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护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59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基护筒,其包括护筒,护筒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护筒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与其同轴的定位筒,定位筒套设于护筒的外周面上且与护筒滑移连接,定位筒的底端设置有调平装置,调平装置包括固设于定位筒外周面上的连接板,连接板沿定位筒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每个连接板上均螺纹连接有调平螺栓,调平螺栓的轴线方向与定位筒的轴线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避免护筒在插入过程中发生偏斜的情况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A pile ca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基护筒
本技术涉及桩基工程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桩基护筒。
技术介绍
在钻孔灌注桩中,常埋设钢护筒来定位需要钻的桩位。使用护筒定位时,先以桩位中心为圆心,根据护筒半径在土上定出护筒位置,护筒就位后,施加压力将部分护筒埋入地面中。如下压困难,可先将孔位处的土体挖出一部分,然后安放护筒埋入地下。授权公告号为CN20751273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桩基护筒,包括若干同轴设置的组合筒,组合筒为中空且两端开口设置,若干组合筒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连接组件包括设于组合筒一端的固定端以及设于组合筒另一端的插接端;固定端上设有沿组合筒周向设置的第一卡块,插接端上固定有与第一卡块卡接配合的第二卡块,达到了方便运输的效果。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达到了桩基护筒方便运输的效果,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护筒就位后将护筒埋入地下的过程中,陆上护筒可能会发现偏斜,偏斜时由护筒自重过重,调整偏移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基护筒,其具有避免护筒在插入过程中发生偏斜的情况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桩基护筒,包括护筒,所述护筒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所述护筒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与其同轴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套设于护筒的外周面上且与护筒滑移连接,所述定位筒的底端设置有调平装置,所述调平装置包括固设于定位筒外周面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定位筒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每个所述连接板上均螺纹连接有调平螺栓,所述调平螺栓的轴线方向与定位筒的轴线方向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筒放置于地面上,旋转调平螺栓使定位筒与地面连接,调整调平螺栓使定位筒处于竖直状态后,将护筒沿定位筒的轴线方向插入于定位筒内腔中,护筒的底端伸入于地面中;定位筒的设置限制了护筒的移动方向,使护筒保持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状态,避免了护筒在插入过程中发生偏斜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调平螺栓到定位筒的轴线的直线距离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匀设置的调平螺栓对于定位筒的支撑更加均匀,稳定性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筒背向调平装置的一端为内径由靠近调平装置的一端向远离调平装置的一端逐渐增大的扩口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口结构的设置使护筒更易插入至定位筒的内腔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筒的扩口端固设有下翻边,所述护筒的顶端开口处固设有上翻边,所述上翻边与下翻边相对的两侧壁相互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翻边与下翻边的设置对护筒起到了限位作用,在护筒下放至一定深度时上翻边抵接与下翻边上,限制了护筒的下放深度,避免了护筒下方深度过深的情况的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翻边上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能将上翻边压紧于下翻边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组件的设置限制了护筒与定位筒之间的相对移动,增加了护筒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穿设于上翻边上的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沿护筒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压紧螺栓依次穿过上翻边和下翻边,所述压紧螺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母,所述压紧螺母将上翻边和下翻边压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螺栓与压紧螺母的配合将上翻边和下翻边压紧连接,这种压紧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筒与定位筒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开设于护筒外周壁上的限位槽和固设于定位筒内周壁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嵌入于限位槽的内腔中且与限位槽滑移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装置的设置减少了护筒与定位筒之间的相对转动,增加了护筒的稳定性,且限位装置的设置便于上翻边与下翻边抵接时压紧螺栓的穿入,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翻边的外周壁上一体成型有与护筒同轴的圆环,所述圆环上开设有起吊孔,所述起吊孔沿圆环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吊孔的设置使工作人员更便于使用设备将护筒吊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筒的底端为锯齿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锯齿状的护筒底端的设置使护筒更易插入于地面中。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将定位筒放置于地面上,旋转调平螺栓使定位筒与地面连接,调整调平螺栓使定位筒处于竖直状态后,将护筒沿定位筒的轴线方向插入于定位筒内腔中,护筒的底端伸入于地面中;定位筒的设置限制了护筒的移动方向,使护筒保持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状态,避免了护筒在插入过程中发生偏斜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2、扩口结构的设置使护筒更易插入至定位筒的内腔中;3、上翻边与下翻边的设置对护筒起到了限位作用,在护筒下放至一定深度时上翻边抵接与下翻边上,限制了护筒的下放深度,避免了护筒下方深度过深的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的剖面图;图3是实施例显示定位筒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筒;11、上翻边;12、圆环;121、起吊孔;2、定位筒;21、下翻边;211、连接孔;3、调平装置;31、连接板;311、加强板;32、调平螺栓;4、压紧组件;41、压紧螺栓;42、压紧螺母;51、限位槽;52、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桩基护筒,包括插入于地面中的护筒1,护筒1的顶端伸出于地面,护筒1为两端开口的圆筒,为使护筒1更易插入于地面中,护筒1的底端开口为锯齿状。护筒1的外侧套设有放置于地面上的定位筒2,护筒1滑移连接于定位筒2的内腔中,定位筒2套设于护筒1的外周面上,定位筒2为与护筒1同轴设置的两端开口的圆筒。参照图1,定位筒2的底端设置有调平装置3,调平装置3包括一体成型于定位筒2外周面上的连接板31,连接板31为长度方向沿定位筒2的径向方向设置的长条形板,连接板31的底端端面与定位筒2的底端端面平齐,连接板31沿定位筒2的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连接板31沿其长度方向背向定位筒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调平螺栓32,调平螺栓32的轴线方向与定位筒2的轴线方向相同,三个所述调平螺栓32到定位筒2的轴线的直线距离相等。将三个调平螺栓32分别旋入地面中将连接板31与地面固定连接,分别调整三个调平螺栓32至三个连接板31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定位筒2处于竖直状态。参照图1,每个连接板31上固设有用于增加连接板31的稳定性的加强板311,加强板311焊接于连接板31沿定位筒2轴线方向背向地面的端面上,加强板311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加强板311的两个直角边分别抵接于连接板31和定位筒2的外周面上,加强板311沿连接板3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参照图2和图3,定位筒2沿其轴线方向背向地面的一端为扩口结构,定位筒2扩口端的内径由靠近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基护筒,包括护筒(1),所述护筒(1)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筒(1)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与其同轴的定位筒(2),所述定位筒(2)套设于护筒(1)的外周面上且与护筒(1)滑移连接,所述定位筒(2)的底端设置有调平装置(3),所述调平装置(3)包括固设于定位筒(2)外周面上的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31)沿定位筒(2)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每个所述连接板(31)上均螺纹连接有调平螺栓(32),所述调平螺栓(32)的轴线方向与定位筒(2)的轴线方向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护筒,包括护筒(1),所述护筒(1)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筒(1)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与其同轴的定位筒(2),所述定位筒(2)套设于护筒(1)的外周面上且与护筒(1)滑移连接,所述定位筒(2)的底端设置有调平装置(3),所述调平装置(3)包括固设于定位筒(2)外周面上的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31)沿定位筒(2)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每个所述连接板(31)上均螺纹连接有调平螺栓(32),所述调平螺栓(32)的轴线方向与定位筒(2)的轴线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护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调平螺栓(32)到定位筒(2)的轴线的直线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基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筒(2)背向调平装置(3)的一端为内径由靠近调平装置(3)的一端向远离调平装置(3)的一端逐渐增大的扩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桩基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筒(2)的扩口端固设有下翻边(21),所述护筒(1)的顶端开口处固设有上翻边(11),所述上翻边(11)与下翻边(21)相对的两侧壁相互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桩基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谭姜海川吴俊俏郭凯郭文冲白文举黄清付仁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