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
本技术涉及了汽车手柄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手柄的壳体强度低,按压易变形,致使手柄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异响,客户使用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其组装便捷,不易产生异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以及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壳体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三抵持部和第四抵持部,所述第三抵持部与所述第四抵持部平行设置;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面的中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面的边缘上连续设有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以及第三卡接块;所述第二壳体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凸块,第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以及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壳体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三抵持部和第四抵持部,所述第三抵持部与所述第四抵持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及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第一抵持部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壁和第一抵持部上;所述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两侧面上,第二加强筋和第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以及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壳体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三抵持部和第四抵持部,所述第三抵持部与所述第四抵持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及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第一抵持部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壁和第一抵持部上;所述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两侧面上,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平行设置;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面的中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面的边缘上连续设有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以及第三卡接块;所述第二壳体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壳体此端的边缘向外延伸有第三凸块以及第四凸块;
第三壳体;
骨架,所述骨架包括支柱和两个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柱一端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中间还设有一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可枢转连接有按钮帽;一个所述第一支架远离另一个第一支架的面上设有第一固定部,另一个所述第一支架远离一个所述第一支架的面上设有第二固定部,此面上还设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抵持部能够抵持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第二抵持部能够抵持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所述支柱上设有第五凸块,所述第三抵持部的一端能够抵持在设有第一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三抵持部的另一端能够抵持在所述第五凸块上;所述支柱上设有第六凸块,所述第四抵持部的一端能够抵持在设有第二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四抵持部的另一端能够抵持在所述第六凸块上;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能够包裹所述骨架上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和一个所述第二支架,所述按钮帽能从所述第一通孔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帆,王琢,
申请(专利权)人:盖尔瑞孚艾斯曼昆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