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灸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灸条
,尤其是一种具有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灸条。
技术介绍
胃肠动力障碍主要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细胞运动功能发生障碍的病理过程,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sia,FD)、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慢传输型便秘(slowtransitconstip-ation,STC)等胃肠动力性疾病,也可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胃轻瘫、急性重症胰腺炎及术后炎性肠麻痹等。伴随着胃肠动力障碍相关性疾病(Disordersofgastrointestinalmotility,DGIM)曼谷标准的建立,胃肠动力障碍已成为了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从中医角度讲,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由于病理病因不同可分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中虚气逆证、气郁痰阻证、瘀血阻络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脾虚痰湿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湿阻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灸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制作原料:/n艾叶、桂枝、沉香、穿山甲、干姜、茵陈、木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灸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制作原料:
艾叶、桂枝、沉香、穿山甲、干姜、茵陈、木香。
2.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灸条,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艾叶50份~100份、桂枝5份~10份、沉香5份~10份、穿山甲1份~2份、干姜5份~10份、茵陈5份~10份、木香5份~10份。
3.根据权利要1或2所述的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灸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中虚气逆证型时,所述灸条的施灸穴位为双脾俞、胃俞、肾俞、关元俞、气海俞。
4.根据权利要3所述的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灸条的具体施灸方法为:
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将所述灸条点燃后置燃烧端向下固定于灸具中,先置于双脾俞、胃俞,每四个穴位为一组,共三组,后依次置于双肾俞、关元俞一组,气海俞单独作组;其中,所述灸条的燃烧端距离以患者感到皮肤热胀能耐受为度,施灸时间为每组20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峭,周晓玲,税典奎,薛玉琴,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