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74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座,该基座具有内外间隔设置的内壁和外壁,内壁围成有用于补气的中央腔体,内壁与外壁共同围成有外周腔体,设置在基座上的连接体,该连接体具有与外周腔体连通的燃气通道,燃气通道的内壁部形成围绕中央孔的环形腔以及设置在环形腔内的导流件,借助导流件能将中央腔体内的二次空气导引入各个内火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设置在燃气通道内壁部围成的环形腔中的导流件,有效解决了燃烧器火盖的内壁区域的二次空气补充不足的现状,各个导流件与各火盖的内火孔一一对齐,具有二次空气补充准确,提高燃气燃烧效率,同时导流件可以预热二次空气,有助于提高燃烧器热效率。

A kind of burner for gas st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燃气灶的火盖通常包括有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其对锅体的加热方式基本都是外部环形火焰和内部环形火焰相结合的方式,外部环形火焰相对内部环形火焰距离锅底中心的间隔较远,外部环形火焰向外喷射,不能集中加热锅的底部,并且燃烧形成的烟气在锅底停留时间不够,造成效率低下,浪费资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295581.1(授权公告号为CN10343845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用于燃气灶具的内喷式燃烧器》其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其包括基座、引射管、连接环、炉头、烟气罩,引射管与基座固连,基座自下而上设置有连接环、炉头和烟气罩,炉头内壁具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多个火孔,该火孔的火焰向内喷射,可使火焰集中加热锅底,提高热效率,但此种燃烧器的炉头内壁的火孔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往往不足,当前混气室一体式固定的结构不利于灶具的清洁,尤其是混气室内部和腰形孔内部,用户对混气室不易清洁的投诉也越来越多,还易出现加热锅底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确保燃烧器内壁区域的二次空气充足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加热锅底均匀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改变燃烧器内壁区域的二次空气量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该基座具有内外间隔设置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围成有用于补气的中央腔体,所述内壁与外壁共同围成有外周腔体;连接体,包括有板体,所述板体的中央位置具有与所述中央腔体相对齐的中央孔,该中央孔的周沿具有竖向的内环形壁并形成围绕所述中央孔的环形腔,所述板体的外周沿则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能覆盖住所述外壁,并且所述外周沿具有竖向的外环形壁并至少与所述的内环形壁形成环形的燃气通道,该燃气通道并与所述外周腔体连通;火盖,设置在所述连接体的燃气通道之上,并且与所述连接体之间形成有混气室,所述火盖的内圈壁沿周向具有至少两个连通所述混气室的内火孔;以及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环形腔内,具有至少两个,自邻近所述内环形壁的位置向邻近所述内火孔的位置方向延伸。为了能够实现导流件能将中央腔体内的二次空气导引入各个内火孔作用的同时,还能改变中央腔体出气口的二次空气的空气量,所述导流件以能偏转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环形腔内。各个导流件可以同步进行调节,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燃烧工况而选择性地择一调节。其中导流件以能转动的方式或是以能滑移的方式进入开口,以能偏转的方式为一种技术方案的情况为:所述导流件呈竖向设置的片状,并设置在所述环形腔底部位置。此种方式类似照相机的快门的旋转开合。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腔底部位置沿所述中央孔的周缘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外凸的枢轴,每个所述导流件的根部枢接在各自对应的枢轴上从实现每个所述导流件进入所述的中央腔体的出气口。经导流件进入中央腔体的出气口而实现出气口的缩小,实现各导流件的枢转可以手动调节也可以其它的电动方式调节,可以同步枢转也可不同步枢转,若出现溢液堵塞火孔的情况下,为防止二次空气补充过量而将导流件自外向内转动。当以滑移的方式进入中央腔体的出气口时,所述导流件至少局部能沿径向方向进入所述中央腔体的出气口,通过对出气口的遮挡而使进入各个所述内火孔的二次空气减少。为了使各导流件能将中央腔体的二次空气导引至各个内火孔的根部时,每个所述导流件的根部的高度低于自由端的高度,且自下而上逐渐向上倾斜。为了各导流件还有存储溢液的功能,每个所述导流件于根部至所述自由端之间的部分局部具有凹凸结构。为了实现中央腔体内的二次空气能分别对内火孔和导流件进行二次空气的独立补充,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中央腔体内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能将所述中央腔体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分别连通所述内火孔以及所述导流件。进一步地从结构简单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分隔件呈T型,具有相互连通的水平部和竖向部,所述竖向部位于所述中央腔体的中央,并与所述中央腔体的内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导流件,所述水平部具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内火孔的第一通孔。相较水平部的两端的第一通孔距内火孔与水平部的中央部位的第一通孔距内火孔的距离更近,中央部位其补充二次空气的补充较弱,为加强此处的二次空气补充力,所述水平部的中央部位具有朝所述火盖的内火孔延伸,并基本呈圆形的第一膨大部。为了不影响中央腔体出气口的出气量,所述第一膨大部与所述中央腔体的出气口相通,并且第一膨大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中央腔体的出气口的截面积。为了更直接地对导流件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所述分隔件于所述水平部和竖向部的连接处同样具有朝所述火盖的内火孔延伸,并基本呈圆形的第二膨大部,所述第二膨大部位于所述第一膨大部之下,第二膨大部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膨大部的截面积,且所述第二膨大部与各个所述导流件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更好地,所述第二膨大部沿周向具有朝向所述导流件的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火盖包括有环状顶壁及自该环状顶壁的内、外侧边缘竖直向下延伸的所述的内圈壁和外圈壁,所述内圈壁与所述燃气通道的内环形壁相抵,所述内圈壁上开设有所述内火孔,所述外圈壁上开设有外火孔。为了稳焰火盖的内火孔或外火孔,所述内圈壁和/或外圈壁之下沿周向开设有一圈连通所述混气腔的稳焰槽。进一步地,为了稳焰火盖的内火孔或外火孔,还包括有与所述稳焰槽相连通的稳焰孔,所述稳焰孔的进气端位于所述内圈壁和/或外圈壁的底部,所述稳焰孔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稳焰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设置在燃气通道内壁部围成的环形腔中的导流件,有效解决了燃烧器火盖的内壁区域的二次空气补充不足的现状,各个导流件与各火盖的内火孔一一对齐,借助导流件能将中央腔体内的二次空气导引入各个内火孔以有效地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入,具有二次空气补充准确,提高燃气燃烧效率,同时导流件能回收利用燃气通道内壁部围成的环形腔的热量,可以预热二次空气,有助于提高燃烧器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略去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火盖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的剖视图;图9为图1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略去分隔件);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导流件处于缩小中央腔体出气口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9所示,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基座(1),该基座(1)具有内外间隔设置的内壁(11)和外壁(12),所述内壁(11)围成有用于补气的中央腔体(111),所述内壁(11)与外壁(12)共同围成有外周腔体(121);/n连接体(2),包括有板体,所述板体的中央位置具有与所述中央腔体(111)相对齐的中央孔(21),该中央孔(21)的周沿具有竖向的内环形壁(221)并形成围绕所述中央孔(21)的环形腔(3),所述板体的外周沿则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能覆盖住所述外壁(12),并且所述外周沿具有竖向的外环形壁(220)并至少与所述的内环形壁(221)形成环形的燃气通道(22),该燃气通道(22)并与所述外周腔体(121)连通;/n火盖(4),设置在所述连接体(2)的燃气通道(22)之上,并且与所述连接体(2)之间形成有混气室(41),所述火盖(4)的内圈壁(401)沿周向具有至少两个连通所述混气室(41)的内火孔(411);以及/n导流件(5),设置在所述环形腔(3)内,具有至少两个,自邻近所述内环形壁(221)的位置向邻近所述内火孔(411)的位置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基座(1),该基座(1)具有内外间隔设置的内壁(11)和外壁(12),所述内壁(11)围成有用于补气的中央腔体(111),所述内壁(11)与外壁(12)共同围成有外周腔体(121);
连接体(2),包括有板体,所述板体的中央位置具有与所述中央腔体(111)相对齐的中央孔(21),该中央孔(21)的周沿具有竖向的内环形壁(221)并形成围绕所述中央孔(21)的环形腔(3),所述板体的外周沿则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能覆盖住所述外壁(12),并且所述外周沿具有竖向的外环形壁(220)并至少与所述的内环形壁(221)形成环形的燃气通道(22),该燃气通道(22)并与所述外周腔体(121)连通;
火盖(4),设置在所述连接体(2)的燃气通道(22)之上,并且与所述连接体(2)之间形成有混气室(41),所述火盖(4)的内圈壁(401)沿周向具有至少两个连通所述混气室(41)的内火孔(411);以及
导流件(5),设置在所述环形腔(3)内,具有至少两个,自邻近所述内环形壁(221)的位置向邻近所述内火孔(411)的位置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5)以能偏转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环形腔(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5)呈竖向设置的片状,并设置在所述环形腔(3)底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3)底部位置沿所述中央孔(21)的周缘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外凸的枢轴(31),每个所述导流件(5)导流件的根部(511)枢接在各自对应的枢轴(31)上从实现每个所述导流件(5)导流件进入所述的中央腔体(111)的出气口(11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5)至少局部能沿径向方向进入所述中央腔体(111)的出气口(1111),通过对出气口(1111)的遮挡而使进入各个所述内火孔(411)的二次空气减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流件(5)导流件的根部(511)的高度低于自由端(512)的高度,且自下而上逐渐向上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流件(5)导流件于根部(511)至所述自由端(512)之间的部分局部具有凹凸结构(513)。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中央腔体(111)内的分隔件(6),所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