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的卸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8149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的卸膜系统,其包括PLC控制柜、行走轨道和沿所述行走轨道移动的卸卷小车,在所述行走轨道的一端设有放卷支架,所述放卷支架的上端部设有用于放置膜卷的第一膜卷托架,使得膜卷放置时膜卷的轴向与所述行走轨道垂直,所述第一膜卷托架的下端设有用于检测膜卷的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卸卷小车上设有第二接近传感器,在所述行走轨道的外侧边设有金属块,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和所述卸卷小车分别与所述PLC控制柜连接。可以自动控制卸卷小车停止在安全位置,从而防止膜卷碰撞跌落,保证卸膜现场的安全。

A film unload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的卸膜系统
本技术属于薄膜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的卸膜系统。
技术介绍
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用塑料、胶粘剂、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可解释为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的二维材料,例如:光学薄膜、复合薄膜、超导薄膜、聚酯薄膜、尼龙薄膜、塑料薄膜等等。薄膜材料通常还指厚度介于单原子到几毫米间的薄金属或有机物层,其被广泛用于电子电器,机械,印刷等行业。薄膜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配料混合、结晶干燥、熔融挤出、铸片、拉伸、薄膜收卷、分切等一系列工艺。薄膜收卷是一般是通过牵引设备收卷,收卷后形成的薄膜称为“膜卷”,将膜卷从收卷机上卸下的过程称为“卸膜”。很早之前都是采用人工卸膜的方式,此方式费时费力,且极为不安全。后期更新采用了自动卸膜装置,可自动沿轨道运行至双工位转塔收卷机将膜卷卸下,沿轨道将其运送至放卷支架上,卸载膜卷后,再将无膜的钢管芯运送至双工位转塔收卷机上。但此种自动卸膜装置,在卸膜过程中,当放卷支架上膜卷未及时处理,而收卷机因为破膜等原因必须要卸膜,这是就需要卸膜装置暂时停放于收卷机和放卷支架之间位置,此外钢管芯和膜卷一般重量较重(如3吨以上),由于人员操作视线影响等原因,存在卸膜装置不停止继续卸膜导致钢管芯碰撞掉落等的风险,造成卸膜现场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薄膜的卸膜系统,在现有的卸膜装置加装安全限位装置,从而解决了钢管芯碰撞而导致掉落的风险,保证卸膜作业安全生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薄膜的卸膜系统,其包括PLC控制柜、行走轨道和沿所述行走轨道移动的卸卷小车,在所述行走轨道的一端固设有放卷支架,所述放卷支架的上端部设有用于放置膜卷的第一膜卷托架,使得膜卷放置时膜卷的轴向与所述行走轨道垂直,所述第一膜卷托架的下端设有用于检测膜卷的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卸卷小车的底座上设有第二接近传感器,在所述行走轨道的外侧边设有金属块,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和所述卸卷小车分别与所述PLC控制柜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卸卷小车包括沿所述行走轨道行走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上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有第二膜卷托架;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设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且位于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其中一侧边,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所在的侧边与所述金属块位于同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为油压驱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膜卷托架的下端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连接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距离所述第一膜卷托架上的膜卷1~2cm。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螺纹连接在所述通孔内。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块距所述放卷支架的垂线距离为1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卸膜系统,在第一膜卷托架的下方安装第一接近传感器,在卸卷小车上安装第二接近传感器,并在行走轨道的一侧安装金属块,同时将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感器分别于PLC控制柜连接,从而形成安全限位反馈系统,当第一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第一膜卷托架上有膜卷时,第一接近传感器将信号反馈到PLC控制柜,同时卸卷小车上的第二接近传感器检测到金属块,将信号反馈到PLC控制柜,PLC控制柜同时接收到上述两种信号则控制卸卷小车停止在金属块位置,从而防止卸卷小车上的膜卷与第一膜卷托架上的膜卷发生碰撞,保障卸膜作业现场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卸卷小车,11-行走机构,12-底座,13-升降机构,14-第二膜卷托架;20-放卷支架,30-第一膜卷托架,40-行走轨道,50-第一接近传感器,60-第二接近传感器,70-金属块,80-PLC控制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见图1和图2,一种薄膜的卸膜系统,包括卸卷小车10、放卷支架20、第一膜卷托架30、行走轨道40、第一接近传感器50、第二接近传感器60、金属块70和PLC控制柜80。卸卷小车10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用于卸载膜卷的小车,在本实施例中,其包括行走机构11,在行走机构11上固定连接有底座12,在底座1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13,在升降机构13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膜卷托架14,本实施例中的卸卷小车10的升降机构13为油压驱动升降,可以理解这里的固定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晓的常规连接,如螺纹连接、铆接、焊接等,由于卸卷小车10为现有技术,因此,其具体的结构这里不再详细赘述,卸卷小车10通过PLC控制柜80控制其在行走轨道40上行走。放卷支架20固定连接在行走轨道40的一端,且放卷支架20横跨行走轨道40,具体可参见图2,在放卷支架40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膜卷的第一膜卷托架30,第一膜卷托架30的具有弧度,其弧度与膜卷的圆柱侧边相贴合,在第一膜卷托架30的下端面开设有通孔,在通孔内连接有第一接近传感器50,第一接近传感器50用于检测第一膜卷托架30上是否有膜卷,其与第一膜卷托架30上的膜卷相距1~2cm,第一接近传感器50与PLC控制柜8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后期传感器损坏更换,第一接近传感器50螺纹连接在通孔内。第二接近传感器60安装在卸卷小车10的底座12上,这里的安装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手段,本实施例中采用螺纹连接,方便后期损坏更换。具体的,第二接近传感器60可以安装在底座12的上端面,也可以安装在底座12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近传感器60安装在底座12的上端面,且第二接近传感器60所在的底座12的侧边与金属块70所在的行车轨道40的一侧位于同一侧,从而方便检测的灵敏性。金属块70螺丝安装在行车轨道40的一侧,其距离放卷支架20之间的垂线距离为1m,其主要是用于被第二接近传感器60检测到,从而使得卸卷小车10停止在金属块70位置。本实施例中的薄膜的卸膜系统,其具体工作时主要是通过PLC控制柜80在控制,卸卷小车10在PLC控制柜80的控制下沿行走轨道40移动:卸卷小车10沿行走轨道40移动,将收卷机上的膜卷卸下,运送至放卷支架20所在端,将膜卷放在放卷支架20上,然后现场起吊装置将放卷支架20上的膜卷转移后,再在放卷支架20上放置空的钢管芯,卸卷小车10将膜卷支架20上的空钢管芯托起运送到收卷机上;卸卷小车10携带膜卷向放卷支架20移动,当放卷支架20下端的第一接近传感器50检测到放卷支架20上有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的卸膜系统,其包括PLC控制柜、行走轨道和沿所述行走轨道移动的卸卷小车,在所述行走轨道的一端设有放卷支架,所述放卷支架的上端部设有用于放置膜卷的第一膜卷托架,使得膜卷放置时膜卷的轴向与所述行走轨道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卷托架的下端设有用于检测膜卷的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卸卷小车上设有第二接近传感器,在所述行走轨道的外侧边设有金属块,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和所述卸卷小车分别与所述PLC控制柜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的卸膜系统,其包括PLC控制柜、行走轨道和沿所述行走轨道移动的卸卷小车,在所述行走轨道的一端设有放卷支架,所述放卷支架的上端部设有用于放置膜卷的第一膜卷托架,使得膜卷放置时膜卷的轴向与所述行走轨道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卷托架的下端设有用于检测膜卷的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卸卷小车上设有第二接近传感器,在所述行走轨道的外侧边设有金属块,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和所述卸卷小车分别与所述PLC控制柜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卷小车包括沿所述行走轨道行走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上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有第二膜卷托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