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55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包括第一吸腔、第二吸腔、直线驱动器及固定板,第一吸腔与第二吸腔并排设置并间隔一间隙,第一吸腔底面及第二吸腔底面设于同一平面上并均匀设有若干吸附孔,第一吸腔与第二吸腔上表面均设有吸口,吸口与抽气设备连接,直线驱动器沿水平方向设置于第一吸腔上,固定板连接于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第二吸腔连接于固定板,直线驱动器驱使第二吸腔相对于第一吸腔运动调整间隙距离。该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不易在电路板上产生印痕,提高电路板出货质量;且可以满足生产不同尺寸的电路板的要求,切换简单,成本较低。

An open close circuit board adsorp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
本技术涉及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PCB领域,对电路板进行吸附应用较为广泛,在生产软板、硬板(包括HDI板、填孔、盲孔、铜柱等)采用的表面电镀DVCP及VCP设备中均需要对电路板进行吸附。现有的吸附装置在吸附电路板时为了保证足够吸力防止掉板通常是作用在整块电路上。现有的板片存放在L型架或者放板盒里转运时是一叠式存放,则在吸附有孔的电路板时,很容易出现一次吸附多块电路板的情况。而为了防止在吸附过程中吸多片电路板,采用先吸嘴吸板边把首片板拉起脱离第二片板后再整板吸附。该技术中采用吸嘴式在吸附电路板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印痕;且通常只能生产固定尺寸的电路板,不同尺寸的电路板吸附需提供不同的吸附装置,成本较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具有不易产生印痕、可满足不同尺寸电路板吸附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包括第一吸腔、第二吸腔、直线驱动器及固定板,所述第一吸腔与所述第二吸腔并排设置并间隔一间隙,所述第一吸腔底面及所述第二吸腔底面设于同一平面上并均匀设有若干吸附孔,所述第一吸腔与所述第二吸腔上表面均设有吸口,所述吸口与抽气设备连接,所述直线驱动器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吸腔上,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吸腔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所述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吸腔相对于所述第一吸腔运动调整所述间隙距离。优选的,所述间隙距离根据吸附的电路板长度进行调节。优选的,所述第一吸腔包括第一空心壳体,所述第二吸腔包括第二空心壳体;所述第一吸腔上表面的所述吸口、所述第一吸腔底面的所述吸附孔均与所述第一空心壳体内部导通;所述第二吸腔上表面的所述吸口、所述第二吸腔底面的所述吸附孔均与所述第二空心壳体内部导通。优选的,所述第一吸腔、所述第二吸腔均为PVC板。优选的,所述第一吸腔与所述第二吸腔均为长方形,所述第一吸腔短边宽度与所述第二吸腔长边长度相等。优选的,所述直线驱动器沿所述第一吸腔长度方向设置。优选的,所述的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吸腔上表面,机械手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中第一吸腔及第二吸腔底面均均匀设有若干吸附孔,在吸附电路板时受力更加均匀,不易在电路板上产生印痕,提高电路板出货质量;通过直线驱动器的设置可以调整第一吸腔、第二吸腔之间的间隙距离,可以满足生产不同尺寸的电路板的要求,切换简单,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的立体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的立体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100,通过该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100对电路板进行吸附。图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100的不同视角图,下面结合图1、图2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的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100包括第一吸腔10、第二吸腔20,通过第一吸腔10底面及第二吸腔20底面与电路板(图中未示)接触,实现对电路板的吸附。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吸腔10与第二吸腔20并排设置并间隔一间隙,间隙距离d根据吸附的电路板长度进行调节,这样可以保证针对不同宽度电路板吸附时,第二吸腔20在吸附时可以吸到电路板的上边缘。且,间隙距离d可以调整,能满足不同尺寸电路板的要求。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第一吸腔10底面及第二吸腔20底面设于同一平面上并均匀设有若干吸附孔50,第一吸腔10与第二吸腔20上表面均设有吸口60。优选的,所述第一吸腔10、所述第二吸腔20均为PVC板,在PVC板上打上均匀的小气孔构成吸附孔50,均匀分布的吸附孔50可以使得吸附电路板时受力均匀,不易在电路板上产生印痕。进一步的,吸口60与抽气设备(图中未示)连接。优选的,吸口60与抽气设备通过抽气总管进行连接,第二吸腔20连接于抽气总管的一个支路上,第一吸腔10连接在抽气总管的另一个支路上,支路上有通断抽气设备的装置;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第一吸腔10及第二吸腔20分别连接于独立的抽气设备。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第一吸腔10包括第一空心壳体(图中未示),第二吸腔20包括第二空心壳体(图中未示);第一吸腔10上表面的吸口60、第一吸腔10底面的吸附孔50均与第一空心壳体内部导通;第二吸腔20上表面的吸口60、第二吸腔20底面的吸附孔50均与第二空心壳体内部导通。当吸附电路板时,第二吸腔20先通过抽气设备产生吸力,作用在电路板上没有孔的上边缘处,将电路板上边缘向上拉出一端距离后吸附的电路板与第二片电路板进行分离;接着,第一吸腔10通过抽气设备产生吸力,对电路板进行吸附,从而可以将整个电路板吸起。优选的,第一吸腔10与第二吸腔20均为长方形。第二吸腔20短边长度远小于第二吸腔20长边长度,第二吸腔20吸附电路板吸附面积较小且第二吸腔20吸附于电路板无孔上边缘,因此,第二吸腔20在吸附电路板时不会出现吸附两片的情况。再者,第一吸腔10短边宽度与第二吸腔20长边长度相等,第一吸腔10吸附面积较大,吸力够大,可以避免电路板在转运过程中掉板现象。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100还包括直线驱动器30及固定板40,直线驱动器3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第一吸腔10上,直线驱动器30沿第一吸腔10长度方向设置。固定板40连接于直线驱动器30的输出端,第二吸腔20连接于固定板40,直线驱动器30驱使第二吸腔20相对于第一吸腔10运动调整间隙距离d。优选的,直线驱动器30为电动缸,但并不以此为限,只需满足通过伸缩来调整间隙距离d即可。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100还包括连接件70,连接件70固定于第一吸腔10上表面,机械手与连接件70连接。通过机械手的操作带动整个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100的移动。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100中第一吸腔10及第二吸腔20底面均均匀设有若干吸附孔50,在吸附电路板时受力更加均匀,不易在电路板上产生印痕,提高电路板出货质量;通过直线驱动器30的设置可以调整第一吸腔10、第二吸腔20之间的间隙距离d,可以满足生产不同尺寸的电路板的要求,切换简单,成本较低。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腔、第二吸腔、直线驱动器及固定板,所述第一吸腔与所述第二吸腔并排设置并间隔一间隙,所述第一吸腔底面及所述第二吸腔底面设于同一平面上并均匀设有若干吸附孔,所述第一吸腔与所述第二吸腔上表面均设有吸口,所述吸口与抽气设备连接,所述直线驱动器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吸腔上,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吸腔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所述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吸腔相对于所述第一吸腔运动调整所述间隙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腔、第二吸腔、直线驱动器及固定板,所述第一吸腔与所述第二吸腔并排设置并间隔一间隙,所述第一吸腔底面及所述第二吸腔底面设于同一平面上并均匀设有若干吸附孔,所述第一吸腔与所述第二吸腔上表面均设有吸口,所述吸口与抽气设备连接,所述直线驱动器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吸腔上,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吸腔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所述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吸腔相对于所述第一吸腔运动调整所述间隙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距离根据吸附的电路板长度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式电路板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腔包括第一空心壳体,所述第二吸腔包括第二空心壳体;所述第一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宇宙电路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