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血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7247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采血连接装置,包括针头和持针器,所述持针器通过软管连接血培养瓶,所述血培养瓶为内含培养液,所述软管的中部和另一端部分别对应连通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的顶部均设置有螺旋帽,所述螺旋帽与软管连为一体;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的底部均设置螺旋帽。既保证了血液计量的准确性,又方便了临床,同时也避免了血液的暴露污染。

A blood collection conn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血连接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采血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临床采集血培养需将采血针和血培养瓶连接,计量不好把握采血量不准确,如果要保证计量准确,需要用注射器连接采血器抽出血,然后再分别注入两个血培养瓶内,不仅费时费事,还存在因血液暴露,造成采集血样的污染风险,从而影响血培养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血连接装置。本技术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采血连接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血连接装置,包括针头和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器通过软管连接血培养瓶,所述血培养瓶为内含培养液,所述软管的中部和另一端部分别对应连通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的顶部均设置有螺旋帽,所述螺旋帽与软管连为一体;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的底部均设置螺旋帽。优选的,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内压力状态均为负压。优选的,所述软管上设有夹持物所述夹持物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夹持物位于针头与所述第一血培养瓶之间;另一个夹持物位于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上均设有5ml标识的指示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采血针和血培养瓶有效连接,有效避免因流速过快破坏血液成分,抽血量更为精准。2.本技术直接将血培养瓶与采血器组合,采集完血液后旋转瓶口上方螺旋帽,弃去采血针,用旋转瓶口下方的螺旋帽盖住培养瓶。既保证了血液计量的准确性,又方便了临床,同时也避免了血液的暴露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血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针头,2-持针器,3-软管,4-夹持物,5-血培养瓶,6-螺旋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不对本技术作任何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采血连接装置,包括:针头1,持针器2,软管3,夹持物4,血培养瓶5(内含培养液及负压),螺旋帽6,所述软管3一端部通过持针器2与第一针头1固定连接,所述软管3的中部和另一端部分别对应连通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并联设置,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上分别设有5ml标识的指示线。所述第一血培养瓶的顶部设置有螺旋帽,且与软管连通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底部螺旋帽作用是在采血完毕后密封第一血培养瓶时使用。所述第二血培养瓶的顶部设置有螺旋帽,且与软管连通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二血培养瓶底部设置有螺旋帽,其作用为采血完毕后密封第二血培养瓶时使用。所述软管3上设有夹持物4,所述夹持物4数量为两个:一个夹持物位于针头1与所述第一血培养瓶之间的软管上;另一个夹持物4位于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之间的软管上。夹持物4用于向培养瓶内注血时夹闭,保证每个瓶子内的血量精准。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采血连接装置上并联的两个血培养瓶,通过夹持物的调控可使血培养瓶快速准确的采满准确量的人体血液。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血连接装置,包括针头和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器通过软管连接血培养瓶,所述血培养瓶为内含培养液,所述软管的中部和另一端部分别对应连通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的顶部均设置有螺旋帽,所述螺旋帽与软管连为一体;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的底部均设置螺旋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血连接装置,包括针头和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器通过软管连接血培养瓶,所述血培养瓶为内含培养液,所述软管的中部和另一端部分别对应连通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的顶部均设置有螺旋帽,所述螺旋帽与软管连为一体;所述第一血培养瓶和第二血培养瓶的底部均设置螺旋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血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血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