若干通道;在壳体内、分隔板上,有螺旋形纽带;在壳体内壁之间、壳体内壁与分隔板之间、各个分隔板之间,有径向肋板,径向肋板与其他螺旋形纽带3组成阻滞液体旋转的空间结构;上述各个组成部分以特定的方式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当液体由入口处高速流入后,液体的运动受到分割板的分割,使液体成大致均匀状从各个通道流过,相应部分的液体进入通道后,受到螺旋形纽带的干扰,形成螺旋运动和涡流,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状液体,产生冷沸腾,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工作液体的粘和力在运动过程中,因本技术的特殊结构及物理机制,释放出内能;工作液体在螺旋纽带和分隔板的作用下产生摩擦力,促进液体成轴向旋转,同时,工作液体的水压能用于液流冲击波的扩散,加速涡流的形成和移动;在液流的位移震荡过程中,遇到径向肋板,压力有一个骤然变化,涡流被破坏,液流动力能转化为热能,同时,液流的震荡逐渐削弱,液体的震荡运动能也转化为热能, 温度得以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结构会形成特定频率的声场空间,会有效利用液体运动中产生的大量震荡能,随着液体震荡的频率变化,使液体受特定频率的声能控制干扰,产生大量热能。加热的实现是依靠液压能形成旋涡,液流内旋转液体发生摩擦,产生内能释放,压力震荡中气泡内的能量释放,以及后来震荡中声能的能量分散释放而产生热。本技术的有效性已被深入细致的实验研究和实际系统中的检验所证实。本增温节能装置的基本技术解决方案及所达到的技术成果之间存在着下列因果关系1.从本增温节能装置进口处高速流入的液体,在分隔板及螺旋形纽带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螺旋式的涡流,该液体流转移到溢流的周围,在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力作用下,其螺旋形式被破坏掉,水分子急剧崩溃爆裂,形成强大的冲击波,释放出大量的超乎想象的热能,消耗一些形成螺旋的水力能量及旋转液流同周围摩擦的水内能。2.通过本增温节能装置的分隔板、螺旋形纽带及径向肋板等特定结构,能将液体的动能转化为水压能和声能,并最后转变为热能;更为关键的是,这同时会形成冷核合成反应,将水的内能(分子键相关能量以及核间、核内、核外相关能量)充分释放出来,最后转变为高品质的热能。3.多边形分隔板的上方及特定空间内会形成特定声场的腔室,充分利用液流产生特定频率的反射波能量,使液体的温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声能的耗散转换为热能。4.通过本增温节能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富余压力高效增温节能装置,它包括壳体内的分隔板、螺旋形纽带、肋板,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内部有分隔板分隔的通道;在壳体内壁或分隔板上有螺旋形纽带;在壳体内壁之间或壳体内壁与分隔板之间或各个分隔板之间,有肋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诺
申请(专利权)人:李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