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动力式声能供暖装置,装置中设有一个或多个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其一端连接至热交换器,另一端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套泵组,套泵组中的泵分别连接动力源。热交换器内装有两种流体介质,热交换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套泵组中的各个泵,并由泵连接至供暖循环水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以避免采用燃烧型供暖方式造成的大气和供暖废水排放的环境污染。作为可移动式供暖设施,可避免远距离供暖或供热水时管道的热损耗。声能发生器产生的声能转化为流体中的热能,可对采暖空间进行24小时连续不间断供暖。(*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声能利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流体动力式声能供暖装置,属于国际专利分类F24J3/00“其它非燃烧热的产生或利用”
技术介绍
根据应崇福著《超声学》(科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12月第一版,1993年12月第2次印刷)中的论述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光能、微波能等,声能是其中的一种。同其它能量一样,声能是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能量。声学按照人耳是否可听的频率将声能全声域分为超声声能与可听声声能。迄今为止的声能利用多局限于超声领域,是由于三个原因首先,声能的应用是从超声获取信息开始的,因为超声对物质的穿透性强,如应用于声纳、超声探伤等。其次是大功率的可听声利用,易形成噪声污染。可听声的利用可以使声能装置变得很庞大。当上述三个原因不再构成应用的技术障碍时,可听声频段的声能同样可以为人类所利用。大功率的超声称为功率超声,是利用超声振动形式的能量使物质的一些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或状态发生改变。强超声在媒介中传播时,会产生一系列效应,如力学效应、热学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等等。在热学效应中声能被吸收而引起整体加热,或边界局部加热。声能产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电声换能器产生超声,另一种是利用流体作动力产生可听声或超声。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三种气流式,如哈脱曼哨,旋笛等;液流式,如簧片哨;气液式,既可以用高速气体,也可以用高速液体作动力源来产生声和超声波,如旋涡哨,圆板哨就是这种发生器的典型代表。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是以流体为动力源,利用调整液体或高速气体来产生可听声与超声的发生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处理量大,操作方便,经久耐用。更重要的是耗能小,动力源方便,很适合于工业应用。虽然理论上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具有以上优点,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尚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上述理论付诸实践的流体动力式声能供暖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流体动力式声能供暖装置,包括动力源、热交换器,流体介质、管路、水口、电子控制箱、支架组成。该装置中设有一个或多个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该一个或多个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的一端连接至热交换器,另一端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套泵组,套泵组中的泵分别连接动力源;热交换器内装有两种流体介质,热交换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套泵组中的各个泵,并由泵连接至供暖循环水的出水口。所述热交换器内装有的两种流体介质分别为水和非水液体如矿物油。所述的动力源为电动机或内燃机。本技术的流体动力式声能供暖装置,其技术核心是装置中设有若干个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该若干个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分别以其内腔通过的两种不同的流体为动力产生声能,并且声能同时分别转化成作为动力的该流体中的热能。特定的液体流动介质之二的某种非水液体,如矿物油,经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加热后,它的温度高于经声能发生器加热后特定的液体流动介质之一如水的温度。在热交换器中,它将已经被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加热的水进行第二次加热。按照本技术中所列的具体实施例举例说明,该流体动力式声能供暖装置的套泵组设有两个泵,分别驱动两种特定的液体流动介质,使两个声能发生器工作。另专设有一个泵,用于驱动水通向供暖空间的散热器,也就是将热交换器流出的水驱动流向供暖空间的散热器。通过对上述套泵组的输入功率的调节来调节供暖空间的温度。对上述套泵组额定功率的选择或多机组并联的供暖方式,来满足不同面积的供暖空间或供应热水的需求。装置中的非水液体如矿物油,被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加温后,沿所在的循环管路进入热交换器释放热能后进入下一个加热循环。设有电子控制箱,依据对室外、室内两组温度数据的实时测试为依据,根据使用者自主设定的所需温度值,可自动调节机组功率,提供采暖空间所需要的温度。该装置可对采暖空间进行24小时连续不间断供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流体动力式声能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剖视图。图中1、2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3、4、5动力源,如电动机或内燃机;6、7、8泵;9、热交换器,10、流体介质之一,如水;11、流体介质之二某种非水液体,如矿物油;12、供暖循环水的回水口;13、供暖循环水的出水口;14、15液面;16、电子控制箱;17、支架;18、管口;19、补水管口;20、回水管;21、管路,22、排水管口;23、传送带。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两个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1、2的一端连接至热交换器9,另一端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泵6和泵7,泵6连接动力源3,泵7连接动力源4。在热交换器内装有流体介质之一10水,液面达到图中14;热交换器内装有流体介质之二11矿物油,液面达到图中15。热交换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泵7和泵8,泵8连接动力源5,由泵8连接供暖循环水的出水口13。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热交换器9分别连接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1、2,和管口18、22。对水加温的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1,与热交换器9、泵6和管路21相连,对矿物油加温的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2,与热交换器9、泵7和管路相连。泵6与补水管口19、回水管20和管路连接,泵7与管路连接。整个装置设置于支架17中,外部设有电子控制箱16。两台电动机3、5,每台的功率各为7.5KW。其实施效果,不仅超过北京市政府关于冬季居民住房供暖的温度要求,电子控制箱还依据对室内外两组温度数据的实时测试为依据,根据使用者在18℃-24℃的温度区间内自主设置所需温度。可对采暖空间进行24小时连续不间断供暖。该装置运行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在管路中不加入任何添加剂和软化剂的情况下,装置和管路的内腔不形成水垢。所排放的供暖循环水符合国家关于城市废水排放的管制标准。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动力式声能供暖装置,包括动力源、热交换器,流体介质、管路、水口、电子控制箱、支架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中设有一个或多个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该一个或多个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的一端连接至热交换器,另一端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套泵组,套泵组中的泵分别连接动力源;热交换器内装有两种流体介质,热交换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套泵组中的各个泵,并由泵连接至供暖循环水的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力式声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内装有的两种流体介质分别为水和非水液体如矿物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力式声能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源为电动机或内燃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动力式声能供暖装置,装置中设有一个或多个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其一端连接至热交换器,另一端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套泵组,套泵组中的泵分别连接动力源。热交换器内装有两种流体介质,热交换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套泵组中的各个泵,并由泵连接至供暖循环水的出水口。本技术的装置可以避免采用燃烧型供暖方式造成的大气和供暖废水排放的环境污染。作为可移动式供暖设施,可避免远距离供暖或供热水时管道的热损耗。声能发生器产生的声能转化为流体中的热能,可对采暖空间进行24小时连续不间断供暖。文档编号F24J3/00GK2821491SQ20052011353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5日专利技术者徐小宁, 嵇明 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动力式声能供暖装置,包括动力源、热交换器,流体介质、管路、水口、电子控制箱、支架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中设有一个或多个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该一个或多个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的一端连接至热交换器,另一端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套泵组,套泵组中的泵分别连接动力源;热交换器内装有两种流体介质,热交换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套泵组中的各个泵,并由泵连接至供暖循环水的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宁,嵇明,
申请(专利权)人:徐小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