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管生产用挤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76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管生产用挤出模具,包括内层输料管,所述内层输料管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内层分流管,所述内层分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外挤出部,所述内外挤出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层挤出部,所述外层挤出部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外模,所述内层分流管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内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均匀分布的四个外层输料管及具有波浪槽的内外挤出部,利用多个外层数量管同时进料配合逐渐缩小的多个波浪槽,使外层原料可均匀的分布于外层流动道中,并最终与层原料混合后挤出,避免了复合管内外层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使用效果好。

An extrusion di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site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管生产用挤出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挤出模具,具体是一种复合管生产用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挤出模具是一种利用挤压出料方式并成型的模具,在异型铝及塑胶件等制品中广泛应用,将塑料原料加热,使之呈黏流状态,在加压的作用下,通过挤出模具而成为截面与口模形状相仿的连续体,然后进行冷却定型为玻璃态,经切割而得到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现有的双层复合管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挤出模具只具有一个外层进料口,使得外层原材料进入模具后无法均匀扩散,导致产品经常出现内外层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管生产用挤出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管生产用挤出模具,包括内层输料管,所述内层输料管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内层分流管,所述内层分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外挤出部,所述内外挤出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层挤出部,所述外层挤出部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外模,所述内层分流管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内芯,所述内芯的靠近内层输料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锥体,所述内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芯模,所述芯模位于外模内部,且芯模与外模均由锥形收缩部与直管部组成,所述外层挤出部的外壁与内外挤出部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多个外层输料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层输料管的内部设置有内层输料道,所述内层分流管、内外挤出部与分流锥体、内芯共同形成内层流动道,所述内外挤出部与外层挤出部共同形成外层流动道,所述外模与芯模的锥形收缩部共同形成交汇道,所述交汇道51的口径由进料端至出料端逐渐收缩,所述外模与芯模的直管部共同形成成型道。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层输料管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外层输料管呈圆周均匀分别,所述外层输料管的内部设置有外层输料道,且外层输料道的出料口与外层流动道贯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层输料道与内层流动道贯通,所述内层流动道与外层流动道在内外挤出部的一端与交汇道贯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外挤出部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波浪槽,多个所述波浪槽的尺寸逐渐缩小。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模的直管部内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呈螺旋状分布,且冷却管的两端贯穿外模的外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均匀分布的四个外层输料管及具有波浪槽的内外挤出部,利用多个外层数量管同时进料配合逐渐缩小的多个波浪槽,使外层原料可均匀的分布于外层流动道中,并最终与层原料混合后挤出,避免了复合管内外层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使用效果好;2、本技术在外模内设置有冷却管,在挤出成型时,向冷却管内通入热水,可加速复合管外管的冷却,避免复合管在进入真空冷却室前因自身重力出现弯折或局部塌陷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复合管生产用挤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其中,1、内层输料管;11、内层输料道;2、内层分流管;21、内层流动道;3、内外挤出部;31、波浪槽;4、外层挤出部;41、外层流动道;5、外模;51、交汇道;52、成型道;6、芯模;7、外层输料管;71、外层输料道;8、内芯;81、分流锥体;9、冷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复合管生产用挤出模具,包括内层输料管1,内层输料管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内层分流管2,内层分流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外挤出部3,内外挤出部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层挤出部4,外层挤出部4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外模5,内层分流管2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内芯8,内芯8的靠近内层输料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锥体81,所述内芯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芯模6,芯模6位于外模5内部,且芯模6与外模5均由锥形收缩部与直管部组成,外层挤出部4的外壁与内外挤出部3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多个外层输料管7。内层输料管1的内部设置有内层输料道11,内层分流管2、内外挤出部3与分流锥体81、内芯8共同形成内层流动道21,内外挤出部3与外层挤出部4共同形成外层流动道41,外模5与芯模6的锥形收缩部共同形成交汇道51,交汇道51的口径由进料端至出料端逐渐收缩,外模5与芯模6的直管部共同形成成型道52。外层输料管7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外层输料管7呈圆周均匀分别,外层输料管7的内部设置有外层输料道71,且外层输料道71的出料口与外层流动道41贯通,四个均匀分布的外层输料管7可保证外层原料在外层流动道41内均匀分布。内层输料道11与内层流动道21贯通,内层流动道21与外层流动道41在内外挤出部3的一端与交汇道51贯通。内外挤出部3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波浪槽31,多个波浪槽31的尺寸逐渐缩小,波浪槽31可保证外层原料在外层流动道41内均匀扩散。外模5的直管部内设置有冷却管9,冷却管9呈螺旋状分布,且冷却管9的两端贯穿外模5的外壁,通过向冷却管9内通入热水,可加速复合管外壁的冷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内管原料与外管原料分别通过内层输料管1与多个外层输料管7注入,内管原料由内层输料道11进入内层流动道21时,经分流锥体81分流,有圆柱体变为管型,外层原料经四个外层输料道71分别进入外层流动道41,使外层原料在外层流动道41快速均匀分布,同时多个依次缩小的波浪槽31保证了外层原料与内层原料在交汇道51交汇时的均匀分布,同时管径逐渐缩小的交汇道51使得原料在进入成型道52时的压力逐渐增大,保证了内外管的均匀性,同时外模5的直管部内设置的冷却管9通有循环的热水,热水避免因温差过大而导致的复合管开裂,半熔融状态的复合管在经过时可使复合管的外壁降温,避免复合管脱模后因自身重力弯曲变形或是出现局部塌陷。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管生产用挤出模具,包括内层输料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输料管(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内层分流管(2),所述内层分流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外挤出部(3),所述内外挤出部(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层挤出部(4),所述外层挤出部(4)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外模(5),所述内层分流管(2)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内芯(8),所述内芯(8)的靠近内层输料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锥体(81),所述内芯(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芯模(6),所述芯模(6)位于外模(5)内部,且芯模(6)与外模(5)均由锥形收缩部与直管部组成,所述外层挤出部(4)的外壁与内外挤出部(3)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多个外层输料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管生产用挤出模具,包括内层输料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输料管(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内层分流管(2),所述内层分流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外挤出部(3),所述内外挤出部(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层挤出部(4),所述外层挤出部(4)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外模(5),所述内层分流管(2)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内芯(8),所述内芯(8)的靠近内层输料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锥体(81),所述内芯(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芯模(6),所述芯模(6)位于外模(5)内部,且芯模(6)与外模(5)均由锥形收缩部与直管部组成,所述外层挤出部(4)的外壁与内外挤出部(3)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多个外层输料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生产用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输料管(1)的内部设置有内层输料道(11),所述内层分流管(2)、内外挤出部(3)与分流锥体(81)、内芯(8)共同形成内层流动道(21),所述内外挤出部(3)与外层挤出部(4)共同形成外层流动道(41),所述外模(5)与芯模(6)的锥形收缩部共同形成交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长江李中华张进郑求元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利民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