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进料口式包覆木塑共挤口模
本技术涉及塑料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双进料口式包覆木塑共挤口模。
技术介绍
现有包覆木塑共挤口模大多采用单一的进料口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时,随着包覆木塑流体在口模内不断流动,温度会渐冷,导致包覆木塑流体的流动性降低,从而影响生产效率,严重时,还会发生塌陷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流道结构新颖、可显著提高在进行挤出加工时包覆木塑流体的流动性、加工出的产品质量佳的双进料口式包覆木塑共挤口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口模板,在所述口模板的中间部位设有基料口模孔,在所述口模板的四个角部各设有一个螺钉孔,在所述口模板的上部设有上包覆料进料孔及上横向流道,在所述口模板的下部设有下包覆料进料孔及下横向流道,在所述口模板上设有上扇形流道、左扇形流道、下扇形流道、右扇形流道及环形端面流道,在所述环形端面流道中设有上缓冲腔、左缓冲腔、下缓冲腔和右缓冲腔,所述上包覆料进料孔通过上横向流道与上缓冲腔连通,所述下包覆料进料孔通过下横向流道与下缓冲腔连通,所述上缓冲腔通过上扇形流道与基料口模孔的上部连通,所述左缓冲腔通过左扇形流道与基料口模孔的左部连通,所述下缓冲腔通过下扇形流道与基料口模孔的下部连通,所述右缓冲腔通过右扇形流道与基料口模孔的右部连通。本技术由于在口模板上采用了由上包覆料进料孔、上横向流道、下包覆料进料孔、下横向流道、上扇形流道、左扇形流道、下扇形流道、右扇形流道、环形端面流道及基料口模孔组成的双进料口式流道结构,既可提高挤出加工时包覆木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进料口式包覆木塑共挤口模,包括口模板(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模板(1)的中间部位设有基料口模孔(11),在所述口模板(1)的四个角部各设有一个螺钉孔(12),在所述口模板(1)的上部设有上包覆料进料孔(14)及上横向流道(15),在所述口模板(1)的下部设有下包覆料进料孔(22)及下横向流道(23),在所述口模板(1)上设有上扇形流道(17)、左扇形流道(20)、下扇形流道(25)、右扇形流道(28)及环形端面流道(13),在所述环形端面流道(13)中设有上缓冲腔(16)、左缓冲腔(19)、下缓冲腔(24)和右缓冲腔(27),所述上包覆料进料孔(14)通过上横向流道(15)与上缓冲腔(16)连通,所述下包覆料进料孔(22)通过下横向流道(23)与下缓冲腔(24)连通,所述上缓冲腔(16)通过上扇形流道(17)与基料口模孔(11)的上部连通,所述左缓冲腔(19)通过左扇形流道(20)与基料口模孔(11)的左部连通,所述下缓冲腔(24)通过下扇形流道(25)与基料口模孔(11)的下部连通,所述右缓冲腔(27)通过右扇形流道(28)与基料口模孔(11)的右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进料口式包覆木塑共挤口模,包括口模板(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模板(1)的中间部位设有基料口模孔(11),在所述口模板(1)的四个角部各设有一个螺钉孔(12),在所述口模板(1)的上部设有上包覆料进料孔(14)及上横向流道(15),在所述口模板(1)的下部设有下包覆料进料孔(22)及下横向流道(23),在所述口模板(1)上设有上扇形流道(17)、左扇形流道(20)、下扇形流道(25)、右扇形流道(28)及环形端面流道(13),在所述环形端面流道(13)中设有上缓冲腔(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高新明辉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