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夹具,属于夹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薄壁类环形零件夹持时零件容易变形的问题。它包括底座,底座内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设置有连接板以及与连接板形成联动关系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上设有呈筒状并具有弹性的夹持部一,夹持组件上还设有呈筒状并具有弹性的夹持部二,夹持部位于夹持部一内侧且两者之间设有环形的安装通道,夹持部一与夹持部二均与底座之间形成锥面接触,当连接板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时通过所述的锥面接触能使夹持部一与夹持部相互靠近。它具有加工精度高、零件不易变形、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夹具
,涉及夹具。
技术介绍
在薄壁类环形零件端面进行加工孔或槽时,由于其自身结构强度比较脆弱,因此不适合采用常规的主轴夹具进行夹紧。目前,比较常见的夹持方式是通过面与面的接触方式实现夹紧,如中国专利曾公开过申请号为201410441910.3的一种数控车床夹具,它包括夹具座、主体、弹簧夹头、拉环、支撑座、圆锥套、定位筒座、拉杆头、夹块和定位筒,夹具座固定在主轴上,主体前端与夹具座固定连接,支撑座位于主体内,且支撑座的前端固定在夹具座上,定位筒座固定在支撑座的后端面上,定位筒固定在支撑座的后端面上,主体后端内壁上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装设有圆锥套,圆锥套内壁为锥面,弹簧夹头装设在主体内并位于主体与支撑座之间,弹簧夹头后端外壁有与圆锥套内壁的锥面匹配接触的锥面,弹簧夹头的后端内壁上固定有夹块,拉环固定在拉杆头上,拉环与弹簧夹头固定连接,拉杆头与车床的夹紧油缸通过拉杆连接。它通过拉环移动时带动弹簧夹头借助锥面配合方式向内缩,从而夹紧在环形零件的外周面上以防止其出现变形。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由于薄壁类的环形零件其壁厚很薄,采用弹簧夹头夹紧在零件外周面上时,由于零件内侧没有支撑,导致零件很容易因为单边受夹持力而出现变形,使得零件所需加工的端面与夹持面之间垂直度变差的情况,这样零件的加工端面就无法与刀具进给方向保持垂直,从而造成加工精度变差。除这种方式外,还有一类夹具是顶紧环形零件的内周面来实现夹持,例如申请号为200710134795.5所公开的可加工回转体薄壁类工件的机床夹具,但是这种方式也会出现单边受力导致零件变形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夹具,解决了薄壁类环形零件夹持时零件容易变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夹具,包括底座,底座内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设置有连接板以及与连接板形成联动关系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上设有呈筒状并具有弹性的夹持部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组件上还设有呈筒状并具有弹性的夹持部二,夹持部位于夹持部一内侧且两者之间设有环形的安装通道,夹持部一与夹持部二均与底座之间形成锥面接触,当连接板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时通过所述的锥面接触能使夹持部一与夹持部相互靠近。本夹具主要在薄壁类环形零件加工端面时使用,底座固定在数控车床的主轴上,底座的中心线方向与主轴的轴向为同方向,这样可以确保连接板的滑动方向与主轴的轴向为同方向,数控车床主轴内自带的油缸活塞杆与连接板相固定。工作人员将薄壁类环形零件放置在夹持部一与夹持部二之间的环形的安装通道内,然后控制数控车床主轴内自带的油缸工作,油缸的活塞杆将连接板向远离凹腔方向拉动,夹持组件随连接板联动而使夹持部一在锥面作用下向内收缩以及使夹持部二在锥面作用下向外扩张,即夹持部一与夹持部二相互靠近。这样一来,夹持部一就会夹紧在薄壁类环形零件的外周面上,而夹持部二则夹紧在薄壁类环形零件的内周面上,即实现了内外同时夹紧。通过夹持部一与夹持部二的设置,形成了对薄壁类环形零件的内外夹紧,这样薄壁类环形零件的薄壁处不会出现单边受力的情况,即利用内外夹紧形成平衡,使得薄壁类环形零件在夹持时不会变形,确保了薄壁类环形零件的端面在夹持后能够与夹持面保持较好的垂直度,从而保证加工精度与产品的质量。在本夹具中,夹持组件的夹持动作随连接板联动形成,而连接板则由数控车床主轴内的现有油缸直接带动,无需借助其他驱动源或方式进行驱动,使得结构也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并且,仅通过油缸的一次动作即可同时实现夹持部一与夹持部二的相互靠近,很好地提高了装夹效率。在上述的夹具中,所述的夹持部一包括若干卡瓣一,夹持部二包括若干卡瓣二,各卡瓣一外侧壁与底座为锥面接触,各卡瓣二内侧壁与底座为锥面接触。夹持组件一随连接板的滑动而动作时,各卡瓣一在锥面作用下向内夹紧,各卡瓣二则在锥面作用下向外涨紧,进而形成对薄壁类环形零件的内外夹紧以防止其变形。在上述的夹具中,所述的底座包括一端设有凹腔的座体以及设于凹腔内的导向组件,夹持组件设于凹腔内,各卡瓣一与凹腔口部内壁相配合,导向组件位于各卡瓣二内侧并能在连接板滑动时使各卡瓣二端部向外涨紧。在连接板滑动时,各卡瓣一端部在凹腔口部内壁作用下向内夹紧,各卡瓣二端部在导向组件作用下向外涨紧。借助凹腔口部内壁及导向组件的设置,使得各卡瓣一与各卡瓣二在连接板滑动时的动作能互不干扰,保证了对薄壁类环形零件的内外夹紧以防止其变形的可靠性。在上述的夹具中,各卡瓣二固定在凹腔底壁上,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凹腔底壁中心的定位杆以及套设在定位杆外的导向芯子,导向芯子与各卡瓣二为锥面接触,定位杆上套设有弹簧,连接板上设有伸入凹腔内的阻挡件,导向芯子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阻挡件相抵靠。初始状态,导向芯子抵靠在阻挡件上而无法移动。当连接板移动时,阻挡件与导向芯子相分离而失去了对导向芯子的阻挡作用,导向芯子便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也与连接板做同方向的移动,这样一来导向芯子便能够在锥面的作用下而自动将各卡瓣二的端部向外涨紧在薄壁类环形零件的内周面上;连接板回位时由阻挡件顶着导向芯子克服弹簧的弹力同步回位。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导向芯子与连接板之间形成了联动关系,能够在各卡瓣一受凹腔口部内壁作用向内夹紧的同时同步实现各卡瓣二端部的向外涨紧,以防止薄壁类环形零件在夹持时出现变形。在上述的夹具中,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各卡瓣二固定在凹腔底壁上,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芯子以及若干穿过凹腔底壁将导向芯子与连接板相固定的拉杆,导向芯子与各卡瓣二为锥面接触。在上述的夹具中,所述的卡瓣二包括弧形片体二以及固连于弧形片体二端部的弧形块体二,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在凹腔底壁上的环形支块二,各弧形片体二沿周向固连在环形支块二上,导向芯子与环形支块二间隙配合。卡瓣二与环形支块二组合成了类似于弹性夹头的结构,既使得各卡瓣二能够方便地在凹腔内进行固定,同时在导向芯子移动时又能够借助弹性使各弧形块体二向外涨紧在薄壁类环形零件的内周壁上。在上述的夹具中,所述的卡瓣一包括弧形片体一以及固连于弧形片体一端部的弧形块体一,夹持组件还包括滑动设置于凹腔内的环形支块一,各弧形片体一沿周向固连在环形块体一上,连接板与环形支块一通过若干穿过凹腔底壁的紧固件一相固定。卡瓣一与环形支块一也组合成了类似于弹性夹头的结构,环形支块一与连接板通过紧固件一固定在一起,当连接板滑动时就可以通过环形支块一带动各卡瓣一活动,从而使各弧形块体一在凹腔口部内壁作用下向内收缩夹紧在薄壁类环形零件的外周壁上。在上述的夹具中,所述的夹持部二外设有环形的定位块,凹腔的底壁上固连有若干紧固件二,定位块固定在各紧固件二上,定位块朝向凹腔口部的一端面边沿具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端部位于各弧形块体一与各弧形块体二之间。薄壁类环形零件从安装通道内放入时,薄壁类环形零件会抵靠在环形凸缘的端面上,这样薄壁类环形零件正好位于各弧形块体一与各弧形块体二之间,从而保证夹持部一与夹持部二能够准确地将薄壁类环形零件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夹具,包括底座(1),底座(1)内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设置有连接板(2)以及与连接板(2)形成联动关系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上设有呈筒状并具有弹性的夹持部一(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组件上还设有呈筒状并具有弹性的夹持部二(4),夹持部二(4)位于夹持部一(3)内侧且两者之间设有环形的安装通道(5),夹持部一(3)与夹持部二(4)均与底座(1)之间形成锥面接触,当连接板(2)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时通过所述的锥面接触能使夹持部一(3)与夹持部二(4)相互靠近。/n
【技术特征摘要】
1.夹具,包括底座(1),底座(1)内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设置有连接板(2)以及与连接板(2)形成联动关系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上设有呈筒状并具有弹性的夹持部一(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组件上还设有呈筒状并具有弹性的夹持部二(4),夹持部二(4)位于夹持部一(3)内侧且两者之间设有环形的安装通道(5),夹持部一(3)与夹持部二(4)均与底座(1)之间形成锥面接触,当连接板(2)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时通过所述的锥面接触能使夹持部一(3)与夹持部二(4)相互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部一(3)包括若干卡瓣一(3a),夹持部二(4)包括若干卡瓣二(4a),各卡瓣一(3a)外侧壁与底座为锥面接触,各卡瓣二(4a)内侧壁与底座为锥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包括一端设有凹腔(1a1)的座体以及设于凹腔(1a1)内的导向组件,夹持组件设于凹腔(1a1)内,各卡瓣一(3a)与凹腔(1a1)口部处内壁相配合,导向组件位于各卡瓣二(4a)内侧并能在连接板(2)滑动时使各卡瓣二(4a)端部向外涨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各卡瓣二(4a)固定在凹腔(1a1)底壁上,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凹腔(1a1)底壁中心的定位杆(6)以及套设在定位杆(6)外的导向芯子(7),导向芯子(7)与各卡瓣二(4a)为锥面接触,定位杆(6)上套设有弹簧(8),连接板(2)上设有伸入凹腔(1a1)内的阻挡件,导向芯子(7)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与阻挡件相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各卡瓣二(4a)固定在凹腔(1a1)底壁上,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芯子(7)以及若干穿过凹腔(1a1)底壁将导向芯子(7)与连接板(2)相固定的拉杆,导向芯子(7)与各卡瓣二(4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葛建伟,高兆春,殷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