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增光环的挤出模,属于管材挤出技术领域。包括挤出头本体,所述挤出头本体内设有挤出孔与挤出机连通,所述挤出孔为圆孔;所述挤出头本体外端设有与挤出孔配合的增光环(1),所述增光环(1)上设有与挤出孔配合的模口;所述模口的内端镶嵌有与挤出孔平齐的四氟乙烯环体(2),其外端为由内至外逐渐变大的喇叭口(102);所述四氟乙烯环体(2)的厚度为2‑4mm。在增加PE管材表面光滑度的同时又能使得PE管材挤压成型时不易走样,管径均匀,提高管材质量,且结构简单。
An extrusion die with a polishing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增光环的挤出模
本技术涉及管材挤出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增光环的挤出模。
技术介绍
现有PE管材的模具材质都是钢材的,成型的PE管都是通过抛光电镀,使得表面达到一定的粗糙度,现有的PE管表面比较粗糙,不够光亮,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且后期加工比较浪费时间,也增加了生产的成本。中国专利CN207509686U公布的一种增加PE管材表面亮度的模具,包括口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模的内腔中设置有芯模,所述芯模的右端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口模与芯模之间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口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口模挤压增光环,所述口模挤压增光环包括第一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内腔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环体的内腔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芯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芯模挤压增光环,所述芯模挤压增光环包括第二环体,所述第二环体的内腔外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环体的左侧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孔相匹配的限位柱;所述口模挤压增光环和芯模挤压增光环均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其解决了增加PE管材表面亮度的问题,但是由于聚四氟乙烯的机械性质较软,所述口模挤压增光环和芯模挤压增光环长时间工作容易变形,PE管材挤压成型时容易造成管径不均匀,质量有瑕疵。因此,如何在增加PE管材表面光滑度的同时又能使得PE管材挤压成型时不易走样,管径均匀,提高管材质量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增光环的挤出模,在增加PE管材表面光滑度的同时又能使得PE管材挤压成型时不易走样,管径均匀,提高管材质量,且结构简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br>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增光环的挤出模,包括挤出头本体,所述挤出头本体内设有挤出孔与挤出机连通,所述挤出孔为圆孔;所述挤出头本体外端设有与挤出孔配合的增光环1,所述增光环1上设有与挤出孔配合的模口;所述模口的内端镶嵌有与挤出孔平齐的四氟乙烯环体2,其外端为由内至外逐渐变大的喇叭口102;所述四氟乙烯环体2的厚度为2-4mm。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增光环1为不锈钢材质的圆环结构,其与挤出孔同轴设置,其内环构成模口。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模口与挤出孔同轴设置,其内端为与挤出孔大小相同的圆孔;所述喇叭口102与挤出孔同轴设置,其内端的直径较四氟乙烯环体2内环的直径大0.2-0.5mm。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模口的内端设有与挤出孔同轴的环槽101,所述四氟乙烯环体2镶嵌在环槽101中且其内端顶靠在挤出头本体外端上。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四氟乙烯环体2的高度为20-35mm,所述增光环1的高度为40-70mm,所述喇叭口102的锥角为10-25°。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四氟乙烯环体2的厚度为3mm。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增光环1上围绕模口均匀分布有多个安装孔103;所述安装孔103平行于挤出孔设置且其上贯穿有螺栓3使增光环1与挤出头本体固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机械性质较软的聚四氟乙烯环体包裹在不锈钢材质的增光环本体内并且聚四氟乙烯环体本身就很轻薄,形变空间小,因此不易产生形变,在增加PE管材表面光滑度的同时又能使得PE管材挤压成型时不易走样,管径均匀,能够提高管材生产质量。2、本技术由里向外呈喇叭型的开口使得管材出料时可不与不锈钢材质的增光环本体接触,不会破坏管材表面的光滑度。3、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聚四氟乙烯环体磨损需要更换时,只需松开增光环本体上的螺栓,将聚四氟乙烯环体从凹槽内取出即可更换,而不用更换整个增光环,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增光环的挤出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增光环的挤出模的剖视图。图中:1增光环、2四氟乙烯环体、3螺栓、101环槽、102喇叭口、103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和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增光环的挤出模,包括挤出头本体(环柱状结构),挤出头本体内(轴线上)设有挤出孔与挤出机连通,挤出孔为圆孔其结构与需要挤出的挤出料一致。前述结构与现有的挤出模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挤出头本体外端设有与挤出孔配合的增光环1,增光环1上设有与挤出孔配合的模口(用于挤出料挤出)。模口的内端镶嵌有与挤出孔平齐(内壁对齐)的四氟乙烯环体2(四氟乙烯材质),其外端为由内至外逐渐变大的喇叭口102(圆锥孔),四氟乙烯环体2与喇叭口102相接。四氟乙烯环体2的厚度为2-4mm(内圆与外圆的差值)。喇叭口102和四氟乙烯环体2的内壁均光滑。其中,参见图1和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增光环1为不锈钢材质的圆环结构,其与挤出孔同轴设置,其内环构成模口。其中,参见图1和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模口与挤出孔同轴设置,其内端为与挤出孔大小相同的圆孔以保证平齐。喇叭口102与挤出孔同轴设置,其内端的直径较四氟乙烯环体2内环的直径大0.2-0.5mm(留有形变余量以保证平滑过渡)。具体地,参见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模口的内端设有与挤出孔同轴的环槽101(内端开口的圆环槽),四氟乙烯环体2镶嵌在环槽101中且其内端顶靠在挤出头本体外端上(由螺栓3锁紧)。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四氟乙烯环体2的高度(内端与外端的距离)为20-35mm,增光环1的高度(内端与外端的距离)为40-70mm,喇叭口102的锥角(两条母线的夹角)为10-25°。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四氟乙烯环体2的厚度为3mm。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增光环1上围绕模口均匀分布有多个安装孔103(圆孔,具体为3-8个,本实施例为6个)。安装孔103平行于挤出孔设置且其上贯穿有螺栓3使增光环1与挤出头本体固定(螺栓3的螺杆内端与挤出头本体上对应的螺孔螺纹连接)。使用一段时间后便于更换四氟乙烯环体2。使用时,将聚四氟乙烯环体2固定在不锈钢材质的增光环1上的环槽101内,通过设置在增光环1上的安装孔103逐个用螺栓3与挤出头本体上对应的螺孔拧紧,使得聚四氟乙烯环体2被紧紧的夹持在增光环1与挤出头本体之间,由于聚四氟乙烯环体2本身就很轻薄,形变空间小,因此不易产生形变,在增加PE管材表面光滑度的同时又能使得PE管材挤压成型时不易走样,管径均匀,能够提高管材生产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增光环的挤出模,包括挤出头本体,所述挤出头本体内设有挤出孔与挤出机连通,所述挤出孔为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头本体外端设有与挤出孔配合的增光环(1),所述增光环(1)上设有与挤出孔配合的模口;所述模口的内端镶嵌有与挤出孔平齐的四氟乙烯环体(2),其外端为由内至外逐渐变大的喇叭口(102);所述四氟乙烯环体(2)的厚度为2-4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增光环的挤出模,包括挤出头本体,所述挤出头本体内设有挤出孔与挤出机连通,所述挤出孔为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头本体外端设有与挤出孔配合的增光环(1),所述增光环(1)上设有与挤出孔配合的模口;所述模口的内端镶嵌有与挤出孔平齐的四氟乙烯环体(2),其外端为由内至外逐渐变大的喇叭口(102);所述四氟乙烯环体(2)的厚度为2-4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增光环的挤出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环(1)为不锈钢材质的圆环结构,其与挤出孔同轴设置,其内环构成模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增光环的挤出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口与挤出孔同轴设置,其内端为与挤出孔大小相同的圆孔;所述喇叭口(102)与挤出孔同轴设置,其内端的直径较四氟乙烯环体(2)内环的直径大0.2-0.5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平,严常军,刘柱云,程万发,曾小雨,夏祥山,喻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万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