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82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气压热转印结构,各所述气压热转印结构包括柔性输送带、驱使柔性输送带循环转动的链轮以及气囊,所述气囊安装在柔性输送带上后形成一个气腔,所述柔性输送带上安装有加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循环转动的柔性输送带带动气囊转动,使热转印的加工过程连续不间断,代替真空热转印中的单次加工,实现了热转印加工的连续在线生产,可大幅提高生产率;在热转印生产中采用气压式热转印代替真空热转印,把加热空气保留在气囊中,可循环再用,克服了真空热转印抽真空时把加热空气抽走,带走大部分热量的缺点。

Rotary air pressure solid heat transfe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
本技术涉及热转印技术研究领域中的一种转印机构,特别是一种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
技术介绍
热转印,就是先把设计好的图案印刷到耐热性的一种热转印纸上面,然后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把热转印纸上的图像转印到各种成品或材料上上的一种技术。针对该领域,我国大部分采用真空热转印工艺,这项工艺增加了真空环节,它利用真空的吸附作用,把成品或材料与印刷有图案的耐热性热转印纸两者紧紧的贴在一起,然后加热转印。采用该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现有热转印工艺采用往复式输送机构把工件送进热转印室进行真空热转印,每次工作只能单独为单个工件进行热转印加工,只有完全完成该工件的全部加工工艺后才能进行后续其他工件的加工,只能实现单工件批次加工,加工速度慢,效率低,无法实现产品的连续、高速、大批量生产;②现有热转印工艺采用真空热转印,就是在用带弹性的硅胶把热转印纸跟工件表面接触,然后用抽真空的办法,把硅胶跟工件之间的空气抽空,利用负压使热转印纸紧紧贴着工件表面,然后再加热转印,采用该办法转印速度快,缺点转印时抽真空会把部分的热转印热量带走,导致热转印温度变化大,令热转印的图案轮廓不清晰、转印颜色不够鲜艳真实,热转印后的图案不美观,图案与工件表面的结合力也会受到影响,会引起过早脱落或变色、退色;③现有热转印工艺采用工件单面热转印加工的方法,每次只能对工件的一个表面进行热转印,如果需要双面转印的话,还必须把工件翻转进行二次加工,以实现工件背面的热转印加工,生产的效率低,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使热转印的加工过程连续不间断,代替真空热转印中的单次加工,实现了热转印加工的连续在线生产,可大幅提高生产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气压热转印结构,各所述气压热转印结构包括柔性输送带、驱使柔性输送带循环转动的链轮以及气囊,所述气囊安装在柔性输送带上后形成一个气腔,所述柔性输送带上安装有加热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链轮的圆周上布置有多个链齿,每个所述链齿上布置有第一进气控制装置,所述链轮中部布置有与第一进气控制装置相连的进气管,所述柔性输送带的内侧表面布置有多个与链齿配合的链槽,每个所述链槽上布置有与气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链槽和进气孔之间布置有第二进气控制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气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弹簧、第一活塞、布置在链齿内的第一孔以及让第一活塞穿过的第二孔,所述第一活塞中位于第一孔内的一端布置有第一活塞头,第一活塞的另一端布置有第二活塞头,所述第一弹簧套装在第一活塞后,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活塞头压触,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链齿的外表面压触,所述第二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孔的直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头内部布置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二进气控制装置包括第二弹簧、第二活塞以及布置在柔性输送带内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靠近的第三孔、直径比第三孔大的第四孔以及直径比第四孔小的第五孔,所述第五孔连通链槽和第四孔,所述第二活塞内布置在第四孔内,第二活塞的一端插入到第三孔中、第二活塞的另一端布置有用于封堵第五孔的第三活塞头,所述第二弹簧套装第二活塞的外表面后,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三活塞头的外表面压触,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四孔的台肩压触,所述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头内布置有第二管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压热转印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气压热转印结构层叠布置后,两个气压热转印结构中的气囊之间形成热转印工作通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器包括安装在柔性输送带上的多个发热管,各所述发热管布置有两根支脚,同一个发热管中的两根支脚穿过柔性输送带后分别与导电金属轮连接,所述柔性输送带配置至少一条电木横梁,所述电木横梁上布置有两条与导电金属轮匹配的电导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输送带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嵌槽,所述气囊的安装在嵌槽上后形成所述气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循环转动的柔性输送带带动气囊转动,使热转印的加工过程连续不间断,代替真空热转印中的单次加工,实现了热转印加工的连续在线生产,可大幅提高生产率;在热转印生产中采用气压式热转印代替真空热转印,把加热空气保留在气囊中,可循环再用,克服了真空热转印抽真空时把加热空气抽走,带走大部分热量的缺点。可大幅提高转印的效果,提升热量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通过层叠设置两个气压热转印结构,采用上下布置气囊挤压使热转印膜与产品更好的接触,实施双面同时加热转印,解决了传统工艺中每次只能单面热转印的缺点,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还通过设置第一进气控制装置和第二进气控制装置,自由调节气囊内气体的压力,可精确控制热转印膜与产品之间的压力。解决了传统工艺中抽真空压制不可调节压力的缺点,可实现不同转印压力的转印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链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气囊进气示意图一;图5是本技术中气囊进气示意图二;图6是本技术中两个气压热转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图6,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气压热转印结构,各所述气压热转印结构包括柔性输送带1、驱使柔性输送带1循环转动的链轮3以及气囊2,所述气囊2安装在柔性输送带1上后形成一个气腔,所述柔性输送带上1安装有加热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链轮3的圆周上布置有多个链齿34,每个所述链齿34上布置有第一进气控制装置,所述链轮3中部布置有与第一进气控制装置相连的进气管8,所述柔性输送带1的内侧表面布置有多个与链齿34配合的链槽10,每个所述链槽10上布置有与气腔连通的进气孔17,所述链槽10和进气孔17之间布置有第二进气控制装置。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进气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弹簧32、第一活塞31、布置在链齿34内的第一孔以及让第一活塞31穿过的第二孔,所述第一活塞31中位于第一孔内的一端布置有第一活塞头30,第一活塞31的另一端布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气压热转印结构,各所述气压热转印结构包括柔性输送带、驱使柔性输送带循环转动的链轮以及气囊,所述气囊安装在柔性输送带上后形成一个气腔,所述柔性输送带上安装有加热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气压热转印结构,各所述气压热转印结构包括柔性输送带、驱使柔性输送带循环转动的链轮以及气囊,所述气囊安装在柔性输送带上后形成一个气腔,所述柔性输送带上安装有加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的圆周上布置有多个链齿,每个所述链齿上布置有第一进气控制装置,所述链轮中部布置有与第一进气控制装置相连的进气管,所述柔性输送带的内侧表面布置有多个与链齿配合的链槽,每个所述链槽上布置有与气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链槽和进气孔之间布置有第二进气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气压立体热转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弹簧、第一活塞、布置在链齿内的第一孔以及让第一活塞穿过的第二孔,所述第一活塞中位于第一孔内的一端布置有第一活塞头,第一活塞的另一端布置有第二活塞头,所述第一弹簧套装在第一活塞后,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活塞头压触,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链齿的外表面压触,所述第二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孔的直径,第一活塞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健黄诚曾杰豪李日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