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壳体、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磁路部分包括轭铁、线圈架,以及设置在该线圈架上的铁芯、漆包线,动簧衔铁部分包括动簧和衔铁,线圈架、轭铁、动簧、衔铁按照拍合式结构装配在一起;衔铁与轭铁配合有允许衔铁摆动的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对动簧衔铁部分进行限位,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并均与铁芯的轴线所在的方向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受到冲击振动时,能够利用第一限位结构对动簧衔铁部分形成护挡,使动簧衔铁部分相对轭铁的偏移量较小,从而能够将动簧上的动触点限定在合理的空间范围内,确保继电器机械参数性能的稳定性。
An impact resistant electromagnetic re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电磁继电器为了保证动簧衔铁部分在上壳内具有可靠的运动空间,在继电器内部对动簧衔铁部分的限位空间设计余量比较大,这也带来了继电器在受到强烈冲击振动时,动簧衔铁部分的运动距离较大,导致动簧上的动触点容易超出合理的空间范围,从而导致继电器的机械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继电器的机械性能稳定性的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壳体、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磁路部分包括轭铁、线圈架,以及设置在该线圈架上的铁芯、漆包线,动簧衔铁部分包括动簧和衔铁,线圈架、轭铁、动簧、衔铁按照拍合式结构装配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衔铁与轭铁配合有允许衔铁摆动的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对动簧衔铁部分进行限位,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并均与铁芯的轴线所在的方向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所述轭铁的刀口上设置的第一限位槽和所述衔铁与轭铁的刀口配合的位置处设置的凸苞,该凸苞朝轭铁的方向凸出,并适配在第一限位槽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槽正对所述线圈架的一侧开口,所述第一限位槽背离所述线圈架的一侧封闭。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设有限位部件,该限位部件包括第二限位结构和/或第三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用以限制动簧衔铁部分在铁芯轴线所在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第三限位结构对所述磁路部分进行限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凸部,该凸部与所述衔铁背离铁芯的一侧具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凸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凸部靠近所述衔铁与轭铁刀口配合的一端,另一凸部靠近所述衔铁另一端,且其中一凸部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隙小于另一凸部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块,该限位凸块与所述衔铁位于所述线圈架相对的两侧,并与所述线圈架配合;所述第三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槽,所述轭铁一端设有所述刀口,另一端连接有动簧引出脚,且所述轭铁另一端及动簧引出脚的端部卡于该第二限位槽,该第二限位槽近邻所述限位凸块的一侧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上壳,上壳底端开口,并与底板连接,将所述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包容在其壳腔中,且所述线圈架卧置在该底板上,所述限位部件设置在底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磁路部分还包括绝缘片,该绝缘片装于所述线圈架,并配合在所述轭铁与漆包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线圈架上设置与漆包线的两端对应连接的两线圈引出脚,该两线圈引出脚均为片状体,并均与所述铁芯的轴线平行。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衔铁与轭铁配合有允许衔铁摆动的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对动簧衔铁部分进行限位,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并均与铁芯的轴线所在的方向垂直,使得本专利技术受到冲击振动时,能够利用第一限位结构对动簧衔铁部分形成护挡,使动簧衔铁部分相对轭铁的偏移量较小,从而能够将动簧上的动触点限定在合理的空间范围内,确保继电器机械参数性能的稳定性。2、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优选包括所述第一限位槽和凸苞,能够同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对动簧衔铁部分实现限位功能,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3、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设置,能够确保本专利技术受到强烈的冲击振动时,动簧衔铁部分在铁芯的轴线所在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较小而不会超出动簧的弹性变形范围,从而进一步确保继电器机械参数性能的稳定性。4、所述第三限位结构的设置,能够对磁路部分有效限位,一方面更便于产品的装配定位,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磁路部分具备更强的抗冲击能力。5、所述绝缘片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本专利技术的绝缘耐压性能(本专利技术的耐压性能从2500V提升至4500V)。6、两线圈引出脚均为片状体,并均与所述铁芯的轴线平行,不仅增加了轭铁面与线圈引出脚的爬电距离,还使本专利技术更便于装拆绝缘片,解决现有技术的继电器因线圈引出脚所在的面与铁芯的轴线垂直造成阻挡,导致不便于装拆绝缘片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构造示意图(绝缘片抽出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衔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轭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动簧衔铁部分与轭铁在配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动簧衔铁部分与轭铁在配合状态的主视图(局部剖视);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壳体,以及位于该壳体中的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静簧部分,磁路部分包括轭铁2、线圈架1,以及设置在该线圈架1上的铁芯、漆包线3,动簧衔铁部分包括动簧5和衔铁4,线圈架1、轭铁2、动簧5、衔铁4按照拍合式结构装配在一起,具体,轭铁2具有三边结构,一边与铁芯一端铆接,其余两边配合在线圈架1相对的两侧,且该其余两边之一的一端设有刀口,该其余两边之二铆接有动簧引出脚10;衔铁4位于铁芯另一端处,且衔铁4一端配合在轭铁2的刀口处;动簧5大致呈L字形,且其一边与轭铁2铆接,并设置动触点51,另一边与轭铁2的其余两边之一铆接。静簧部分设置在线圈架1上,并与动簧5对应配合。衔铁4与轭铁2配合有允许衔铁4摆动的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对动簧衔铁部分进行限位,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并均与铁芯的轴线所在的方向垂直。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限位部件,该限位部件包括第二限位结构和第三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用以限制动簧衔铁部分在铁芯轴线所在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第三限位结构对所述磁路部分进行限位,具体,第三限位结构对所述磁路部分在铁芯的轴线所在的方向上和所述第一方向上进行限位。所述壳体具体包括底板7、上壳(图中未体现),所述线圈架1卧置在该底板7上,上壳底端开口,并与底板7连接,将所述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静簧部分包容在其壳腔中。本实施例中,设定一个坐标系,横向为X轴,纵向为Y轴,竖向为Z轴,铁芯的轴线即处于纵向,所述第一方向指横向,第二方向指竖向,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线圈架1立置在底板7上,则铁芯的轴线即处于竖向,所述第一方向指横向,第二方向指纵向。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所述轭铁2的刀口上设置的第一限位槽21和所述衔铁4与轭铁2的刀口配合的位置处设置的凸苞41,该凸苞41朝轭铁2的方向凸出,并适配在第一限位槽21中。所述第一限位槽21正对所述线圈架1的一侧开口,所述第一限位槽21背离所述线圈架1的一侧封闭,如此,更便于凸苞41装入第一限位槽21,并避免对衔铁4的摆动造成干涉。所述第一限位槽21的数量为两个,并沿纵向分布,凸苞41的数量也为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壳体、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磁路部分包括轭铁、线圈架,以及设置在该线圈架上的铁芯、漆包线,动簧衔铁部分包括动簧和衔铁,线圈架、轭铁、动簧、衔铁按照拍合式结构装配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衔铁与轭铁配合有允许衔铁摆动的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对动簧衔铁部分进行限位,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并均与铁芯的轴线所在的方向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壳体、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分,磁路部分包括轭铁、线圈架,以及设置在该线圈架上的铁芯、漆包线,动簧衔铁部分包括动簧和衔铁,线圈架、轭铁、动簧、衔铁按照拍合式结构装配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衔铁与轭铁配合有允许衔铁摆动的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对动簧衔铁部分进行限位,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并均与铁芯的轴线所在的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所述轭铁的刀口上设置的第一限位槽和所述衔铁与轭铁的刀口配合的位置处设置的凸苞,该凸苞朝轭铁的方向凸出,并适配在第一限位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正对所述线圈架的一侧开口,所述第一限位槽背离所述线圈架的一侧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限位部件,该限位部件包括第二限位结构和/或第三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用以限制动簧衔铁部分在铁芯轴线所在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第三限位结构对所述磁路部分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凸部,该凸部与所述衔铁背离铁芯的一侧具有间隙。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燕斌,黄盛金,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远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