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退螺钉组件和应用其的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26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防退螺钉组件和应用其的假体。该防退螺钉组件包括:用于与假体一体成型的螺母和用于与螺母配合的螺钉,螺钉包括用于穿过螺母和假体以进入骨质的第一连接段和与第一连接段同轴相连且用于与螺母相连的第二连接段。其中,第二连接段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段的直径,且至少在第二连接段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立体多孔结构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退螺钉组件能够在有效的固定假体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其自身因发生松脱而退出假体的现象的发生。

Anti retrogression screw assembly and prosthe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退螺钉组件和应用其的假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退螺钉组件和应用其的假体。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医疗器械领域,骨科植入物常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定制化的仿生加工,以适用于不同患者,这就使得假体的形状各异。为了降低其后续二次加工的难度,定制化的假体并不具有锁定结构,而是仅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将假体直接固定于患处。然而,现有技术中假体的固定方式常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于骨质较差的患者来说,常会导致螺钉的固定不牢固,这就容易造成假体的松动,从而给假体初期的骨长入带来了困难,进而容易影响假体的中长期的稳定性。同时,固定不牢固的螺钉一旦松脱退出,还会成为患者体内的金属异物,容易对患者造成巨大的损伤;另一方面,对于骨质良好的患者来说,假体通过螺钉固定后,在患者活动过程中螺钉会受到剪切力和人体内的电化学腐蚀的双重作用,使得螺钉容易折断,从而导致其未旋入骨骼的部分(即螺钉与假体的配合位置)容易脱出假体形成金属异物并造成其在患者体内的游离,同样容易对患者造成巨大的损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需寻求一种防退螺钉组件,使其在有效的固定假体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其自身发生松脱退出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退螺钉组件,该防退螺钉组件能够在有效的固定假体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其自身因发生松脱而退出假体的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的防退螺钉组件包括:用于与假体一体成型的螺母和用于与螺母配合的螺钉,螺钉包括用于穿过螺母和假体以进入骨质的第一连接段和与第一连接段同轴相连且用于与螺母相连的第二连接段。其中,第二连接段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段的直径,且至少在第二连接段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立体多孔结构层。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段包括与第一连接段相连的螺纹段和与螺纹段同轴相连的钉帽段,螺母的与钉帽段相对的表面上形成有立体多孔结构层。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的外表面和/或螺母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立体多孔结构层。进一步地,螺母的与螺纹段相配合的内周壁上形成有立体多孔结构层。进一步地,立体多孔结构层包括多条丝径和由多条丝径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多个孔隙,各孔隙相互连通,其中,各孔隙的直径的范围为200μm至800μm,且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孔隙率的范围为30%至80%。进一步地,形成在第二连接段的外表面的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厚度小于等于形成在第一连接段的外表面的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厚度,且形成在螺母上的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厚度大于形成第一连接段的外表面的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厚度。进一步地,形成在第一连接段和钉帽段的外表面的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孔隙的直径范围相同且小于等于形成在螺纹段的外表面的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孔隙的直径范围,形成在螺母上的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孔隙的直径范围小于形成在螺纹段的外表面的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孔隙的直径范围。进一步地,形成在第一连接段和钉帽段的外表面的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孔隙率相同且大于等于形成在螺纹段的外表面的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孔隙率,形成在螺母上的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孔隙率大于钉帽段的外表面的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孔隙率。进一步地,螺母的内径尺寸为螺纹段的外径的尺寸的90%至95%。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与螺纹段的外径尺寸的比值为1:1.2,第一连接段的轴向长度的尺寸范围为20mm至120mm,螺纹段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螺母的轴向长度。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假体,包括上述防退螺钉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防退螺钉组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防退螺钉组件中螺钉的具有较小直径段的第一连接段可快速深入人体的骨质内与人体的骨质固定,此时第一连接段不会与螺母的内表面发生干涉,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二连接段可通过其外表面的立体多孔结构层与螺母稳定地固定在一起,该设置不仅提高了螺钉与螺母之间的固定效果,还使得第二连接段与人体的骨组织能够更好的融合,从而有利于假体的初期骨长入和中长期的稳定性;2)本技术通过将螺母与假体一体成型,且螺钉具有与螺母配合的第二连接段,即便患者在活动过程中会因螺钉受到的剪切力和人体内的电化学腐蚀的双重作用而发生折断,即在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的连接处发生折断,螺钉的第二连接段依然能稳固地连接在螺母中,此时该第二连接段也不会脱出假体而在人体内形成金属异物,并造成其在患者体内的游离的现象发生,因此本技术的防退螺钉组件可有效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防退螺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假体的部分结构;图2为图1所示的螺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螺母与假体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防退螺钉组件100的结构,其中示出了假体4的部分结构。结合图1和图3所示,该防退螺钉组件100包括:用于与假体4一体成型的螺母1和用于与螺母1配合的螺钉2。结合图2所示,螺钉2包括用于穿过螺母1和假体4以进入骨质的第一连接段21和与第一连接段21同轴相连且用于与螺母1相连的第二连接段22。其中,第二连接段22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段21的直径,且至少在第二连接段2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立体多孔结构层3。本技术的防退螺钉组件100在应用于假体4的固定时,螺钉2的第一连接段21首先穿过螺母1和假体4后连接在人体的骨质内,第二连接段22与螺母1螺纹连接以进一步将螺钉2固定在螺母1上,通过在第二连接段2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立体多孔结构层3,使得第二连接段22的外表面形成为类似于人体的骨小梁结构,该结构一方面可增加第二连接段22的外表面的摩擦力,从而使螺钉2在与螺母1配合后很难再脱出,另一方面还对骨髓干细胞的分化、软组织的再生有积极作用,且能很好的诱导产生异位骨,提高成骨细胞的粘附、增值、分化能力,因此使得第二连接段22的表面能够获得更好的骨长入和骨爬行的能力,从而使得骨组织能够快速的长入到该立体多孔结构层3中。由于骨组织更易长入该立体多孔结构层3中,使得骨组织可以对螺钉2提供额外的固定作用,这就进一步地增强了螺钉2的固定效果,从而进一步地避免了其自身因发生松脱而退出假体4的现象的发生,以确保假体4的固定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防退螺钉组件100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防退螺钉组件100中螺钉2的具有较小直径段的第一连接段21可快速深入人体的骨质内与人体的骨质固定,此时第一连接段21不会与螺母1的内表面发生干涉,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二连接段22可通过其外表面的立体多孔结构层3与螺母1稳定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退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假体一体成型的螺母,和用于与所述螺母配合的螺钉,所述螺钉包括用于穿过所述螺母和所述假体以进入骨质的第一连接段,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同轴相连且用于与螺母相连的第二连接段,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直径,且至少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立体多孔结构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退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假体一体成型的螺母,和用于与所述螺母配合的螺钉,所述螺钉包括用于穿过所述螺母和所述假体以进入骨质的第一连接段,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同轴相连且用于与螺母相连的第二连接段,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直径,且至少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立体多孔结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退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连的螺纹段和与所述螺纹段同轴相连的钉帽段,所述螺母的与所述钉帽段相对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立体多孔结构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退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表面和/或所述螺母的外周壁上形成有所述立体多孔结构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退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与所述螺纹段相配合的内周壁上形成有所述立体多孔结构层。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退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多孔结构层包括多条丝径和由多条丝径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多个孔隙,各所述孔隙相互连通,其中,各所述孔隙的直径的范围为200μm至800μm,且所述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孔隙率的范围为30%至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退螺钉组件,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表面的立体多孔结构层的厚度小于等于形成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春宝许奎雪解凤宝王建超张朝锋李明洋张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