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罐体加水箱式结构的无负压加压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628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罐体加水箱式结构的无负压加压供水装置,其中包括:一底座设置于地面上;一稳压补偿罐设置于底座上;一出水总管通过一第一连接管与稳压补偿罐连接;一进水总管,通过一第二连接管与稳压补偿罐连接;一水箱增压泵连接出水总管;一封闭水箱连接水箱增压泵;至少两个增压主泵连接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实现了供水装置可直接与供水管网连接,充分利用了市政管网压力且确保市政供水管网不产生负压,同时能够通过稳压补偿罐和密闭水箱协同配合完成高峰稳压补偿系统瞬时补偿和夜间小流量保压功能。

A non negative pressure pressurized water supply device with single tank water adding box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罐体加水箱式结构的无负压加压供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单罐体加水箱式结构的无负压加压供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罐式无负压供水设备是市场上应用最广泛,也是产生比较早的产品,在市政管网供水充足的区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所有厂家的罐式无负压都面临着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即:因罐体的体积较小而导致蓄水能力有限,当用户用水量和市政供水量差量较大或者用水高峰持续时间较长时,罐体存蓄水不能满足需求,此情况下就需要调蓄容积更大的设备来满足此类用户的需求。另外现在市场上的箱式无负压设备在夜间用户用水量较少时,水泵低速运转,出现“大马拉小车”,并造成水泵频繁的启停,能耗较高,没有小流量保压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本技术提出一种单罐体加水箱式结构的无负压加压供水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罐体加水箱式结构的无负压加压供水装置,其中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地面上;一稳压补偿罐,所述稳压补偿罐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一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通过一第一连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罐体加水箱式结构的无负压加压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地面上;/n一稳压补偿罐,所述稳压补偿罐设置于所述底座上;/n一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通过一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稳压补偿罐连接;/n一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通过一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稳压补偿罐连接;/n一水箱增压泵,所述水箱增压泵连接所述出水总管;/n一水箱,所述水箱连接所述水箱增压泵;/n至少两个增压主泵,至少两个所述增压主泵连接所述进水总管和所述出水总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罐体加水箱式结构的无负压加压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地面上;
一稳压补偿罐,所述稳压补偿罐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一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通过一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稳压补偿罐连接;
一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通过一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稳压补偿罐连接;
一水箱增压泵,所述水箱增压泵连接所述出水总管;
一水箱,所述水箱连接所述水箱增压泵;
至少两个增压主泵,至少两个所述增压主泵连接所述进水总管和所述出水总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罐体加水箱式结构的无负压加压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总管和所述出水总管上还设置复数个压力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罐体加水箱式结构的无负压加压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还包括一智能控制柜,所述智能控制柜电性连接复数个压力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罐体加水箱式结构的无负压加压供水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纪玺李纪伟梁斌陈义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