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沙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987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沙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的沉淀池本体内设有依次连接的搅拌池、第一澄清池、第二澄清池、第三澄清池,所述的搅拌池一侧设有混浊水输入管,所述的第三澄清池一侧设有澄清水输出管,所述的搅拌池内设有搅拌结构,所述的搅拌池顶部设有连接所述搅拌结构的电机,所述的搅拌池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澄清池的过孔,所述的第一澄清池与第二澄清池之间、所述的第二澄清池与第三澄清池之间、所述的第三澄清池与澄清水输出管之间均设有过滤通道,所述的过滤通道内设有过滤件,所述的沉淀池本体底部设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沉淀时间短,可以方便移动。

A sediment settling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沙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泥沙沉淀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泥沙沉淀池。
技术介绍
泥沙沉淀池主要用于将混浊水中的泥沙沉淀得到符合饮用或灌溉的澄清水。传统的泥沙沉淀池是直接在地里建造,即建造一个或多个大水池并利用自然沉淀的方式使泥沙沉淀,沉淀时间长,且沉淀池位置固定,不可以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沉淀时间短、可以移动的泥沙沉淀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泥沙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的沉淀池本体内设有依次连接的搅拌池、第一澄清池、第二澄清池、第三澄清池,所述的搅拌池一侧设有混浊水输入管,所述的第三澄清池一侧设有澄清水输出管,所述的搅拌池内设有搅拌结构,所述的搅拌池顶部设有连接所述搅拌结构的电机,所述的搅拌池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澄清池的过孔,所述的第一澄清池与第二澄清池之间、所述的第二澄清池与第三澄清池之间、所述的第三澄清池与澄清水输出管之间均设有过滤通道,所述的过滤通道内设有过滤件,所述的沉淀池本体底部设有支撑架。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搅拌结构包括搅拌轴以及多个自上而下间隔套接于所述搅拌轴外围的搅拌叶轮。进一步地,所述的混浊水输入管位于所述搅拌池顶部,所述的过孔位于所述搅拌池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通道将所述沉淀池本体分隔成所述的第一澄清池、第二澄清池、第三澄清池,所述的过滤通道由间隔布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构成,所述过滤通道的输入口位于底部,相应的,所述过滤通道的输出口位于顶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澄清池、第二澄清池、第三澄清池的容积依次增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澄清池底部设有第一集泥斗,所述第二澄清池底部设有第二集泥斗,所述第三澄清池底部设有第三集泥斗,所述第一集泥斗、第二集泥斗、第三集泥斗的底部均设有抽泥泵,其中,所述第一集泥斗的抽泥泵用于排出泥沙到外部设备,所述第二集泥斗、第三集泥斗的抽泥泵通过回泥管连通所述第一澄清池。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本技术通过在沉淀池本体内设置依次连接的搅拌池、第一澄清池、第二澄清池、第三澄清池,第一澄清池、第二澄清池、第三澄清池通过过滤通道连通,混浊水通过搅拌池内的搅拌结构搅拌后可以提高混浊水内的絮流度,有利于混浊水中的泥沙絮凝,混浊水中的泥沙在过滤通道的作用下沉淀在各澄清池,澄清水输出管输出澄清水,本技术沉淀时间短、可以方便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沉淀池本体、2-搅拌池、3-第一澄清池、4-第二澄清池、5-第三澄清池、6-混浊水输入管、7-澄清水输出管、8-电机、9-过孔、10-过滤通道、11-过滤件、12-支撑架、13-搅拌轴、14-搅拌叶轮、15-第一侧板、16-第二侧板、17-第一集泥斗、18-第二集泥斗、19-第三集泥斗、20-抽泥泵、21-回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阅图1-3,一种泥沙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沉淀池本体1内设有依次连接的搅拌池2、第一澄清池3、第二澄清池4、第三澄清池5,搅拌池2一侧设有混浊水输入管6,第三澄清池5一侧设有澄清水输出管7,搅拌池2内设有搅拌结构,搅拌池2顶部设有连接搅拌结构的电机8,搅拌池2设有连通第一澄清池3的过孔9,第一澄清池3与第二澄清池4之间、第二澄清池4与第三澄清池5之间、第三澄清池5与澄清水输出管7之间均设有过滤通道10,过滤通道10内设有过滤件11,沉淀池本体1底部设有支撑架12。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结构包括搅拌轴13以及多个自上而下间隔套接于搅拌轴13外围的搅拌叶轮14,搅拌轴13的上端连接电机8。混浊水输入管6位于搅拌池2顶部,过孔9位于搅拌池2底部。混浊水通过搅拌池2内的搅拌结构搅拌后可以提高混浊水内的絮流度,有利于混浊水中的泥沙絮凝。在本实施例中,过滤通道10将沉淀池本体1分隔成第一澄清池3、第二澄清池4、第三澄清池5,过滤通道10由间隔布置的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构成,过滤通道10的输入口位于底部,相应的,过滤通道10的输出口位于顶部。过滤件11包括上下间隔布置的两层滤网以及位于两层滤网之间的过滤石头,混浊水中的泥沙在过滤通道中过滤件11的作用下沉淀在各澄清池。第一澄清池3、第二澄清池4、第三澄清池5的容积依次增大,第一澄清池3、第二澄清池4、第三澄清池5中的水流速度依次减缓,有利于泥沙沉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澄清池3底部设有第一集泥斗17,第二澄清池4底部设有第二集泥斗18,第三澄清池5底部设有第三集泥斗19,第一集泥斗17、第二集泥斗18、第三集泥斗19均为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第一集泥斗17、第二集泥斗18、第三集泥斗19的底部均设有抽泥泵20,其中,第一集泥斗17的抽泥泵20用于排出泥沙到外部设备,第二集泥斗18、第三集泥斗19的抽泥泵20通过回泥管21连通第一澄清池3,即第二集泥斗18、第三集泥斗19中的泥沙再次回到第一澄清池3进行沉淀。本技术通过在沉淀池本体内设置依次连接的搅拌池、第一澄清池、第二澄清池、第三澄清池,第一澄清池、第二澄清池、第三澄清池通过过滤通道连通,混浊水通过搅拌池内的搅拌结构搅拌后可以提高混浊水内的絮流度,有利于混浊水中的泥沙絮凝,混浊水中的泥沙在过滤通道的作用下沉淀在各澄清池,澄清水输出管输出澄清水,本技术沉淀时间短、可以方便移动。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沙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本体(1)内设有依次连接的搅拌池(2)、第一澄清池(3)、第二澄清池(4)、第三澄清池(5),所述的搅拌池(2)一侧设有混浊水输入管(6),所述的第三澄清池(5)一侧设有澄清水输出管(7),所述的搅拌池(2)内设有搅拌结构,所述的搅拌池(2)顶部设有连接所述搅拌结构的电机(8),所述的搅拌池(2)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澄清池(3)的过孔(9),所述的第一澄清池(3)与第二澄清池(4)之间、所述的第二澄清池(4)与第三澄清池(5)之间、所述的第三澄清池(5)与澄清水输出管(7)之间均设有过滤通道(10),所述的过滤通道(10)内设有过滤件(11),所述的沉淀池本体(1)底部设有支撑架(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沙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本体(1)内设有依次连接的搅拌池(2)、第一澄清池(3)、第二澄清池(4)、第三澄清池(5),所述的搅拌池(2)一侧设有混浊水输入管(6),所述的第三澄清池(5)一侧设有澄清水输出管(7),所述的搅拌池(2)内设有搅拌结构,所述的搅拌池(2)顶部设有连接所述搅拌结构的电机(8),所述的搅拌池(2)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澄清池(3)的过孔(9),所述的第一澄清池(3)与第二澄清池(4)之间、所述的第二澄清池(4)与第三澄清池(5)之间、所述的第三澄清池(5)与澄清水输出管(7)之间均设有过滤通道(10),所述的过滤通道(10)内设有过滤件(11),所述的沉淀池本体(1)底部设有支撑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沙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结构包括搅拌轴(13)以及多个自上而下间隔套接于所述搅拌轴(13)外围的搅拌叶轮(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沙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浊水输入管(6)位于所述搅拌池(2)顶部,所述的过孔(9)位于所述搅拌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英韩光峰曾文涛彭洪久田梦
申请(专利权)人:武穴市民本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