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32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集热板(2)、集热板背板(3),在集热板(2)与集热板背板(3)之间设置有介质连接管道(5),集热板背板(3)、集热板(2)及介质连接管道(5)均设置在由保温底板(4)与罩体(6)所形成的密闭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热器可加热多种介质且强度高、安装简洁,循环速度快且温度可控的太阳能集热器,适用于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干燥及其它需用太阳能进行加热的地方,以达到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目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 热器,属于太阳能利用
技术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 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国家制定和编制了一 系列的节能政策,在这些政策当中,国家尤其将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 为了一项重点工作。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同时又是一种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能源而被世界各国所青睐,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太阳能集 热器已经面世,但就目前的太阳能集热器而言,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功能单 一,只能用于加热水或只能加热空气且温升较小、同时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强度低,耐用性差,热介质的循环速度过慢和系统温度无法根据需要进行调 节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热率高、热损耗低、造价低廉、耐用 性强的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了一种板式多功能太阳 能集热器,包括集热板、集热板背板,在集热板与集热板背板之间设置有介 质连接管道,集热板背板、集热板及介质连接管道均设置在由保温底板与罩4体所形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的集热板与集热板背板紧密相贴,集热板的断面为瓦楞形,介质连 接管道设置在集热板与集热板背板所形成的加热腔内。在集热板的上表面涂覆有吸热覆膜。所述的吸热覆膜为多层渐变选择性吸膜。所述的集热板为防腐、导热的金属板。所述的介质连接管道的入口与介质流入管道相连通,出口通过一泵体与 输送管道相连。所述的集热板的上下两端为密闭端,上下两端的密闭平面上有用于流通 介质的连接管道,使各加热腔形成连通。 所述的罩体为玻璃罩体。本技术中集热板的断面为瓦楞形,介质连接管道设置在集热板与集 热板背板所形成的加热腔内,介质(空气或水等介质)经介质的流入管道流 入集热板的第一道加热腔内进行加热,然后经介质连接管道进入集热板的第 二道加热腔内进行加热,如此反复折流加热,加热后的介质经介质连接管道 的出口由泵体吸入、排出到输送管道中,以输送至需要热介质的地方。本技术将整个集热板置于玻璃罩体与保温底板之间的密闭空间中, 玻璃罩体可保证系统热量损失最大程度的减小,且受外界冷空气的影响小、集热板所处的温度环境相对稳定。整个集热板的加热腔为密闭腔,集热板上 下两端为密闭端,密闭平面上有介质流通的连接管道以使集热板各加热腔连 通,板体采用防腐导热的金属板,其断面为瓦楞形,采用此种形状具有以下 优点(1)形成介质的通道且各加热腔相互封闭;(2)可以增加板体的强度,使集热板不易变形。集热板的上表面为吸热覆膜层,该吸热覆膜层为多层渐 变选择性吸膜,采用的是磁控溅射技术,可使吸热覆膜层对太阳能的吸收率达到93%以上,使集热率更高,而热辐射率低于6%,使热损失更小。此种 结构同时可使吸热覆膜层不老化、不脱落,使整块板体的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由于该集热器实现了集热板各加热腔的串联结构,因此使得介质的加热 距离远,加热时间长,所以有效提高了吸热效率、增强了吸热效果、使温度 上升更快。本技术的集热器可加热多种介质且强度高、安装简洁,循环速度快 且温度可控的太阳能集热器,适用于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干燥及其它需用太 阳能进行加热的地方,以达到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 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包括 集热板2、集热板背板3,在集热板2与集热板背板3之间设置有介质连接管 道5,集热板2与集热板背板3紧密相贴,集热板2的断面为瓦楞形,介质连 接管道5设置在集热板2与集热板背板3所形成的加热腔内,集热板的上下 两端为密闭端,上下两端的密闭平面上有用于流通介质的连接管道5,使各加 热腔形成连通,在集热板2的上表面涂覆有吸热覆膜,其中吸热覆膜为多层渐变选择性吸膜。介质连接管道5的入口与介质流入管道1相连通,出口 7 通过一泵体8与输送管道9相连,集热板背板3、集热板2及介质连接管道5 均设置在由保温底板4与罩体6所形成的密闭空间内,集热板2为防腐、导 热的金属板,本实施例中的罩体为玻璃罩体。 本技术的运行过程如下介质(空气或水等介质)经介质的流入管道1的进气口 a流入集热板2 的第一道加热腔b内进行加热,然后经连接管道5进入集热板2的第二道加 热腔内进行加热,如此反复折流加热,加热后的介质经介质连接管道5的出 口 7由泵体8吸入、排出到输送管道9中,以输送至需要热介质的地方。整 个集热板2与集热板背板3紧密相贴,由于集热板加热腔b的左右两侧为平 面,在与集热板背板3相贴后并有固定孔c将集热板2与集热板背板3进行 固定使得两者结合的更紧密,因此集热板的各加热腔相互封闭,同时集热板 的上下两端为密闭端,上下两端的密闭平面上有用于流通介质的连接管道1, 以使各加热腔形成连通。固定在一起的集热板2与集热板背板3通过固定孔d 与保温底板4连接固定为整体,外侧用玻璃罩体6将固定在一起的集热板2、 集热板背板3、保温底板4进行密闭。本技术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泵体的流速进行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情况 的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干燥及其它需用太阳能热介质的地方。权利要求1、一种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板(2)、集热板背板(3),在集热板(2)与集热板背板(3)之间设置有介质连接管道(5),集热板背板(3)、集热板(2)及介质连接管道(5)均设置在由保温底板(4)与罩体(6)所形成的密闭空间内。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集热板(2)与集热板背板(3)紧密相贴,集热板(2)的断面为瓦楞形, 介质连接管道(5)设置在集热板(2)与集热板背板(3)所形成的加热腔内。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在集 热板(2)的上表面涂覆有吸热覆膜。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吸热覆膜为多层渐变选择性吸膜。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集热板(2)为防腐、导热的金属板。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介质连接管道(5)的入口与介质流入管道(1)相连通,出口通过一泵体(8)与输送管道(9)相连。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集热板的上下两端为密闭端,上下两端的密闭平面上有用于流通介质的连 接管道(5),使各加热腔形成连通。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条所述的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体为玻璃罩体。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集热板(2)、集热板背板(3),在集热板(2)与集热板背板(3)之间设置有介质连接管道(5),集热板背板(3)、集热板(2)及介质连接管道(5)均设置在由保温底板(4)与罩体(6)所形成的密闭空间内。本技术的集热器可加热多种介质且强度高、安装简洁,循环速度快且温度可控的太阳能集热器,适用于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干燥及其它需用太阳能进行加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多功能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板(2)、集热板背板(3),在集热板(2)与集热板背板(3)之间设置有介质连接管道(5),集热板背板(3)、集热板(2)及介质连接管道(5)均设置在由保温底板(4)与罩体(6)所形成的密闭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开碇徐洪阁解志华陈华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桑达能源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