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61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结构,它包括设置于地下室底板下端且与外墙平行的横梁,自横梁起至外墙之间的地下室底板下方设置外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铺设至外墙外侧并连续上翻至覆盖外墙。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的若干纵梁,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垂直并交错,若干纵梁之间相互平行。该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结构具有设计科学、保温层连续性好、对保温层的承压能力要求低、保证了室内空间的完整性、提高了结构抗震能力的优点。

Basement insulation structure of passi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温墙体结构,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的保温要求也日益提高,当前主动式的保温措施包括暖气、空调等,虽然效果显著,但是能耗过大。中国乃至世界都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挑战,在当前建筑业加速转型、创新和跨越的关键时期,低能耗的建筑的建设和推广刻不容缓。基于此,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应运而生,与传统建筑相比,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能耗更低、舒适度更高,目前已在国外得到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国内也形成了一些建筑设计标准。如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J908-8《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中,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采暖地下室底板的保温层做法有两种:1、如图1所示,可铺设在地下室底板的下方,并与地下室外墙的保温层保持连续;该做法的缺点是:保温层在地下室底板的下方,承受整个建筑的压力,对保温层的材料性能要求极高,且对建筑的抗震性能不利。2、如图2所示,可铺设在基础底板上方,并沿地下室外墙内侧上翻1m以上;该做法的缺点是:保温层在地下室外墙内侧需上翻1m,影响到了室内空间的使用,且内墙面不平整,十分影响后期的装修工作。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保温层连续性好、对保温层的承压能力要求低、保证了室内空间的完整性、提高了结构抗震能力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结构,包括设置于地下室底板下端且与外墙平行的横梁,自横梁起至外墙之间的地下室底板下方设置外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铺设至外墙外侧并连续上翻至覆盖外墙。基上所述,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的若干纵梁,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垂直并交错,若干纵梁之间相互平行。基上所述,所述横梁距离外墙之间的距离为1m。基上所述,所述纵梁向外延伸至与外墙平齐。基上所述,所述地下室底板上方铺设一层内保温层,所述内保温层向外延伸至外墙内侧。基上所述,所述横梁的横截面为倒置的直角梯形。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技术在地下室底板的下端设计横梁,将地下室底板的外端挑起,由横梁承受地下室底板的大部分压力,使得地下室底板外端下侧腾出空间,用于铺设外保温层,这样处理后,外保温层不再承受大部分的地下室底板压力,也就降低了对于保温层性能的要求,成本降低;又由于增加了横梁,结构的抗震性能也更好;同时,室内保温层的铺设也不再需要上翻设计,即可保证保温层的连续型,室内空间的完整性得到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地梁分布图。图中:1.地下室底板;2.外墙;3.横梁;4.外保温层;5.纵梁;6.内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3所示,一种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结构,包括设置于地下室底板1下端且与外墙2平行的横梁3,自横梁3起至外墙2之间的地下室底板1下方设置外保温层4,所述横梁距离外墙之间的距离为1m,保温层的铺设长度也大约为1m。所述外保温层4铺设至外墙2外侧并连续上翻至覆盖外墙2。所述地下室底板1上方铺设一层内保温层6,所述内保温层6向外延伸至外墙2内侧。通过增加横梁3,承托向外挑出的地下室底板,在挑出的地下室底板的下方设置保温层,保温层一直连续铺设至外墙的外侧,这样的结构下,地下室底板的压力由横梁3分担,外保温层承压有限,也就不再需要具备极高的性能,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另外,外保温层4和内保温层6在挑出的地下室底板所在的位置重叠,保证了内、外保温层的连续性,同时保证了室内空间的完整性。如图4所示,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的若干纵梁5,所述纵梁5与所述横梁3垂直并交错,若干纵梁5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横梁和纵梁的横截面为倒置的直角梯形。所述纵梁向外延伸至与外墙平齐,横梁3和纵梁5相互配合,支撑起整个地下室底板的压力,结构更好,抗震能力更强。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于地下室底板下端且与外墙平行的横梁,自横梁起至外墙之间的地下室底板下方设置外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铺设至外墙外侧并连续上翻至覆盖外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于地下室底板下端且与外墙平行的横梁,自横梁起至外墙之间的地下室底板下方设置外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铺设至外墙外侧并连续上翻至覆盖外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地下室底板下方的若干纵梁,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垂直并交错,若干纵梁之间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地下室保温层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娟李寅飞艾子颖潘兵占高慕晗时慧丽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建筑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