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腐管的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打磨装置需要借助于箱体移动而造成占据面积大、成本高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传动杆和打磨件;打磨件套接于传动杆的一端;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传动杆套接有齿杆,齿轮与齿杆相啮合;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件,传动杆套接有垂直于传动杆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挡板,转动件伸入两个挡板之间且能够与两个挡板中的至少一个相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占用面积小,节省空间。
End coating grinding device of anticorrosive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腐管的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防腐管一般也称为防腐钢管,是指经过防腐工艺加工处理,可有效防止或减缓在运输与使用过程中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发生腐蚀现象的钢制管道。防腐管在国内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热力、污水处理、水源、桥梁、钢结构等管道工程领域。通常在钢管表面涂敷防腐层后,需要将钢管端部的防腐层打磨掉,形成裸露的钢管端部,便于防腐管在使用过程中端部固定或连接。传统的防腐管端部打磨,是采用垂直打磨技术,即打磨件与防腐管垂直接触,打磨件和防腐管同时旋转,将防腐层打磨均匀地打磨掉。由于防腐管需要打磨的端部距离较长,因此打磨件在打磨过程中需要沿防腐管的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完成所需打磨的长度。现有的打磨装置通常是在容纳打磨装置的箱体下面设置滚轮,在地面上设置滑轨,利用滚轮在滑轨上移动来实现打磨装置的移动,从而实现打磨件的往复移动。但是,此种设置方式不仅使得整个设备占据面积大,而且也需使用较大功率的驱动电机带动箱体移动,成本较高且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打磨装置需要借助于箱体移动而造成占据面积大、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传动杆和打磨件;所述传动杆贯穿所述支架,所述打磨件套接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所述传动杆套接有齿杆,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杆相啮合,以使得所述传动杆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动件的一端,所述传动杆套接有垂直于所述传动杆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挡板,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伸入两个所述挡板之间,以使得所述传动杆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做直线往复运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板、连接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同侧端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板和第二支撑板围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传动杆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于所述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导向件,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导向件间隙配合。设置导向件,可以使得传动杆更稳定地与支架配合连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打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件包括Y字形本体,所述Y字形本体同侧的两个端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挡块;两个所述挡块位于所述传动杆的两侧,且能够伸入两个所述挡板中。Y字形本体为常用部件,将转动件设置成Y字形本体与挡块螺纹连接的形式,便于转动件的加工和装配;并且也便于转动件的安装和拆卸。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打磨件为砂轮。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第一驱动电机通过齿轮和齿杆的传动实现传动杆的旋转,第二驱动电机通过转动件和挡板的抵接实现传动杆沿轴向方向的运动。当需要打磨防腐管时,同时开启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传动杆带动打磨件旋转着做直线往复运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打磨装置由箱体带动运动相比,本技术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占用面积小,节省空间;而且无需使用较大功率的电机驱动,降低成本,节约能源。(2)本技术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小巧灵活,使用起来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架;11、第一支撑板;12、连接板;13、第二支撑板;2、第一驱动电机;3、第二驱动电机;4、传动杆;5、打磨件;6、齿轮;7、齿杆;8、转动件;81、Y字形本体;82、挡块;9、挡板;10、导向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和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包括支架1,设置于支架1上的第一驱动电机2、第二驱动电机3、传动杆4和打磨件5。传动杆4沿水平方向贯穿支架1,打磨件5套接于传动杆4的一端,以对防腐管(图中未示出)进行打磨。支架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1、连接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3相对设置,连接板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3的下侧端部连接,以使得第一支撑板11、连接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围成一个容纳空间。第一驱动电机2和第二驱动电机3均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与连接板12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驱动电机2和第二驱动电机3与连接板12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铆接等方式连接。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3分别设置有通孔(图中未示出),传动杆4与两个通孔间隙配合。传动杆4端部的打磨件5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1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具体的,打磨件5为砂轮。可替代的,打磨件5也可以为其他打磨部件。如图2所示,优选的,第一支撑板11和/或第二支撑板13于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导向件10,传动杆4与导向件10间隙配合。具体的,导向件10为中间设置有允许传动杆4穿过的孔的导向板或导向柱,也或者为其他能够导向的部件。更具体的,第一支撑板11于通孔处螺纹连接有导向板,第二支撑板13于通孔处螺纹连接有导向柱。可替代的,第一支撑板11于通孔处螺纹连接有导向柱,第二支撑板13于通孔处螺纹连接有导向板。设置导向件10,可以使得传动杆4更稳定地与支架1配合连接。如图1和2所示,进一步的,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6,传动杆4套接有齿杆7,齿轮6与齿杆7相啮合,以使得传动杆4在第一驱动电机2的驱动下旋转。具体的,传动杆4和齿杆7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齿杆7的齿沿传动杆4的轴向方向延伸,且齿杆7的长度大于传动杆4沿轴向运动的最大距离,以使得齿杆7能够相对于齿轮6滑动。如图2和3所示,进一步的,传动杆4套接有垂直于传动杆4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挡板9。挡板9的形状可以为圆板或方板等形状。第二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转动件8的一端,转动件8包括Y字形本体81,Y字形本体81同侧的两个端部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挡块82;两个挡块82位于传动杆4的两侧,且能够伸入两个挡板9之间,以使得传动杆4在第二驱动电机3的驱动下沿传动杆4的轴向做直线往复运动。具体的,挡块82的形状为柱状,可替代的,挡块82的形状不做限制,也可以为矩形体、球体等。Y字形本体81为常用部件,因此,将转动件8设置成Y字形本体81与挡块82螺纹连接的形式,便于转动件8的加工和装配;并且也便于转动件8的安装和拆卸。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传动杆和打磨件;所述传动杆贯穿所述支架,所述打磨件套接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所述传动杆套接有齿杆,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杆相啮合,以使得所述传动杆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动件的一端,所述传动杆套接有垂直于所述传动杆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挡板,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伸入两个所述挡板之间,以使得所述传动杆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做直线往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传动杆和打磨件;所述传动杆贯穿所述支架,所述打磨件套接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所述传动杆套接有齿杆,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杆相啮合,以使得所述传动杆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动件的一端,所述传动杆套接有垂直于所述传动杆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挡板,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伸入两个所述挡板之间,以使得所述传动杆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做直线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管端部涂层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板、连接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同侧端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板和第二支撑板围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以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鑫金钰防腐保温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