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模喂料的搅拌装置以及管模喂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7750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0:31
一种用于管模喂料的搅拌装置以及管模喂料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料斗的出口处的搅拌筒;贯穿所述搅拌桶的搅拌轴;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螺旋带;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旋转的搅拌驱动部。由此,能够对混凝土进行搅拌,降低混凝土的结块程度,使得出料更加均匀。

Mixing device and feeding system for pipe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管模喂料的搅拌装置以及管模喂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管桩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管桩主要用于建筑领域,其由圆柱形的混凝土本体和混凝土本体中的钢筋笼构成。现有制作管桩的方法是采用包括上模和下模的管桩成型模具(简称管模),将装配好的钢筋笼放置于下模内,利用喂料系统从上方往钢筋笼以及下模内灌入混凝土,将上模盖合到下模上,用螺栓固定好,再采用离心机转动管模,使管桩离心成型于管模内,随后拆卸螺栓进行脱模,揭开上模,取出管桩。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材料特性和喂料时具体状态的影响,混凝土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结块问题,导致浇灌不均匀,影响管桩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管模喂料的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管模喂料的搅拌装置,用于对料斗的混凝土进行搅拌,其包括:设置在所述料斗的出口处的搅拌筒;贯穿所述搅拌筒的搅拌轴;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螺旋带;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旋转的搅拌驱动部。由此,能够对混凝土进行搅拌,降低混凝土的结块程度,使得出料更加均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驱动部为电机,其通过链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搅拌轴旋转。由此,驱动和传动更加稳定、高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筒底部的搅拌出口处的闸门机构,其包括:闸门驱动部;由所述闸门驱动部驱动、对所述搅拌出口进行开合的闸板。由此,能够通过闸板的运动对搅拌出口进行开合,便于搅拌后的出料控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筒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搅拌出口形成在所述搅拌筒的底板上;所述闸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筒的底板上的闸门导轨,所述闸板能够由所述闸门驱动部驱动沿所述闸门导轨滑动,对所述搅拌出口进行开合。由此,能够通过闸板的滑动运动对搅拌出口进行开合,这种开合方式的设置较为巧妙,能够在承担较大重量的混凝土时仍然能够平稳地运动,以启动或切断混凝土的浇灌,实现高效的开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筒的底板有两块,其呈V型对称分布,所述搅拌出口形成在所述搅拌筒的底板上;所述闸门机构有两个,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搅拌筒的底板上。由此,通过设置对称的闸门机构对搅拌出口进行开合,能够增加搅拌出口的可以开启的最大面积,且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有效增加混凝土最大出料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机架;用于驱动所述机架或管模沿X向运动的行走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称重装置;设置在所述称重装置上的料斗;分别与所述称重装置和行走装置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称重装置发送的实时重量信号输出行走速度控制信号至所述行走装置;设置在所述料斗出口处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搅拌装置。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材料特性和喂料时具体状态的影响,混凝土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结块问题,其往下浇灌时并不是以完全均匀的状态出料的,因此会在每个不同时刻存在时而下料过多时而下料不足的情况,本技术通过控制装置根据实时重量信号对行走速度进行控制,使得喂料更加均匀,最大程度地减少混凝土本身的材料特性和具体状态对喂料均匀性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管模喂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搅拌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搅拌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在本技术中,X向是指管模长度的方向,也是管模移动的方向;Y向是指竖直方向;Z向是指管模宽度的方向;上述三个方向相互垂直并共同构成三维立体方向。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管模喂料系统,其包括机架1、行走装置2、称重装置31、料斗32、控制装置、搅拌装置4、Y向移动装置5、Y向同步装置6、第一支架71、铲料装置8和防护装置9。该行走装置2用于驱动机架1沿X向相对于静止的管模运动。该料斗32通过称重装置31设置在机架1的上部。该搅拌装置4设置在料斗32出口处。该Y向移动装置5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驱动第一支架71相对于机架1沿Y向运动。该Y向同步装置6设置于第一支架71与机架1之间,用于保持第一支架71上不同位置的Y向位移的一致,防止第一支架71倾斜。该铲料装置8和防护装置9设置在第一支架71上,该铲料装置8位于搅拌装置的下方沿X向进行铲料,该防护装置9位于铲料装置8的两侧,对钢筋笼喷溅的混凝土进行防护。以下对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地,该行走装置2设置在机架1上,其沿一X向的行走轨道(图中未画出)行走,用于驱动机架1相对于静止的管模运动。该行走轨道可以架设在空中,该机架通过行走装置设置在行走轨道上,由行走装置驱动行走,本实施例中采用这种方式。该行走轨道也可以铺设在地面上,该机架向下延伸,其接近地面的部分通过行走装置设置在行走轨道上,由行走装置驱动行走。该行走装置和行走轨道具体采用电机驱动齿轮传动,与齿条啮合实现行走的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管模喂料系统也可以是静止的,由管模相对于管模喂料系统运动以实现喂料,此时,管模喂料系统通过机架固定在地面上,行走装置不设置在管模喂料系统上,而是用于驱动管模沿X向的行走轨道进行输送。无论以何种方式,只要能够实现管模喂料系统与管模的相对运动即可。该称重装置31包括四个称重传感器,该料斗通过四个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机架的上部。喂料前,首先往料斗内填充混凝土,料斗随机架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向下往管模内浇灌混凝土,其重量逐渐减小,减少的重量即所浇灌的混凝土的重量。该控制装置分别与称重传感器和行走装置电连接,其获得称重传感器所发送的实时重量信号,据此计算获得料斗单位时间的减重量,也即料斗的减重速率,该减重速率就是混凝土的喂料速率。即使料斗的出口等影响喂料速率的结构的大小完全不变,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材料特性和喂料时具体状态的影响,混凝土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结块问题,其往下浇灌时并不是以完全均匀的状态出料的,因此会存在时而下料过多时而下料不足的情况,即减重速率并非是一个恒定值,而是随时间变化的。将行走装置所驱动的管模喂料系统也即料斗的行走速度记为,为了令喂料更加均匀,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减重速率来调节行走速度的大小,并将行走速度控制信号输出至行走装置,据此对行走装置中的电机的运行速率作出控制。例如某一时刻减重速率较大,则意味着该处存在下料过多的情况,此时,控制装置控制行走速度加快,而另一时刻减重速率较小,则意味着该处存在下料过少的情况,此时,控制装置控制行走速度加快。由此,能够使管模单位长度的混凝土喂料重量保持恒定,从而实现喂料均匀,最大程度地减少混凝土本身的材料特性和具体状态对喂料均匀性的影响。如图2和3所示,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筒41、搅拌轴42、螺旋带43、搅拌驱动部44和闸门机构45。该搅拌筒41固定在料斗的出口处,该搅拌轴42贯穿该搅拌筒41,其一端伸出搅拌筒41,通过链传动机构与搅拌驱动部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管模喂料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料斗(32)的混凝土进行搅拌,其包括:/n设置在所述料斗(32)的出口处的搅拌筒(41);/n贯穿所述搅拌筒(41)的搅拌轴(42);/n设置在所述搅拌轴(42)上的螺旋带(43);/n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42)旋转的搅拌驱动部(4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模喂料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料斗(32)的混凝土进行搅拌,其包括:
设置在所述料斗(32)的出口处的搅拌筒(41);
贯穿所述搅拌筒(41)的搅拌轴(42);
设置在所述搅拌轴(42)上的螺旋带(43);
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42)旋转的搅拌驱动部(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模喂料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驱动部(44)为电机,其通过链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搅拌轴(42)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模喂料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筒(41)底部的搅拌出口处的闸门机构,其包括:
闸门驱动部(451);
由所述闸门驱动部(451)驱动、对所述搅拌出口进行开合的闸板(4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管模喂料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筒(41)的底部设有底板(411),所述搅拌出口形成在所述搅拌筒(41)的底板(411)上;
所述闸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和雷德意黎焯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德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