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净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98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净水设备,属于净水领域,一种高效净水设备,包括粗过滤桶、第一管、混凝器、第二管、沉淀桶、第三管、过滤器、第四管、以及消毒桶,粗过滤桶、混凝器、沉淀桶、过滤器、以及消毒桶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管的进水端与粗过滤桶的出水端连通,第一管的出水端与混凝器的进水端连通,第二管的进水端与混凝器的出水端连通,第二管的出水端与沉淀桶的进水端连通,第三管的进水端与沉淀桶的出水端连通,第三管的出水端与过滤器的进水端连通,第四管的进水端与过滤器的出水端连通,第四管的出水端与消毒桶的进水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效净水设备,混凝剂与废水混合均匀,净水效率高。

A high efficiency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净水设备
本技术属于净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净水设备。
技术介绍
净水设备简单来说就是生产净水的设备,而净水又被我们广泛用于:生活饮用、化工、医疗、养殖、种植、食品、饮料等,其中,混凝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处理工艺,相比于其他物化工艺,如高级氧化、吸附等,因其所需药剂投加量少,操作简便,对废水pH和温度的适应范围广,目前混凝在各种污水处理中担任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作为预处理还是深度处理工艺。而目前的净水设备中的混凝处理由于混凝剂与废水混合不均匀,导致混凝并不完全,并且对废水中的大粒径杂质没有进行处理直接排放至混凝器进行混凝处理,影响净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高效净水设备,混凝剂与废水混合均匀,净水效率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净水设备,包括粗过滤桶、第一管、混凝器、第二管、沉淀桶、第三管、过滤器、第四管、以及消毒桶,粗过滤桶、混凝器、沉淀桶、过滤器、以及消毒桶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管的进水端与粗过滤桶的出水端连通,第一管的出水端与混凝器的进水端连通,第二管的进水端与混凝器的出水端连通,第二管的出水端与沉淀桶的进水端连通,第三管的进水端与沉淀桶的出水端连通,第三管的出水端与过滤器的进水端连通,第四管的进水端与过滤器的出水端连通,第四管的出水端与消毒桶的进水端连通。优选地,混凝器包括混凝桶、进液组、以及搅拌组,进液组固定连通在混凝桶顶部的左侧,搅拌组固定在混凝桶的顶部的中心位置,且搅拌组的下部延伸至混凝桶的内部。优选地,进液组包括支架、混凝剂投加桶、出料管、阀门、Y型管、菱形管、以及进液管,支架的底部固定在混凝桶的顶部,混凝剂投加桶和Y型管均固定在支架的左侧,混凝剂投加桶位于Y型管的上方,出料管的顶端固定连通在混凝剂投加桶的底部,出料管的底端与Y型管位于右侧的管部的顶端连通,阀门设置在出料管上,Y型管位于左侧的管部的顶端与第一管连通,菱形管的顶端与Y型管的底端连通,进液管的顶端与菱形管的底端连通,进液管的底端固定连通在混凝桶的顶部。优选地,混凝器还包括轴承座、转轴、以及旋流叶片,轴承座固定在混凝桶的顶部且位于进液管的后侧,转轴的顶端穿过混凝桶的顶壁并插进轴承座内,转轴与轴承座转动配合,旋流叶片固定在转轴的底端,旋流叶片位于混凝桶的内部且位于进液管的下方。优选地,搅拌组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搅拌叶片,搅拌电机固定在混凝桶的顶部的中心位置,搅拌轴的顶端穿过混凝桶的顶壁并与搅拌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搅拌叶片固定在搅拌轴的下部,搅拌叶片位于混凝桶的内部。优选地,粗过滤桶包括桶体、放置环、滤网、进污管、以及拉杆,放置环固定在桶体的内部,且放置环位于桶体的上方,滤网放置在放置环的顶部,进污管固定连通在桶体的左侧壁,且进污管位于滤网的上方,拉杆的底端固定在滤网顶部的中心位置。优选地,还包括清水池,消毒桶的出水端与清水池的进水端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高效净水设备,在进行混凝处理之前对废水进行预过滤处理,提高净水效率,通过Y型管和菱形管的配合,使得废水在输送至混凝桶的过程中与混凝剂进行两次碰撞混合,进行预混合,提高混合均匀性,并且进液管排出的废水和混凝剂水流冲击旋流叶片,使得流速减慢、分布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混凝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粗过滤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粗过滤桶,11-桶体,12-放置环,13-滤网,14-进污管,15-拉杆,2-第一管,3-混凝器,31-混凝桶,32-进液组,321-支架,322-混凝剂投加桶,323-出料管,324-阀门,325-Y型管,326-菱形管,327-进液管,33-搅拌组,331-搅拌电机,332-搅拌轴,333-搅拌叶片,34-轴承座,35-转轴,36-旋流叶片,4-第二管,5-沉淀桶,6-第三管,7-过滤器,8-第四管,9-消毒桶,10-清水池。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高效净水设备,包括粗过滤桶1、第一管2、混凝器3、第二管4、沉淀桶5、第三管6、过滤器7、第四管8、消毒桶9、以及清水池10,粗过滤桶1、混凝器3、沉淀桶5、过滤器7、以及消毒桶9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管2的进水端与粗过滤桶1的出水端连通,第一管2的出水端与混凝器3的进水端连通,第二管4的进水端与混凝器3的出水端连通,第二管4的出水端与沉淀桶5的进水端连通,第三管6的进水端与沉淀桶5的出水端连通,第三管6的出水端与过滤器7的进水端连通,第四管8的进水端与过滤器7的出水端连通,第四管8的出水端与消毒桶9的进水端连通,消毒桶9的出水端与清水池10的进水端连通,其中,第一管2、第二管4、第三管6、以及第四管8上均设有泵(图未示),废水依次经过粗过滤桶1将废水中的大粒径杂质过滤,然后通过第一管2进入混凝器3内进行混凝处理,混凝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第二管4进入沉淀桶5内沉淀,沉淀桶5上方的水通过第三管6进入过滤器7进行进一步过滤,过滤处理后的水通过第四管8进入消毒桶9内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后的水排入清水池10内,在进行混凝处理之前对废水进行预过滤处理,提高净水效率。进一步的,混凝器3包括混凝桶31、进液组32、以及搅拌组33,进液组32固定连通在混凝桶31顶部的左侧,搅拌组33固定在混凝桶31的顶部的中心位置,且搅拌组33的下部延伸至混凝桶31的内部,具体的,进液组32包括支架321、混凝剂投加桶322、出料管323、阀门324、Y型管325、菱形管326、以及进液管327,支架321的底部固定在混凝桶31的顶部,混凝剂投加桶322和Y型管325均固定在支架321的左侧,混凝剂投加桶322位于Y型管325的上方,出料管323的顶端固定连通在混凝剂投加桶322的底部,出料管323的底端与Y型管325位于右侧的管部的顶端连通,阀门324设置在出料管323上,Y型管325位于左侧的管部的顶端与第一管2连通,菱形管326的顶端与Y型管325的底端连通,进液管327的顶端与菱形管326的底端连通,进液管327的底端固定连通在混凝桶31的顶部,粗过滤后的废水通过第一管2进入Y型管325,打开阀门324,混凝剂投加桶322通过出料管323进入Y型管325,废水和混凝剂在Y型管325下部的交汇处进行初次碰撞混合,然后水流分成两股分别流入菱形管326的左右两部分,左右两股水流在菱形管326出水端再一次碰撞混合后通过进液管327排进混凝桶31内,如此通过Y型管325和菱形管326的配合,使得废水在输送至混凝桶31的过程中与混凝剂进行两次碰撞混合,进行预混合,提高混合均匀性。进一步的,混凝器3还包括轴承座34、转轴35、以及旋流叶片36,轴承座34固定在混凝桶31的顶部且位于进液管327的后侧,转轴35的顶端穿过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n包括粗过滤桶、第一管、混凝器、第二管、沉淀桶、第三管、过滤器、第四管、以及消毒桶;/n所述粗过滤桶、混凝器、沉淀桶、过滤器、以及消毒桶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n所述第一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粗过滤桶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混凝器的进水端连通;/n所述第二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混凝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沉淀桶的进水端连通;/n所述第三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沉淀桶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三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过滤器的进水端连通;/n所述第四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过滤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四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消毒桶的进水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粗过滤桶、第一管、混凝器、第二管、沉淀桶、第三管、过滤器、第四管、以及消毒桶;
所述粗过滤桶、混凝器、沉淀桶、过滤器、以及消毒桶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粗过滤桶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混凝器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第二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混凝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沉淀桶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第三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沉淀桶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三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过滤器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第四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过滤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四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消毒桶的进水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器包括混凝桶、进液组、以及搅拌组;
所述进液组固定连通在所述混凝桶顶部的左侧;
所述搅拌组固定在所述混凝桶的顶部的中心位置,且所述搅拌组的下部延伸至所述混凝桶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组包括支架、混凝剂投加桶、出料管、阀门、Y型管、菱形管、以及进液管;
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混凝桶的顶部;
所述混凝剂投加桶和所述Y型管均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左侧,所述混凝剂投加桶位于所述Y型管的上方;
所述出料管的顶端固定连通在所述混凝剂投加桶的底部,所述出料管的底端与所述Y型管位于右侧的管部的顶端连通,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出料管上;
所述Y型管位于左侧的管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一管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杰郑喜韩朱振榕郑世发陈西路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彰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