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伯原专利>正文

回转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4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良的回转基座,包括一底座及一垫圈,以适用于办公设备设有气压棒的办公座椅;其中,所述底座具有一供轴向元件穿置的轴孔,并于顶端设有环凹槽,且该底座的底端为置于定位元件上;所述垫圈相对装设于底座上,受轴向元件压制,而该垫圈的外径大于底座的作用面;通过上述结构,可使底座及垫圈结合设立于轴向元件与定位元件之间,在作动下,可有效避免噪音的产生及降低成本,且该垫圈大于底座的设计可使其受力处依靠轴心处,使垫圈与底座接触面积小,使旋转实施更为顺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基座,尤其是指一种由底座及垫圈(washer)组成呈一下一上组合设置于轴向元件和定位元件之间的回转基座。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请参阅图1所示,目前办公座椅10的椅座101下端衔接的支杆102,大都内置有气压棒20,使该支杆102具有升高及下降的功能,并在支杆102底端设置有椅脚103,该椅脚103与气压棒20相枢接,使椅脚103与支杆102间具有旋转的功能。而为使椅脚103与气压棒20的枢接具有省力及摩擦的效果,通常在两者之间具有一媒介,该媒介是以润滑装置1为主。请参阅图2所示,为早期使用的润滑装置1,该润滑装置1包含一上一下间隔设置的上板片11和下板片12,一设在所述两板片11、12之间的滚珠单元13,以及一上一下相互组接的上壳座14和下壳座15,其中,所述上、下壳座14、15中心分别具有一贯通的穿孔141、151。请结合参阅图1、图2所示,所述气压棒20可利用其固定端(以下通称轴向元件201),由上壳座14的穿孔141依序穿过上板片11、滚珠单元13以及下板片12,并由下壳座15的穿孔151穿出而与椅脚103的定位元件104组装结合。这样,该润滑装置1是由上板片11与气压棒20的轴向元件201相靠接,且该下板片12是与所述的定位元件104相对处靠接固定,再通过滚珠单元13的作用使轴向元件201可与定位元件104作相对的转动。然而,由于上述润滑装置1内的滚珠单元13成本较高,且在轴向元件201与定位元件104的作动下,使上板片11在受轴向元件201施压情况下与滚珠单元13旋转,以致两者相互摩擦而有噪音的产生,造成该产品的品质受到影响。其次,由于上述润滑装置1的结构多,以致产制成本高,相对组装也比较费时,不符合产业的经济效益。请参阅图3所示,为TW第580874号公告的一种经业界改良开发以企图改善上述缺失的“润滑座”的结构设计,该润滑座2是由一基座3与旋转片4组成,其中,基座3具有一沿中心轴环绕的侧壁31,该侧壁31具有一限位肋313,以及一径向衔接侧壁31的一内壁面的底壁32,该底壁32具有一上一下相反设置的上表面321与下表面322,以及一形成于该底壁32中心位置并轴向连通该上、下表面321、322的轴孔323,该轴孔323供轴向元件201穿置,并在上表面321与侧壁31的内壁面界定出一开口朝上的组装空间,而该基座3还具有一由底壁32的上表面321向下凹入且用来积存预定量油脂的缓冲空间34(环绕凹槽);而旋转片4是组装于基座3的限位肋313与上表面321之间,并会与上表面321的环绕凹槽34有些余裕空间。然而,虽然上述润滑座2利用基座3上表面321处涂抹油脂,企图改善噪音,但因其旋转片4与基座3上表面32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以致两者旋转作动不甚顺畅,再加上旋转片4与基座3上表面321之间有黏稠状的油脂,以致旋转片4在受压下会与基座3上表面321之间形成相互吸引的真空状态,这样当基座3受旋转时,即会有顺势连动着旋转片4,却又碍于旋转片4上方压阻,不仅造成两者相对间有僵持情形,而且也容易造成旋转片4的形变。请参阅图4所示,上述润滑座2的基座3采用另一实施例的运用,在基座3位于凹状组装空间的上表面321设以多数个间隔式的凹孔35,而这些凹孔35与旋转片4间形成密封,当旋转片4与上表面321呈真空紧贴时,又受旋转片4来自上方的长期下压以致旋转片4变形及上表面321下陷,造成两者有卡位情形,也致使其旋转更差。又如图3所示,所述润滑座2在安装于轴向元件201于定位元件104之前,必须于基座3顶端配合一缓冲垫30装置于其间,以供承受缓冲气压棒20的伸缩段202的下压力道。然而,由于上述润滑座2的基座3为装置旋转片4的顶端有一段限位肋313,因此使所述缓冲垫30至基座3之间留有一间隙36,这样一来,容易致使缓冲垫30中间处在经长期施压下而加速缓冲垫30变形而损坏。于是,本技术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无论是润滑装置或是润滑座的结构在制作及实际使用上存在的缺失,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借助多年来所累积的专业知识与设计制造经验,经过多方巧思和试验后,终于研发出本技术的一种相当好用、实用的结构改良的回转基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噪音的产生、且使旋转实施顺畅的回转基座。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良的回转基座,包括一底座及一垫圈(washer),其中,底座具有一轴孔,并于顶端设有环凹槽;垫圈相对装设于底座顶端,相对于底座的轴孔设有通孔,且该垫圈的外径大于底座。本技术可以适用于办公设备设有气压棒的办公座椅;安装实施时,所述底座的轴孔供轴向元件穿置,且该底座的底端为置于定位元件上;所述垫圈相对装设于底座上,受轴向元件压制,使底座及垫圈结合设立于轴向元件与定位元件之间,在作动下,可有效避免噪音的产生;而该垫圈的外径大于底座的作用面的设计可使其受力处依靠轴心处,使垫圈与底座接触面积小,使旋转实施更为顺畅。并且,本技术的回转基座安装于轴向元件与定位元件之前,需在顶端配合一缓冲垫装置其间时,由于垫圈与底座是呈密实相靠设,且缓冲垫也与垫圈形成整面接触配合,使三者间具有良好的稳固的结合强度,可均匀承受及减缓气压棒的伸缩段的下压力道,可有效降低缓冲垫的受损几率,进而延长缓冲垫及回转基座的使用寿命。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底座的环凹槽可以设置多道,优选为两道,该环凹槽的断面底部可呈圆弧形,其内可添加定量的黄油。更优选的,可在环凹槽径向处设有凹沟,该凹沟形成一个有空气的缓冲空间,使垫圈与底座之间通过黄油形成相对作动时,可有效避免产生两者呈真空紧贴的情况,从而使旋转顺利无阻。总之,本技术的回转基座,设置于轴向元件和定位元件之间(如办公座椅的椅脚部分)时,利用垫圈与底座的润滑,可有效避免噪音的产生;并使旋转实施更为顺畅,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润滑装置应用于办公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润滑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另一传统润滑装座的结构组设示意图。图4为又一传统润滑装座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显示本技术的底部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结构组设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造型的示意图。图9为显示本技术的另一造型的底部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又一造型的示意图。图11为显示本技术的又一造型的底部的示意图。图中主要符号说明10办公座椅101椅座102支杆 103椅脚104定位元件 20气压棒 201轴向元件 202伸缩段1润滑装置 11上板片 12下板片 13滚珠单元14上壳座 141穿孔15下壳座 151穿孔2润滑座 3基座 31侧壁 313限位肋32底壁321上表面 322下表面323轴孔34缓冲空间35凹孔 36间隙 30缓冲垫4旋转片 5回转基座 51底座 511轴孔512切缘 513环凹槽 514黄油 515沟516减料空间 52垫圈 52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现将有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结构特征)及达成的目的功效,以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所设计的回转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及一垫圈,其中,底座具有一轴孔,并于顶端设有环凹槽;垫圈相对装设于底座顶端,相对于底座的轴孔设有通孔,且该垫圈的外径大于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璔萲
申请(专利权)人:徐伯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