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电视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303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电视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屏背板,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屏背板的内凹面,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红外导光组件和电路主板,所述红外导光组件设置在屏背板的背离面上并与所述电路主板电连接;所述显示模组将外部的红外遥控信号透射至红外导光组件的导光通路中,红外导光组件接收所述红外遥控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主板,所述电路主板对所述红外遥控信号进行解码后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有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屏的屏背板上开设导光柱的位置,并通过导光柱将红外遥控信号传递到红外接收头实现遥控操作,使得面框不需要再考虑红外接收组件的位置,从而优化了外观设计。

A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视机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视机。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清电视机已经出现,在对画质要求的同时,也对电视机的外观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电视机的工业设计中,越来越追求轻薄、简约、无边框的设计理念,而传统的设计是在电视机面框的下方安装用于接收红外遥控信号的接收组件,如图1中所示(标号01),但是这样的设计都是需要安装额外的组件,即增加了电视面框下部分的宽度,又影响了电视机整体的美感,而且增加了开发额外组件的成本。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视机,旨在解决现有电视机需要额外在电视面框下方安装红外组件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屏背板,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屏背板的内凹面,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红外导光组件和电路主板,所述红外导光组件设置在屏背板的背离面上并与所述电路主板电连接;所述显示模组将外部的红外遥控信号透射至红外导光组件的导光通路中,红外导光组件接收所述红外遥控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主板,所述电路主板对所述红外遥控信号进行解码后输出。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红外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柱和红外接收头,所述导光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屏背板的第一通孔,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红外接收头触碰连接,所述红外接收头与所述电路主板电连接;所述导光柱将显示模组透射的红外遥控信号传输至红外接收头,所述红外接收头接收所述红外遥控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主板。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屏背板的下部,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与所述导光柱的一端的外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玻璃面板、增亮膜片、扩散板和反射片,所述玻璃面板、增亮膜片、扩散板、反射片按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叠加固定,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屏背板的内凹面贴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反射片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和大小匹配,所述导光柱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导光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向外伸出所述反射片的长度为2~3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导光柱为圆柱体,其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导光柱的两端端口均为圆弧面。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电路主板与所述屏背板螺接固定。一种电视机,包括后盖,还包括上述的显示装置,所述后盖与所述显示装置螺接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及电视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屏背板,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屏背板的内凹面,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红外导光组件和电路主板,所述红外导光组件设置在屏背板的背离面上并与所述电路主板电连接;所述显示模组将外部的红外遥控信号透射至红外导光组件的导光通路中,红外导光组件接收所述红外遥控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主板,所述电路主板对所述红外遥控信号进行解码后输出。本技术通过在现有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屏的屏背板上开设导光柱的位置,并通过导光柱,将红外遥控信号传递到红外接收头实现遥控操作,从而优化了外观设计,面框不需要再考虑红外接收组件的位置,为无边框设计创造更好的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电视遥控接收设计在面框下方安装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组件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产品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视机的产品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视机,旨在解决现有电视在无边框设计时需要额外在电视面框上增加红外组件的的问题。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产品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视机的产品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20和屏背板5,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屏背板的内凹面,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红外导光组件和电路主板8,所述红外导光组件设置在屏背板的背离面上并与所述电路主板8电连接。所述显示模组20将外部的红外遥控信号透射至红外导光组件的导光通路中,红外导光组件接收所述红外遥控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主板8,所述电路主板8对所述红外遥控信号进行解码后输出。目前,一般的电视机都是通过接收遥控器发射的红外遥控信号实现指令控制,而电视机上对应安装有接收红外遥控信号的组件(如遥控接收头),但是这些组件往往都安装在电视机的面框上,因此在设计之初就需在电视机的面框上考虑红外接收组件的位置,而这对于无边框电视的设计却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本技术通过在屏背板上设置红外导光组件,通过红外导光组件接收红外遥控信号并传输给电路主板,使得电视面框不再需要考虑遥控接收头的安装位置,从而优化了电视的外观设计。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柱6和红外接收头7,所述导光柱6由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只要可准确传递红外遥控信号的导光材料即可,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制。所述导光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屏背板的第一通孔10,所述导光柱6的另一端与所述红外接收头7触碰连接,导光柱6与红外接收头7只需两者触碰靠近在一起即可传输红外遥控信号。所述红外接收头7与所述电路主板8电连接,红外接收头7焊接于电路主板8上,所述导光柱6将显示模组透射的红外遥控信号传输至红外接收头7,所述红外接收头7接收所述红外遥控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主板8,所述第一通孔10位于所述屏背板的下部,且所述第一通孔10的孔径与所述导光柱一端的外径相等,也就是说第一通孔10与导光柱6的一端尺寸相等处于连接的状态,并且导光柱6的一端贯穿屏背板的第一通孔10,关于导光柱6与第一通孔10的紧固方式可采用胶合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通孔的位置在屏背板上进行设计,而上述将第一通孔设置在屏背板下部是为了方便用户的习惯,因为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屏背板,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屏背板的内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红外导光组件和电路主板,所述红外导光组件设置在屏背板的背离面上并与所述电路主板电连接;所述显示模组将外部的红外遥控信号透射至红外导光组件的导光通路中,红外导光组件接收所述红外遥控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主板,所述电路主板对所述红外遥控信号进行解码后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屏背板,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屏背板的内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红外导光组件和电路主板,所述红外导光组件设置在屏背板的背离面上并与所述电路主板电连接;所述显示模组将外部的红外遥控信号透射至红外导光组件的导光通路中,红外导光组件接收所述红外遥控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主板,所述电路主板对所述红外遥控信号进行解码后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柱和红外接收头,所述导光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屏背板的第一通孔,所述导光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红外接收头触碰连接,所述红外接收头与所述电路主板电连接;所述导光柱将显示模组透射的红外遥控信号传输至红外接收头,所述红外接收头接收所述红外遥控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电路主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屏背板的下部,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与所述导光柱的一端的外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勇张宝鲍恒钟文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