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按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107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开关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旋转按钮;包括下壳体、编码器、上壳体及键帽,所述编码器包括电路板及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旋转轴,所述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上,在上壳体内设置有支撑体,支撑体与下壳体密封连接形成一腔室,所述电路板设置在腔室内,旋转轴伸出支撑架之外,且旋转轴的上端与键帽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编码器作为电气部件,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

A rotary butt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按钮
:本技术属于开关
,特指一种旋转按钮。
技术介绍
:在一些家用电器上,需要使用旋转按钮。旋转按钮通常具有左旋、右旋及按下的功能。现有的旋转按钮大多是通过磁敏传感器感应磁铁的旋转角度来实现的,电路结构复杂,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编码器作为电气部件,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旋转按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旋转按钮,包括下壳体、编码器、上壳体及键帽,所述编码器包括电路板及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旋转轴,所述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上,在上壳体内设置有支撑体,支撑体与下壳体密封连接形成一腔室,所述电路板设置在腔室内,旋转轴伸出支撑架之外,且旋转轴的上端与键帽连接。在上述的旋转按钮中,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板,在支撑板的中部设置一上筒体,上筒体上设置有贯穿支撑板上、下平面的通孔,所述支撑板的底平面上设置有下筒体,所述旋转轴穿过通孔伸出上筒体之外。在上述的旋转按钮中,所述支撑板的上平面由其中心向外倾斜,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面与上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在上述的旋转按钮中,所述下壳体的中部下沉形成一凹腔,在凹腔外圈的下壳体的上平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支撑体的下筒体插设在环形凹槽内,且下筒体与环形凹槽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在上述的旋转按钮中,所述环形凹槽外圈的下壳体上周向分布有若干排水孔。在上述的旋转按钮中,所述上壳体的上端沿周向设置有一块以上第一磁铁,在键帽上嵌设有位置及数量与第一磁铁对应的第二磁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相邻端磁极相同。在上述的旋转按钮中,所述支撑体的底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柱,在第一安装柱上设置有螺纹孔,下壳体通过螺钉螺接在第一安装柱的螺纹孔内与支撑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的底面向下延伸有若干第二安装柱,在第二安装柱上设置有螺纹孔,支撑体通过螺钉螺接在第二安装柱的螺纹孔内与上壳体固定连接。在上述的旋转按钮中,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凹止口,所述下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凸止口,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凹止口与凸止口连接。在上述的旋转按钮中,所述支撑体上向外延伸有凸沿,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凸沿设置在缺口内。在上述的旋转按钮中,所述上壳体的上端边沿周向分布有若干安装接耳,在安装接耳上设置有安装孔;或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周向分布有若干用于安装固定的弹性卡扣;或所述下壳体外罩设有底罩,底罩通过螺钉与下壳固定连接,在底罩的上端周向分布有若干安装接耳,在安装接耳上设置有安装孔。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1、本技术使用编码器作为电气部件,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2、本技术设置排水孔,可将进入旋转按钮内的水或水汽向外排出。3、本技术结构紧凑、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键帽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支撑体的正面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支撑体的反面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上壳体的正面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上壳体的反面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下壳体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编码器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13是图12的B-B剖视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立体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主视图;图16是图15的C-C剖视图。图中:1、下壳体;2、编码器;3、上壳体;4、键帽;5、电路板;6、旋转轴;7、支撑体;8、腔室;9、支撑板;10、上筒体;11、通孔;12、下筒体;13、间隙;14、凹腔;15、环形凹槽;16、密封圈;17、排水孔;18、第一磁铁;19、第二磁铁;20、第一安装柱;21、第二安装柱;22、插接柱;23、凹槽;24、插孔;25、凸台;26、安装接耳;27、凹止口;28、凸止口;29、缺口;30、凸沿;31、弹性卡扣;32、底罩;33、D形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10:一种旋转按钮,包括下壳体1、编码器2、上壳体3及键帽4,所述编码器2包括电路板5及安装在电路板5上的旋转轴6,旋转轴6可以在电路板5上按压,所述上壳体3设置在下壳体1上,在上壳体3内设置有支撑体7,支撑体7与下壳体1密封连接形成一腔室8,所述电路板5设置在腔室8内,旋转轴6伸出支撑体7之外,键帽4的下端插设在上壳体3内,且旋转轴6的上端与键帽4连接,安装时,旋转轴6的上端设置成D形,对应的在键帽4内设置有D形孔33,旋转轴6的上端插接在D形孔内。除了D形结构,也可以采用键槽结构。本技术是一种旋转按钮,是开关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编码器的电路板通过电线连接在对应的电路上,编码器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的(市场上称为一键旋钮),对其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本技术不做详细描述。通过转动键帽4带动旋转轴6转动进而实现开或关的动作。本技术适用于大部分的家用电器上,如:智能马桶上、燃气灶上或洗衣机上等。如图3、图5、图6所示,所述支撑体7包括支撑板9,在支撑板9的中部设置一上筒体10,上筒体10上设置有贯穿支撑板9上、下平面的通孔11,所述支撑板9的底平面上设置有下筒体12,所述旋转轴6穿过通孔11伸出上筒体10之外。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9的上平面由其中心向外倾斜,所述支撑板9的外侧面与上壳体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13。其中,靠近中心部位高于支撑板9外边沿的高度,起到导流的效果。如图1和图9所示,所述下壳体1的中部下沉形成一凹腔14,在凹腔14外圈的下壳体1的上平面设置有环形凹槽15,支撑体7的下筒体12插设在环形凹槽15内,且下筒体12与环形凹槽1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6。通过密封圈16,使支撑体7与下壳体1之间形成密封,有效防止电路板5进水。如图3和图9所示,所述环形凹槽15外圈的下壳体1上周向分布有若干排水孔17。排水孔17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实施例的排水孔17设置有7个,且每个排水孔17呈长方形。在一些潮湿的环境中,水汽会从上壳体3与键帽4之间的间隙进入到上壳体3内,在支撑板9的上平面的导流下经过间隙13进入到下壳体1内,通过排水孔17向外排出。为了实现旋转轴6的自动复位,所述上壳体3的上端沿周向设置有一块以上第一磁铁18,在键帽4上嵌设有位置及数量与第一磁铁18对应的第二磁铁19,且第一磁铁18、第二磁铁19相邻端磁极相同。本实施例的第一磁铁18设置有两个,对应的第二磁铁19也设置有两个。当键帽4带动旋转轴6旋转到位后,第一磁铁18、第二磁铁19相斥,键帽4、旋转轴6复位。本技术的旋转轴6的转动角度为正旋40°,反旋40°。...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按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编码器(2)、上壳体(3)及键帽(4),所述编码器(2)包括电路板(5)及安装在电路板(5)上的旋转轴(6),所述上壳体(3)设置在下壳体(1)上,在上壳体(3)内设置有支撑体(7),支撑体(7)与下壳体(1)密封连接形成一腔室(8),所述电路板(5)设置在腔室(8)内,旋转轴(6)伸出支撑体(7)之外,且旋转轴(6)的上端与键帽(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按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编码器(2)、上壳体(3)及键帽(4),所述编码器(2)包括电路板(5)及安装在电路板(5)上的旋转轴(6),所述上壳体(3)设置在下壳体(1)上,在上壳体(3)内设置有支撑体(7),支撑体(7)与下壳体(1)密封连接形成一腔室(8),所述电路板(5)设置在腔室(8)内,旋转轴(6)伸出支撑体(7)之外,且旋转轴(6)的上端与键帽(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7)包括支撑板(9),在支撑板(9)的中部设置一上筒体(10),上筒体(10)上设置有贯穿支撑板(9)上、下平面的通孔(11),所述支撑板(9)的底平面上设置有下筒体(12),所述旋转轴(6)穿过通孔(11)伸出上筒体(10)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9)的上平面由其中心向外倾斜,所述支撑板(9)的外侧面与上壳体(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中部下沉形成一凹腔(14),在凹腔(14)外圈的下壳体(1)的上平面设置有环形凹槽(15),支撑体(7)的下筒体(12)插设在环形凹槽(15)内,且下筒体(12)与环形凹槽(1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15)外圈的下壳体(1)上周向分布有若干排水孔(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3)的上端沿周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继志朱兴国
申请(专利权)人:西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