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氧气自救器模拟演练教学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390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救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氧气自救器模拟演练教学仪器。基体为矿山压缩氧自救器,包括外壳、清洁罐、气囊、口具和呼气导管,所述清洁罐内装填有二氧化碳吸收剂,所述外壳、清洁罐、气囊、口具和呼气导管均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清洁罐的底部的外壳上开设有装药口,所述装药口的直径大于清洁罐的直径且通过底盖封闭,所述清洁罐的顶部与气囊连接的结构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气囊的表面贴装有LED灯带,指示氧气路径,所述口具为可拆卸结构,包括口具基座和弹簧卡扣,所述口具基座与气囊通过弹簧卡扣连接,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剂内添加酚酞试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巧妙,生产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与自救器培训领域。

A kind of simulated teaching instrument for compressed oxygen self rescu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氧气自救器模拟演练教学仪器
本技术涉及自救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氧气自救器模拟演练教学仪器。
技术介绍
煤矿职工自救器操作演练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培训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煤矿职工的自救器操作演练培训主要使用已经装备的自救器作为教学仪器。由于自救器是一种一次性使用仪器设备,一经开启使用,因为密封失效、氧气消耗、二氧化碳吸收剂失效、呼吸系统内进入水分等等因素,导致该自救器就不能再次使用,即便作为培训教学仪器重新还原,也与新出厂自救器的观感、触感和操作方式不完全一致。其次,煤矿企业从成本角度考虑,也不可能给每一个职工配备一台自救器作为培训仪器,往往一个队组配备一到两台甚至更少的自救器,供职工们轮流操作演练。一方面,鉴于卫生角度,职工们大多不会按照自救器实际操作步骤演练,例如不会用口含口具等,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使用已经装备的自救器作为培训教学仪器,培训效果不佳,当一台自救器经过多次使用之后,内部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操作方式和佩戴感觉和新开启的自救器是不一样的,导致职工们在培训时成绩很好,但是实际操作新自救器时反而不熟练。同时还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氧气自救器模拟演练教学仪器,基体为矿山压缩氧自救器,包括外壳(1)、清洁罐(2)、气囊(3)、口具(4)和呼气导管(5),所述清洁罐(2)内装填有二氧化碳吸收剂(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清洁罐(2)、气囊(3)、口具(4)和呼气导管(5)均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清洁罐(2)的底部的外壳(1)上开设有装药口(7),所述装药口(7)的直径大于清洁罐(2)的直径且通过底盖(8)封闭,所述清洁罐(2)的顶部与气囊(3)连接的结构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气囊(3)的表面贴装有LED灯带,指示氧气路径,所述口具(4)为可拆卸结构,包括口具基座(9)、弹簧卡扣(10)和口具塞(11),所述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氧气自救器模拟演练教学仪器,基体为矿山压缩氧自救器,包括外壳(1)、清洁罐(2)、气囊(3)、口具(4)和呼气导管(5),所述清洁罐(2)内装填有二氧化碳吸收剂(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清洁罐(2)、气囊(3)、口具(4)和呼气导管(5)均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清洁罐(2)的底部的外壳(1)上开设有装药口(7),所述装药口(7)的直径大于清洁罐(2)的直径且通过底盖(8)封闭,所述清洁罐(2)的顶部与气囊(3)连接的结构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气囊(3)的表面贴装有LED灯带,指示氧气路径,所述口具(4)为可拆卸结构,包括口具基座(9)、弹簧卡扣(10)和口具塞(11),所述口具基座(9)与气囊(3)连接,通过弹簧卡扣(10)紧固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志英冯帅王林李浩吴长青艾春毅张利娟杨勇王灵钧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科林矿山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