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触头驱动装置,包括有壳体、触头组以及驱动组件,触头组并排间隔设置有三组且各触头组均包括有对应设置的静触头和动触头,驱动组件包括有转轴以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板,转轴上一体设置有三组支架以及位于相邻两支架之间安装凸环,壳体在对应两安装凸环位置各设一组安装槽,安装凸环装设在对应的安装槽内,各触头组的动触头后端经扭簧装设在对应的支架上,位于中间的支架两侧设有抵触块,驱动板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上设有可与抵触块后端面抵触带动转轴转动的抵触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触头驱动装置,结构简单、空间布局合理;且传动效率高,转轴转动可同时带动三组支架向前,使得动触头向前分别与对应的静触头接通。
A kind of circuit breaker contact driv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触头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触头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短路器是配电电器的重要部分,主要用于工业用低压电力系统,用来接通及分断电网电路中的电流和保护线路及电源设备免受过载、欠电压、短路、单相接地等故障的危害。现有大容量电路断路器,为了更有效地承载大电流,其每个极的触头通常由3只或3只以上独立触头排列而成。在合闸时,为了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在机构合闸力的作用下能紧密接触并产生“超程”,动触头通常由弹簧、轴等元件转动地安装于转轴上,由转轴接受来自机构的动作,触头多,结构复杂,空间布局不合理,传动效率低下,不能快速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断路器触头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触头驱动装置,包括有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触头组以及驱动触头组接通或断开的驱动组件,所述的触头组并排间隔设置有三组且各触头组均包括有对应设置的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有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转轴以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板,所述转轴上一体设置有三组支架以及位于相邻两支架之间安装凸环,所述的安装凸环沿转轴的周向设置,壳体在对应两安装凸环位置各设一组安装槽,所述的安装凸环装设在对应的安装槽内实现转轴与壳体的转动配合,各触头组的动触头后端经扭簧装设在对应的支架上,位于中间的支架两侧设有抵触块,驱动板在靠近抵触块一侧设有供抵触块转动进出的活动槽,所述的活动槽后侧壁上设有可与抵触块后端面抵触带动转轴转动的抵触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触头驱动装置中多组触头装设方便,结构简单、空间布局合理;且传动效率高,所述的驱动板向前,活动槽后侧壁上的抵触面与抵触块后端面抵触带动转轴转动,而由于三组支架与转轴一体设置,转轴转动可同时带动三组支架向前,使得装设在各支架上的动触头向前分别与对应的静触头接通。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各支架均包括有连接板以及位于连接板两侧的两个侧板,所述的侧板连接到转轴上,所述连接板的前端相对于后端向上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板包括有第一连接板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板前端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连接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两个侧板一体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分别设有供动触头卡设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的动触头包括有第一触板、倾斜连接在第一触板前端的第二触板,所述的第一触板后端经扭簧铰接在两侧板上,第一触板前端卡设在第二凹槽内,第二触板位于静触头上方。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动触头与各支架之间的装配结构简单,由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连接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使得在第一触板前端装设在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凹槽内时,其后端偏离第一凹槽;且第二连接板的后端面与两侧板、第一连接板构成供扭簧装设的空间。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各支架的两侧板的相对一侧上设有“U”形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朝前且底壁呈弧形设置,所述的第一触板经轴体两端卡入卡槽内实现与支架的连接,所述的扭簧一端套设在轴体上且其两侧抵触在两侧板上,扭簧另一端卡设在第二触板后端上。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便于扭簧的装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其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为前,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为上;图3为图2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支架的卡槽一侧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动触头的结构图。壳体1,触头组2,驱动组件3,静触头21,动触头22,转轴31,驱动板32,支架4,安装凸环5,安装槽6,扭簧7,抵触块8,活动槽91,抵触面92,连接板41,侧板42,第一连接板411,第二连接板412,支撑座43,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1,第一触板221,第二触板222,卡槽12,轴体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如图1-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断路器触头驱动装置,包括有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的触头组2以及驱动触头组2接通或断开的驱动组件3,所述的触头组2并排间隔设置有三组且各触头组2均包括有对应设置的静触头21和动触头22,所述的驱动组件3包括有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的转轴31以及驱动转轴31转动的驱动板32,所述转轴31上一体设置有三组支架4以及位于相邻两支架4之间安装凸环5,所述的安装凸环5沿转轴31的周向设置,壳体1在对应两安装凸环5位置各设一组安装槽6,所述的安装凸环5装设在对应的安装槽6内实现转轴31与壳体1的转动配合,各触头组2的动触头22后端经扭簧7装设在对应的支架4上,位于中间的支架4两侧设有抵触块8,驱动板32在靠近抵触块8一侧设有供抵触块8转动进出的活动槽91,所述的活动槽91后侧壁上设有可与抵触块8后端面抵触带动转轴31转动的抵触面92;各支架4均包括有连接板41以及位于连接板41两侧的两个侧板42,所述的侧板42连接到转轴31上,所述连接板41的前端相对于后端向上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板41包括有第一连接板411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板411前端的第二连接板412,所述第一连接板41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连接板41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所述的水平面为壳体1的底面,两个侧板42一体设置在第一连接板41的两侧,所述的支架4还包括有一体设置在第一连接板411的下方的支撑座43,所述的支撑座43延伸至第二连接板412上,所述第一连接板411、第二连接板412上分别设有供动触头22卡设的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所述的动触头22包括有第一触板221、倾斜连接在第一触板221前端的第二触板222,所述的第一触板221后端经扭簧7铰接在两侧板42上,第一触板221前端卡设在第二凹槽11内,第二触板222位于静触头21上方;各支架4的两侧板42的相对一侧上设有“U”形卡槽12,所述卡槽12的开口朝前且底壁呈弧形设置,所述的第一触板221经轴体13两端卡入卡槽12内实现与支架4的连接,所述的扭簧7一端套设在轴体13上且其两侧抵触在两侧板42上,扭簧7另一端卡设在第二触板222后端上。本专利技术的触头驱动装置中多组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触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触头组以及驱动触头组接通或断开的驱动组件,所述的触头组并排间隔设置有三组且各触头组均包括有对应设置的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有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转轴以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板,所述转轴上一体设置有三组支架以及位于相邻两支架之间安装凸环,所述的安装凸环沿转轴的周向设置,壳体在对应两安装凸环位置各设一组安装槽,所述的安装凸环装设在对应的安装槽内实现转轴与壳体的转动配合,各触头组的动触头后端经扭簧装设在对应的支架上,位于中间的支架两侧设有抵触块,驱动板在靠近抵触块一侧设有供抵触块转动进出的活动槽,所述的活动槽后侧壁上设有可与抵触块后端面抵触带动转轴转动的抵触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触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触头组以及驱动触头组接通或断开的驱动组件,所述的触头组并排间隔设置有三组且各触头组均包括有对应设置的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有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转轴以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板,所述转轴上一体设置有三组支架以及位于相邻两支架之间安装凸环,所述的安装凸环沿转轴的周向设置,壳体在对应两安装凸环位置各设一组安装槽,所述的安装凸环装设在对应的安装槽内实现转轴与壳体的转动配合,各触头组的动触头后端经扭簧装设在对应的支架上,位于中间的支架两侧设有抵触块,驱动板在靠近抵触块一侧设有供抵触块转动进出的活动槽,所述的活动槽后侧壁上设有可与抵触块后端面抵触带动转轴转动的抵触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触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支架均包括有连接板以及位于连接板两侧的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存朋,
申请(专利权)人:亨斯迈杭州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