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0413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5
本申请涉及边坡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包括多个环山平台、多个环山沟渠、多个下山沟渠、多个主蓄水池和多个振动过滤组件,环山平台和环山沟渠环绕山体设置;下山沟渠设在山体上,多个下山沟渠均从山顶向山脚延伸;多个主蓄水池均设在山体上,环山沟渠以及下山沟渠在主蓄水池处交汇,环山沟渠以及下山沟渠用于将水汇入主蓄水池内;振动过滤组件向下倾斜设置在主蓄水池内,振动过滤组件较高的一端用于承接并且过滤经由环山沟渠以及位于主蓄水池上方的下山沟渠流向主蓄水池内的水,振动过滤组件较低的一端用于向位于主蓄水池下方的下山沟渠内排水。本申请具有降低生态修复边坡维护频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边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修复边坡


技术介绍

1、目前云南昆明市,虽然年降雨量较大,但雨季旱季分明,降雨集中5-10月份。鸡叫山为喀斯特地貌,地形整治后环山平台坡度在3-5°,蓄水困难,缺水严重,而雨季短时降雨量过大,造成水土流失,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旱季几无降雨,山火多发,因缺水和地形影响难以扑救。

2、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用蓄水装置,该矿山生态修复用蓄水装置,在矿山上设置蓄水池储存雨水,通过在蓄水池的池口设置滤板,用于对山体上流入蓄水池内的雨水进行过滤,使取用蓄水池内的水进行灌溉时,喷洒灌溉不容易出现堵塞。

3、对于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滤板过滤雨水之后,滤板上会停留很多污物,污物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当污物堆积到一定程度后,会堵塞滤板,影响滤板的过滤效果,因此需要定期清理滤板,对滤板进行频繁的清理,这导致该蓄水装置维护频率较高,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生态修复边坡的维护频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修复边坡。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包括多个环山平台、多个环山沟渠、多个下山沟渠、多个主蓄水池和多个振动过滤组件,所述环山平台和所述环山沟渠环绕山体设置,在竖直方向上,多个所述环山平台和多个所述环山沟渠依次交替分布;

4、所述下山沟渠设在所述山体上,多个所述下山沟渠均从所述山顶向所述山脚延伸;

5、多个所述主蓄水池均设在所述山体上,所述环山沟渠以及所述下山沟渠在所述主蓄水池处交汇,所述环山沟渠以及所述下山沟渠用于将水汇入所述主蓄水池内;

6、多个所述振动过滤组件和多个所述主蓄水池对应设置,所述振动过滤组件向下倾斜设置在所述主蓄水池内,所述振动过滤组件较高的一端用于承接并且过滤经由所述环山沟渠以及位于所述主蓄水池上方的所述下山沟渠流向所述主蓄水池内的水,所述振动过滤组件较低的一端用于向位于所述主蓄水池下方的所述下山沟渠内排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山平台能够种植植被,减缓雨水排泄速度,增加土壤的渗水量,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环山沟渠以及下山沟渠用于将水汇入主蓄水池内,利于主蓄水池收集雨水。振动过滤组件承接经由环山沟渠以及位于主蓄水池上方的下山沟渠流向主蓄水池内的雨水,一部分雨水经由振动过滤组件过滤后,落入主蓄水池内,另一部分来不及过滤的雨水会裹挟的污物流入位于主蓄水池下方的下山沟渠内,再经由下山沟渠排到山体的山脚,以实现振动过滤组件的清洁,进而能够降低生态修复边坡的维护频率。

8、可选的,所述振动过滤组件包括v型过滤板和多个弹簧杆立柱,所述v型过滤板沿着所述山体的下坡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v型过滤板较高的一端用于承接并过滤经由所述环山沟渠以及位于所述主蓄水池上方的所述下山沟渠流向所述主蓄水池内的水,所述v型过滤板较低的一端用于向位于所述主蓄水池下方的所述下山沟渠内排水;

9、多个所述弹簧杆立柱均竖向安装在所述v型过滤板的外底,所述弹簧杆立柱一端与所述v型过滤板的外底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蓄水池的内壁相连;

10、所述v型过滤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有多个所述过滤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型过滤板承接经由环山沟渠以及位于主蓄水池上方的下山沟渠流向主蓄水池内的雨水,一部分雨水经由v型过滤板过滤后,落入主蓄水池内,另一部分来不及过滤的雨水会裹挟着污物流入位于主蓄水池下方的下山沟渠内,以实现v型过滤板的清洁。由于雨水的流速不均匀,雨水冲击v型过滤板的力度不稳定,配合弹簧杆立柱,v型过滤板能够上下振动,使雨水中的污物不易卡在过滤孔内,利于雨水裹挟着的污物流入位于主蓄水池下方的下山沟渠内。

12、可选的,所述环山沟渠包括多个横向沟渠,多个所述横向沟渠环绕所述山体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沟渠之间连有一个所述主蓄水池;

13、所述横向沟渠的出水端设有横向导流板,所述横向导流板向下倾斜设置,用于将水导向所述v型过滤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导流板用于将横向沟渠内的雨水导向v型过滤板的中部区域。

15、可选的,所述下山沟渠包括多个纵向沟渠,从所述山体的山顶至山脚,多个所述纵向沟渠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纵向沟渠之间连有一个所述主蓄水池;

16、所述主蓄水池上方的所述纵向沟渠的出水端设有纵向导流板,所述纵向导流板向下倾斜设置,用于将水导向所述v型过滤板。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向导流板用于将纵向沟渠内的雨水导向v型过滤板的中部区域。

18、可选的,所述v型过滤板较高的一端封闭,所述v型过滤板较低的一端设有v型导流板;

19、所述v型导流板沿着所述v型过滤板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v型导流板较低的一端伸入所述主蓄水池下方的所述纵向沟渠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型过滤板较高的一端封闭,使雨水过滤后停留在v型过滤板上的污物不易经由v型过滤板较高的一端落入主蓄水池内。来不及过滤的雨水会裹挟着污物经由v型导流板流入位于主蓄水池下方的纵向沟渠内。

21、可选的,所述主蓄水池的池底设有排污组件,所述排污组件包括排污管和排污阀,所述排污管设在所述主蓄水池的池底,所述排污管的出水端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排污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纵向沟渠连通;

22、所述排污阀安装在所述排污管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排到v型过滤板上后,较大的污物会被过滤掉,如尘土等较小的污物会通过v型过滤板的过滤孔进入主蓄水池内。尘土在主蓄水池内长久堆积会形成淤泥,此时能够开启排污阀,利用排污管将主蓄水池内的水排出,在排水的同时淤泥也会混合着水一起排走。

24、可选的,所述环山平台具有3-5°的坡度。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5°的坡度利于环山平台排水顺畅。

26、可选的,所述环山平台上设有乔木种植区和蔓藤类植被种植区,所述乔木种植区和所述蔓藤类植被种植区均环绕所述山体设置;

27、所述蔓藤类植被种植区设有副蓄水池,所述副蓄水池内设有第一吸水组件,所述第一吸水组件包括多层网板和吸水棉,多层所述网板设在所述副蓄水池内,相邻的两层所述网板之间填充所述吸水棉,所述吸水棉与所述副蓄水池的池底接触。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乔木种植区用于种植乔木,蔓藤类植被种植区用于种植蔓藤类植被,乔木和蔓藤类植被均能够稳定水土,蔓藤类植被能够减缓雨水排泄速度,增加土壤的渗水量,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在多层网板上方的副蓄水池内用于填充土壤,种植蔓藤类植,多层网板下方的副蓄水池内用于储存雨水,相邻的两个网板之间填充吸水棉,吸水棉与副蓄水池的池底接触,吸水棉阻挡土壤落入蓄水池内,并且吸取副蓄水池底部的水对副蓄水池上部的土壤进行湿润,用于对蔓藤类植被进行补水。

29、可选的,所述生态修复边坡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环山平台(2)、多个环山沟渠(3)、多个下山沟渠(4)、多个主蓄水池(5)和多个振动过滤组件(6),所述环山平台(2)和所述环山沟渠(3)环绕山体(1)设置,在竖直方向上,多个所述环山平台(2)和多个所述环山沟渠(3)依次交替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过滤组件(6)包括V型过滤板(61)、多个弹簧杆立柱(62),所述V型过滤板(61)沿着所述山体(1)的下坡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V型过滤板(61)较高的一端用于承接并过滤经由所述环山沟渠(3)以及位于所述主蓄水池(5)上方的所述下山沟渠(4)流向所述主蓄水池(5)内的水,所述V型过滤板(61)较低的一端用于向位于所述主蓄水池(5)下方的所述下山沟渠(4)内排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山沟渠(3)包括多个横向沟渠(31),多个所述横向沟渠(31)环绕所述山体(1)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沟渠(31)之间连有一个所述主蓄水池(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山沟渠(4)包括多个纵向沟渠(41),从所述山体(1)的山顶至山脚,多个所述纵向沟渠(41)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纵向沟渠(41)之间连有一个所述主蓄水池(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过滤板(61)较高的一端封闭,所述V型过滤板(61)较低的一端设有V型导流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蓄水池(5)的池底设有排污组件(51),所述排污组件(51)包括排污管(511)和排污阀(512),所述排污管(511)设在所述主蓄水池(5)的池底,所述排污管(511)的出水端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排污管(511)的出水端与所述纵向沟渠(4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山平台(2)具有3-5°的坡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山平台(2)上设有乔木种植区(21)和蔓藤类植被种植区(22),所述乔木种植区(21)和所述蔓藤类植被种植区(22)均环绕所述山体(1)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边坡还包括喷淋组件(7),所述喷淋组件(7)包括泵体(71)、出水管(72)和喷头(73),所述泵体(71)设在所述主蓄水池(5)内,所述喷头(73)与所述泵体(71)通过所述出水管(72)连接,所述喷头(73)位于所述蔓藤类植被种植区(22)侧方,用于向所述蔓藤类植被种植区(22)喷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边坡还包括多个阶梯(8),多个所述阶梯(8)设在所述山体(1)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山平台(2)之间连有多个所述阶梯(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环山平台(2)、多个环山沟渠(3)、多个下山沟渠(4)、多个主蓄水池(5)和多个振动过滤组件(6),所述环山平台(2)和所述环山沟渠(3)环绕山体(1)设置,在竖直方向上,多个所述环山平台(2)和多个所述环山沟渠(3)依次交替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过滤组件(6)包括v型过滤板(61)、多个弹簧杆立柱(62),所述v型过滤板(61)沿着所述山体(1)的下坡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v型过滤板(61)较高的一端用于承接并过滤经由所述环山沟渠(3)以及位于所述主蓄水池(5)上方的所述下山沟渠(4)流向所述主蓄水池(5)内的水,所述v型过滤板(61)较低的一端用于向位于所述主蓄水池(5)下方的所述下山沟渠(4)内排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山沟渠(3)包括多个横向沟渠(31),多个所述横向沟渠(31)环绕所述山体(1)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沟渠(31)之间连有一个所述主蓄水池(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山沟渠(4)包括多个纵向沟渠(41),从所述山体(1)的山顶至山脚,多个所述纵向沟渠(41)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纵向沟渠(41)之间连有一个所述主蓄水池(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过滤板(61)较高的一端封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鑫张硕徐煌展李长彬郭燕敏孙永瑞焦珊张自力可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