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郭情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16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所述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包括摄像头;固定机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侧壁;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固定条、连接板、进料槽、凹槽、隔板和橡胶塞,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安装所述固定机构,且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边缘处安装截面积为梯形的所述固定条;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居中处安装所述隔板,且所述隔板的底面等距安装所述连接板;所述隔板的内部等距设有漏斗形的所述进料槽,且所述进料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橡胶塞;车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防止玻璃胶渗漏。

An Intelligent Face Recognition anti fatigue brake alarm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刹车报警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在使用玻璃胶将报警装置固定在挡风玻璃内侧时,一些玻璃胶会从报警装置与挡风玻璃的连接处渗漏出来,导致玻璃胶在挡风玻璃的侧壁向下流动,玻璃胶难以清理,且影响驾驶员视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玻璃胶渗漏的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包括:摄像头;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侧壁安装所述摄像头;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侧壁;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顶面安装所述固定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固定条、连接板、进料槽、凹槽、隔板和橡胶塞,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安装所述固定机构,且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边缘处安装截面积为梯形的所述固定条;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居中处安装所述隔板,且所述隔板的底面等距安装所述连接板;所述隔板的内部等距设有漏斗形的所述进料槽,且所述进料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橡胶塞;车身,所述车身的内部安装所述安装板。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和转轴,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对称安装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且所述转轴的侧壁安装所述摄像头。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齿轮和锯齿,所述转轴的侧壁安装所述齿轮,所述固定板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安装所述锯齿,且所述锯齿卡合所述齿轮。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安装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滑槽、弹簧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有所述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板;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所述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所述固定杆。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所述限位板相互垂直,且所述限位板的转动角度为360°。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侧壁为“T”形的所述橡胶塞,且所述橡胶塞卡合所述进料槽。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凹槽的内部,且所述连接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凹槽高度的一半。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当需要将所述摄像头固定在所述车身内部挡风玻璃内侧时,将玻璃胶放入所述凹槽的内部,玻璃胶储存在所述凹槽的一端,再将所述安装板的底面紧贴挡风玻璃,挤压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带动所述隔板挤压所述凹槽内部的玻璃胶,使玻璃胶在所述连接板的侧壁滑动,且玻璃胶被所述连接板阻挡,减缓玻璃胶在所述凹槽内部的运动速度,且使玻璃胶与挡风玻璃接触,且所述安装板带动梯形的所述固定条紧贴挡风玻璃,避免玻璃胶从所述固定条与挡风玻璃之间的空隙处渗出,且所述凹槽一端内部玻璃胶受到挤压,多余的玻璃胶进入漏斗形的所述进料槽的内部,玻璃胶推动所述进料槽内部的所述橡胶塞运动,使所述橡胶塞进入所述凹槽的另一端,使多余玻璃胶贯穿所述进料槽进入所述凹槽的另一端内部,避免多余玻璃胶从所述安装板的底面渗出,防止玻璃胶在挡风玻璃的侧壁向下流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固定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安装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摄像头安装机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安装机构,11、安装板,12、固定条,13、连接板,14、进料槽,15、凹槽,16、隔板,17、橡胶塞,2、固定机构,21、固定板,22、转轴,3、摄像头,4、限位机构,41、限位板,42、齿轮,43、锯齿,5、连接机构,51、滑槽,52、弹簧,53、固定杆,6、车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固定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安装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摄像头安装机构示意图。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包括:摄像头3;固定机构2,所述固定机构2的侧壁安装所述摄像头3;限位机构4,所述限位机构4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2的侧壁;安装机构1,所述安装机构1的顶面安装所述固定机构2,所述安装机构1包括安装板11、固定条12、连接板13、进料槽14、凹槽15、隔板16和橡胶塞17,所述安装板11的顶面安装所述固定机构2,且所述安装板11的底面边缘处安装截面积为梯形的所述固定条12;所述安装板11的底面设有所述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内部居中处安装所述隔板16,且所述隔板16的底面等距安装所述连接板13;所述隔板16的内部等距设有漏斗形的所述进料槽14,且所述进料槽14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橡胶塞17;车身6,所述车身6的内部安装所述安装板11;所述凹槽15的内部滑动连接侧壁为“T”形的所述橡胶塞17,且所述橡胶塞17卡合所述进料槽14,为了方便所述橡胶塞17运动进入所述凹槽15的内部,打开所述进料槽14,使多余的玻璃胶贯穿所述进料槽14进入所述凹槽15的内部。所述连接板13位于所述凹槽15的内部,且所述连接板13的高度小于所述凹槽15高度的一半,为了方便所述连接板13挤压所述凹槽15内部的玻璃胶,避免所述连接板13抵触挡风玻璃。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板21和转轴22,所述安装板11的顶面对称安装所述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2,且所述转轴22的侧壁安装所述摄像头3,为了方便将所述摄像头3固定在两个所述固定板21之间,转动所述转轴22,使所述转轴22带动所述摄像头3转动,调整所述摄像头3的角度。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限位板41、齿轮42和锯齿43,所述转轴22的侧壁安装所述齿轮42,所述固定板21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41,所述限位板41的一端安装所述锯齿43,且所述锯齿43卡合所述齿轮42,为了方便所述转轴22带动所述齿轮42在所述固定板21的侧壁转动,当所述摄像头3的角度适宜后,滑动所述限位板41,使所述限位板41带动所述锯齿43运动,使所述锯齿43卡合所述齿轮42,将所述齿轮42固定,防止所述齿轮42和所述转轴22固定,从而将所述摄像头3的角度固定。所述固定板21的内部安装连接机构5,所述连接机构5包括滑槽51、弹簧52和固定杆53,所述固定板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摄像头;/n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侧壁安装所述摄像头;/n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侧壁;/n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顶面安装所述固定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固定条、连接板、进料槽、凹槽、隔板和橡胶塞,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安装所述固定机构,且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边缘处安装截面积为梯形的所述固定条;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居中处安装所述隔板,且所述隔板的底面等距安装所述连接板;所述隔板的内部等距设有漏斗形的所述进料槽,且所述进料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橡胶塞;/n车身,所述车身的内部安装所述安装板;/n所述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侧壁为“T”形的所述橡胶塞,且所述橡胶塞卡合所述进料槽;/n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凹槽的内部,且所述连接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凹槽高度的一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式面部智能识别防疲劳刹车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头;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侧壁安装所述摄像头;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侧壁;
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顶面安装所述固定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固定条、连接板、进料槽、凹槽、隔板和橡胶塞,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安装所述固定机构,且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边缘处安装截面积为梯形的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郭情
申请(专利权)人:刘郭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