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31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本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其至少包括夹持机构、与夹持机构连接用于调整夹持机构位置的推动机构;夹持机构至少包括缓冲组件、夹持组件及长度控件,夹持组件及长度控件分别与缓冲组件连接;推动机构至少包括第一主体、与第一主体活动连接的第二主体、与第二主体连接以控制其翻转的动力元件,其通过设置缓冲组件,可有效吸收因为车架左右两侧高度不同带来的Z向波动,同时结合长度控件,可实现翼子板安装支架与前机舱封板之间Z向高度差可控,由此控制翼子板的Z向位置,从而缩短Z向上尺寸链,有效避免翼子板、大灯及机罩之间的安装干涉,且使三者装配后配合间隙更加稳定。

A mounting device for fender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安装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翼子板主要通过与车架和侧围螺栓固定连接,Z向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车架的稳定性,在新车型开发或者量产阶段,车架的Z向总会存在一定波动量,导致左右翼子板同样存在Z向波动,从而在与汽车大灯或者机罩间隙阶差配合时,导致大灯和机罩与翼子板存在扭转,配合间隙不均甚至干涉,直接影响到汽车大灯与翼子板之间的匹配,影响大灯外观性。结合图1~2所示,翼子板01安装在翼子板安装支架上,通过翼子板安装支架02的高度确定翼子板01的安装高度。翼子板安装支架01与前机舱封板03之间存在一定的Z向相对距离H,部分车型中,左侧H及右侧H存在一定的差异,若以经验或者以同样的固定值H作为安装标准,则很容易造成大灯、机罩04与前机舱封板03之间的安装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能针对不同车型进行翼子板支架的合理安装,避免车架Z向波动造成翼子板的安装错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所述装置至少包括夹持机构、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夹持机构位置的推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至少包括缓冲组件、夹持组件及长度控件,所述夹持组件及长度控件分别与所述缓冲组件连接;所述推动机构至少包括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活动连接的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以控制其翻转的动力元件。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推动机构固定连接。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组件至少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上且用于固定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第三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下方的磁性件,且所述磁性件成对设于所述第三固定件两侧。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组件成对设置。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枢轴连接。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元件为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主体一端连接。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杆伸出时,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为贴合状态;所述活塞杆缩回时,所述第二主体翻转以使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为打开状态。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水平调节组件,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包括第四固定件、第五固定件、水平穿设于所述第四固定件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五固定件连接的拉杆,所述第四固定件与第二主体上端连接,所述第五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连接。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推动机构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保护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其至少包括夹持机构、与夹持机构连接用于调整夹持机构位置的推动机构;夹持机构至少包括缓冲组件、夹持组件及长度控件,夹持组件及长度控件分别与缓冲组件连接;推动机构至少包括第一主体、与第一主体活动连接的第二主体、与第二主体连接以控制其翻转的动力元件,其通过设置缓冲组件,可有效吸收因为车架左右两侧高度不同带来的Z向波动,同时结合长度控件,可实现翼子板安装支架与前机舱封板之间Z向高度差可控,由此控制翼子板的Z向位置,从而缩短Z向上尺寸链,有效避免翼子板、大灯及机罩之间的安装干涉,且使三者装配后配合间隙更加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目前汽车中翼子板、机罩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1中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中夹持机构1、推动机构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6是实施例1中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中夹持机构1、推动机构2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X轴”“Y轴”“Z轴”“垂直”“平行”“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附图3~6来详细描述本技术所保护的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的具体结构。实施例1图3~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100用于翼子板安装支架的定位安装,可实现翼子板安装支架与前机舱封板之间Z向高度差可控,由此控制翼子板的Z向位置,使翼子板、大灯及机罩装配后配合间隙更加稳定。如图3所示为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100,该装置至少包括夹持机构1、与夹持机构1连接用于调整夹持机构位置的推动机构2、与推动机构2连接的基座3。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夹持机构1、推动机构2、基座3三者从上至下依次连接,且该装置100的垂直高度至少高于车架前机舱封板,以便于在其上方定位安装翼子板安装支架。进一步参照图4所示,夹持机构1至少包括缓冲组件11、夹持组件12及长度控件13,夹持组件12及长度控件13分别与缓冲组件11连接。进一步参照图5~6所示,缓冲组件11至少包括第一固定件111、第二固定件112、设于第一固定件111及第二固定件112之间的弹性元件113,第一固定件111与推动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至少包括夹持机构、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夹持机构位置的推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至少包括缓冲组件、夹持组件及长度控件,所述夹持组件及长度控件分别与所述缓冲组件连接;所述推动机构至少包括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活动连接的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以控制其翻转的动力元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至少包括夹持机构、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夹持机构位置的推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至少包括缓冲组件、夹持组件及长度控件,所述夹持组件及长度控件分别与所述缓冲组件连接;所述推动机构至少包括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活动连接的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以控制其翻转的动力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推动机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至少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上且用于固定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第三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下方的磁性件,且所述磁性件成对设于所述第三固定件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翼子板支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成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茂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