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槽及振动输送装置,其中输送槽包括用于输送物料的输送面,所述输送面上开设多个上下贯通的下料口,所述下料口沿所述输送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下料口之间具有间隔肩部,所述下料口与所述间隔肩部之间共同限定出拐角,所述间隔肩部上具有自所述间隔肩部向上延伸成预定高度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侧面至少与上一下料口的拐角对齐以导引物料沿物料输送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输送槽和及振动输送装置可以避免下料口堵塞,保证下料顺畅,且通用性强。
Conveyor trough and vibrating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槽及振动输送装置
本技术属于振动机械
,具体涉及输送槽及振动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固体物料输送设备用于输送粉状、粒装和块状固体物料,其种类很多,根据承载形式、传动牵引方式可分为带式和槽式,槽式分为螺旋输送机和振动输送机,其中振动输送机又可以分为水平振动输送机、垂直振动输送机和摇摆(往复)式输送机。以茶叶分选设备下料为例,振动输送机在输送中可以多点出料,用于将茶叶从储料仓或漏斗中均匀连续或定量地给到分选设备中去。振动输送机可以是连杆式、反共振式或其他工作原理可以实现输送的输送设备。以连杆式振动输送机为例,振动输送机通常采用一个梯形截面的槽体作为输送物料的承载构件,利用弹簧将其支撑或悬挂在基础上。槽体由激振装置强迫振动,同时激振装置与槽体输送方向呈一定的抛料角,利用连续跳跃使物料沿槽体向前输送。振动输送机主要由输送槽、弹性件和激振装置等组成。输送槽通常支撑矩形槽、圆形槽,在振动过程中将能量传给物料,使之沿输送方向做连续抛掷运动。专利1(CN208679858U)公开了一种色选机给料机组,参见说明书附图图2,振动机料斗102底部开设有出料口,在振动机料斗的底部下方设置有至少1个转辊3,转辊3将振动机料斗102的出料口分成Ⅰ、Ⅱ、Ⅲ三个等分。经分析,当物料为长条状物料时,如大叶茶原料,长度能够达到200㎜-500㎜,输送过程中,部分长条状物料经常会骑挂或缠绕在间隔肩部上,这部分长条状物料后续会勾连更多物料逐渐缠绕于间隔肩部,逐渐累积后,振动机料斗102的出料口被堵塞,进而无法正常下料,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输送槽,该输送槽可以避免下料口堵塞,保证下料顺畅,且通用性强。本技术还提出一种上述输送槽的振动输送装置。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输送槽,包括用于输送物料的输送面,所述输送面上开设多个上下贯通的下料口,所述下料口沿所述输送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下料口之间具有间隔肩部,所述下料口与所述间隔肩部之间共同限定出拐角,所述间隔肩部上具有自所述间隔肩部向上延伸成预定高度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侧面至少与上一下料口的拐角对齐以导引物料沿物料输送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拐角包括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所述第一拐角位于相邻两个下料口中的上一下料口中,所述第二拐角位于相邻两个下料口中的下一下料口中。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设有自所述相邻两个所述下料口中的上一下料口的拐角处沿间隔肩部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出预定距离的突出部。进一步地,所述突出部具有导引斜面,所述突出部自物料输送方向逐渐增宽。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与所述间隔肩部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导向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间隔肩部上。进一步地,所述多个下料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料自下料口的一侧输送,所述下料口沿所述输送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同时,依次沿所述输送面的宽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多个下料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料自下料口的两侧输送,所述下料口布置为沿所述输送面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下料口的第一端的宽度小于第二端的宽度,且相邻两个下料口中,下一下料口的第二端的宽度大于上一下料口的第二端的宽度。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振动输送装置,包括上述输送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输送槽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长条状物料骑挂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输送槽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输送槽的立体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长条状物料骑挂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输送槽的俯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输送槽的立体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输送槽的俯视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振动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振动输送装置1,输送槽10,输送面100,下料口110,第一下料口111,第二下料口112,第三下料口113,第一下料口111中:第一端111a,第二端111b,下料斜面111c,第一拐角111d,第二下料口111中:第一端112a,第二端112b,下料斜面112c,第二拐角112d,间隔肩部120,导向块130,导向块的侧面131,突出部132,导引斜面1321,物料P,物料输送方向D,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槽壁200,弹性支撑组件20,驱动组件30,机架40,分选设备进料口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图1-9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输送槽。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输送槽10包括输送面100和槽壁200。输送面100的四周向外并向上延伸形成槽壁200。物料P从储料仓或漏斗中进入输送面100后,沿物料输送方向D输送至多个下料口110。多个下料口110在输送面100上下贯通,沿输送面100的长度方向L间隔设置,用于多点下料。以图1为例,输送面100上开设有3个上下贯通的下料,第一下料口111,第二下料口112和第三下料口113依次排列。每相邻两个所述下料口110之间具有间隔肩部120,所述下料口110与所述间隔肩部120之间共同限定出拐角。每个下料口110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下料口111包括第一端111a,第二端111b,下料斜面111c和第一拐角111d。第一端111a靠近输送面100的进料端,第二端111b远离输送面100的进料端。第一端111a和第二端111b之间连接有下料斜面111c,物料P从下料斜面111c进入下料口110。第二端111b和下料斜面111c的交叉处形成第一拐角111d。第二下料口111包括第一端112a,第二端112b,下料斜面112c,第二拐角112d,第一端112a靠近输送面100的进料端,第二端112b远离输送面100的进料端。第一端112a和第二端112b之间连接有下料斜面112c,物料P从下料斜面112c进入下料口110。第一端112a和下料斜面112c的交叉处形成第二拐角112d。物料,尤其是长条状物料,在经过上述拐角时,时常会骑挂或缠绕在间隔肩部120上,逐渐累积后,下料口110被堵塞,进而无法正常下料,影响生产效率。因此,本技术中提出,在间隔肩部120上设置导向块130,导向块130自间隔肩部120向上延伸成预定高度,导向块的侧面131至少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槽,包括用于输送物料的输送面,所述输送面上开设多个上下贯通的下料口,所述下料口沿所述输送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下料口之间具有间隔肩部,所述下料口与所述间隔肩部之间共同限定出拐角,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肩部上具有自所述间隔肩部向上延伸成预定高度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侧面至少与相邻两个所述下料口中的上一下料口的拐角对齐以导引物料沿物料输送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槽,包括用于输送物料的输送面,所述输送面上开设多个上下贯通的下料口,所述下料口沿所述输送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下料口之间具有间隔肩部,所述下料口与所述间隔肩部之间共同限定出拐角,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肩部上具有自所述间隔肩部向上延伸成预定高度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侧面至少与相邻两个所述下料口中的上一下料口的拐角对齐以导引物料沿物料输送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包括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所述第一拐角位于相邻两个下料口中的上一下料口中,所述第二拐角位于相邻两个下料口中的下一下料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设有自所述相邻两个所述下料口中的上一下料口的拐角处沿间隔肩部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出预定距离的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槽,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家欢,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