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671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推动卡、以及设置于该底座的磁路系统、接触系统,磁路系统包括缠绕有漆包线的线圈架、铁芯、轭铁、衔铁,铁芯穿在线圈架中,且铁芯一端连接轭铁一端;接触系统包括设有动触点的动簧、设有静触点的静簧;衔铁可摆动地立在铁芯另一端处,且衔铁与线圈架配合有第一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沿线圈架轴向向外移动;衔铁与轭铁另一端配合有第二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向上移动;衔铁与底座配合有第三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向下移动;推动卡一端连接动簧,另一端连接衔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省去压簧或复原簧片的装配工序,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继电器整体性价比的效果。

A kind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out pressure sp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电磁继电器作为一种低压电器元件,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能转化磁能再转化成机械能,利用机械能接通和分断被控制的电路,实现“继电”的作用。在传统的继电器设计中,磁路系统一般由线圈架、线苞(或称为漆包线、线圈)、轭铁、铁芯、可动衔铁、压簧或复原簧片组成。压簧或复原簧片需要单独铆装在轭铁或衔铁上,同时压簧结构本身体积小,结构复杂,容易变形,一致性差。还有一些结构的压簧不铆接,而是直接压入线圈架内,时有发生压簧脱落的风险。虽然,现在很多继电器产品在细节上作了设计改进,譬如,改变压簧或者复原簧片结构使其简单化,甚至采用成本较低的不锈钢材料,但是仍然无法取消压簧或复原簧片以节约装配成本,达不到高性价比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推动卡、以及设置于该底座的磁路系统、接触系统,磁路系统包括缠绕有漆包线的线圈架、铁芯、轭铁、衔铁,铁芯穿在线圈架中,且铁芯一端连接轭铁一端;接触系统包括设有动触点的动簧、设有静触点的静簧;衔铁可摆动地立在铁芯另一端处,且衔铁与线圈架配合有第一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沿线圈架轴向向外移动;衔铁与轭铁另一端配合有第二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向上移动;衔铁与底座配合有第三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向下移动;推动卡一端连接动簧,另一端连接衔铁。进一步的,所述线圈架一端设有位于所述衔铁左右两侧的两延伸块,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该两延伸块的相对内侧面分别设置的一限位凸台,以及所述衔铁左右两侧壁底部分别设置的一让位缺口,各限位凸台分别穿过相应侧的让位缺口后,通过与让位缺口在高度方向上错开,对衔铁形成限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所述衔铁底部设置的限位凸块,该限位凸块靠在所述轭铁另一端下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包括所述底座上设置的支撑凸台,以及所述衔铁底部设置的配合面,该配合面靠在支撑凸台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凸台的数量为两个,该两支撑凸台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并列分布,所述配合面为两个,与两支撑凸台一一对应;和/或,所述支撑凸台顶面设有导向斜面,所述配合面靠在该导向斜面上。进一步的,还包括辅助弹片,该辅助弹片设置于所述底座或静簧,在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状态,所述推动卡一端抵压于该辅助弹片。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弹片具有左、右两翼片,所述推动卡一端包括并列设置的两第一连接臂,该两第一连接臂分别连接所述动簧,且该两第一连接臂尾端在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状态分别一一抵压于所述辅助弹片的两翼片。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弹片的两翼片顶端分别设有限位片,该两翼片上的限位片分别一一配合在所述两第一连接臂之上。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凸臂,该限位凸臂与所述静簧位于所述动簧相对的两侧,且该限位凸臂在所述动簧复位过程中撑住所述动簧;所述动簧连接有动簧引出片,所述限位凸臂设置于该动簧引出片。进一步的,所述衔铁由推动卡驱动复位;所述推动卡另一端包括并列的两第二连接臂,以及位于该两第二连接臂之间的限位臂,两第二连接臂尾端分别设有限位凸缘,所述衔铁的左右两侧壁顶部分别设有一限位缺口,两第二连接臂分别一一穿过衔铁的两限位缺口,且限位凸缘配合在衔铁外侧,限位臂配合在衔铁内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第三限位结构的设置,能够对衔铁进行三个方向的限位,确保衔铁能够可靠动作,从而无需压簧或复原簧片对衔铁进行限位,因而能够省去压簧或复原簧片的装配工序,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继电器整体性价比的效果。2、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所述限位凸台和让位缺口,结构非常简单、装配便捷。3、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所述限位凸块,结构非常简单、装配便捷。3、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包括所述支撑凸台、配合面,结构非常简单、装配便捷。4、所述辅助弹片的设置,在动簧被释放时,能够提供与动簧反力叠加的弹片反力,使动簧迅速复位,从而提升触点分断能力,避免触点间发生粘连,也进一步提高衔铁复位的可靠性。所述辅助弹片上设置的限位片能够防止推动卡向上脱出。5、所述限位凸臂的设置,能够在动簧复位过程中撑住动簧,防止动簧复位时摆动幅度过大而发生回弹,从而避免触点断开后产生二次接通的风险。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不含外壳);图3是本技术的线圈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衔铁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本技术的衔铁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是本技术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辅助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推动卡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辅助弹片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辅助弹片与推动卡配合的配合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限位凸臂与动簧、动簧引出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衔铁的装配示意图一;图13是本技术的衔铁的装配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6、推动卡10、以及设置于该底座6的磁路系统、接触系统,磁路系统包括缠绕有漆包线4的线圈架3、铁芯2、轭铁5、衔铁1,铁芯2穿在线圈架3中,且铁芯2一端连接轭铁5一端;接触系统包括设有动触点71的动簧7、设有静触点81的静簧8。衔铁1可摆动地立在铁芯2另一端处(所述“立”是指衔铁1在被释放状态非卧态,其可以是垂直的直立状态,也可以是倾斜一定角度并接近直立的状态),且衔铁1与线圈架3配合有第一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1沿线圈架3轴向向外移动;衔铁1与轭铁5另一端配合有第二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1向上移动;衔铁1与底座6配合有第三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1向下移动;推动卡10一端连接动簧7,另一端连接衔铁1,且所述衔铁1由推动卡7驱动复位,即,该推动卡10可受动簧7反力作用驱使衔铁1复位。外壳20底端开口,该外壳20包裹所述接触系统、磁路系统、底座6等。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线圈架3一端设有位于所述衔铁1左右两侧的两延伸块31,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该两延伸块31的相对内侧面分别设置的一限位凸台311,以及所述衔铁1左右两侧壁底部分别设置的一让位缺口11,如图4所示,各限位凸台311分别穿过相应侧的让位缺口11后,通过与让位缺口11在高度方向上错开,对衔铁1形成限位。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所述衔铁1底端朝所述轭铁5另一端设置的限位凸块12,该限位凸块12靠在所述轭铁5另一端下表面。如图5、图6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推动卡、以及设置于该底座的磁路系统、接触系统,磁路系统包括缠绕有漆包线的线圈架、铁芯、轭铁、衔铁,铁芯穿在线圈架中,且铁芯一端连接轭铁一端;接触系统包括设有动触点的动簧、设有静触点的静簧;其特征在于:衔铁可摆动地立在铁芯另一端处,且衔铁与线圈架配合有第一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沿线圈架轴向向外移动;衔铁与轭铁另一端配合有第二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向上移动;衔铁与底座配合有第三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向下移动;推动卡一端连接动簧,另一端连接衔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推动卡、以及设置于该底座的磁路系统、接触系统,磁路系统包括缠绕有漆包线的线圈架、铁芯、轭铁、衔铁,铁芯穿在线圈架中,且铁芯一端连接轭铁一端;接触系统包括设有动触点的动簧、设有静触点的静簧;其特征在于:衔铁可摆动地立在铁芯另一端处,且衔铁与线圈架配合有第一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沿线圈架轴向向外移动;衔铁与轭铁另一端配合有第二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向上移动;衔铁与底座配合有第三限位结构,以限制衔铁向下移动;推动卡一端连接动簧,另一端连接衔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一端设有位于所述衔铁左右两侧的两延伸块,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该两延伸块的相对内侧面分别设置的一限位凸台,以及所述衔铁左右两侧壁底部分别设置的一让位缺口,各限位凸台分别穿过相应侧的让位缺口后,通过与让位缺口在高度方向上错开,对衔铁形成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所述衔铁底部设置的限位凸块,该限位凸块靠在所述轭铁另一端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包括所述底座上设置的支撑凸台,以及所述衔铁底部设置的配合面,该配合面靠在支撑凸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压簧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台的数量为两个,该两支撑凸台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并列分布,所述配合面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洋刘金枪林正极谭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