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74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具有燃气室的燃烧器本体、与燃气室相连通的燃气管以及覆盖在所述燃气室敞口顶部的网孔式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室至少有两个,并且自中央向外围依次间隔分布,每个燃气室的底部封闭,相邻两个燃气室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上下贯通的空气补充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燃烧器能使火焰平均地散布在该网孔式火盖上形成短焰,且火焰不易飞火而增加燃烧效率,一方面有助于使燃气更均匀地分布在燃气室的各处,从而使到达火孔处的燃气流速更均匀,提高了热效率和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空气补充通道的进气面积大,从而提高了燃烧器的热负荷。

A kind of burner for gas st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燃气灶的燃烧器大致可区分为外焰式炉并没有及内焰式炉头两种,由于外焰式炉头产生的火焰常易产生飞火现象,导致其不能均匀的导热,燃烧效率较差,故有浪费燃气,煮食时间较长等缺失;而内焰式炉并没有产生的火焰,因为可向内集中,因此燃烧效率得以提升,但内焰式炉头的火焰集中在中央部位,无法达到火焰均匀分布的效果。另外外焰式炉头与内焰式炉头都属于二次燃烧的结构,而二次燃烧需要较多的空气将一次燃烧后的中间产物予以完全燃烧,因此,在炉头四周需设置较大的空气吸入空间,再者,二次燃烧的炉头结构,常设置有内环与外环,且内、外环周缘需布满斜向的火焰孔,因此,二次燃烧的炉头,具有结构复杂与加工困难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火焰能均匀分布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具有燃气室的燃烧器本体、与燃气室相连通的燃气管以及覆盖在所述燃气室敞口顶部的网孔式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室至少有两个,并且自中央向外围依次间隔分布,每个燃气室的底部封闭,相邻两个燃气室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上下贯通的空气补充通道。为了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于网孔式火盖中自内向外分布更均匀,所述燃气室中位于中央的燃气室之出气口的面积比位于外围的相邻燃气室之出气口的面积小50%~70%。进一步地,所述的燃气管至少有两个,并且分别与所述的燃气室对应。同样地,为了使得燃气在各燃气管内分布更均匀,也更节省安装空间,也更便于进气,所述的燃气管内外套叠,并且其中位于内侧的燃气管之入气端的横截面积比位于外围的相邻燃气管之入气端的横截面积小17%~50%。优选地,所述燃气室具有两个即位于中央的中央燃气室和位于外周的外周燃气室,其中所述燃烧器本体包括内外间隔设置的第一内环壁和第一外环壁以及连接两者的第一底壁,以及内外间隔设置的第二内环壁和第二外环壁以及连接两者的第二底壁,所述第一内环壁和第一外环壁及第一底壁共同围成所述中央燃气室,所述第二内环壁和第二外环壁及第二底壁共同围成所述外周燃气室。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补充通道也具有两个即位于中央的中央空气补充通道和位于外周的外周空气补充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内环壁围成有中央腔体,所述中央腔体即为位于中央的所述中央空气补充通道,所述第一外环壁与所述第二内环壁围成有外周腔体,所述外周腔体即为位于外周的外周空气补充通道。进一步地,所述中央燃气室的入口开设在所述第一外环壁的外侧壁上,对应地,所述外周燃气室的入气口开设在所述第二外环壁的外壁上,所述燃气管具有两个,包括有内燃气管和外燃气管,所述内燃气管横向贯穿所述外周燃气室设置,并且所述内燃气管的出气端连接在所述入口上,而所述外燃气管的出气端连接在所述入气口上。由于中央燃气室的入口开设在所述第一外环壁的外侧壁上,对应地,所述外周燃气室的入气口开设在所述第二外环壁的外壁上,从而内燃气管和外燃气管内的燃气从入气端垂直射入燃中央燃气室和外周燃气室后,在网孔式火盖的作用下,可使燃气改变流动方向朝四周流动,有助于使得燃气在网孔式火盖上分布更均匀。为了防止内燃气管内的燃气向外周空气补充通道泄漏,所述第二内环壁具有供所述内燃气管穿过的通孔,所述内燃气管的管壁外凸有能与所述通孔的孔壁相抵的环形挡圈。为了加强环形挡圈与通孔孔壁的密封性,所述环形挡圈具有自内向外的弧度,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喷嘴座组件,所述喷嘴座组件包括有呈U型的支架、喷嘴座以及连接在所述喷嘴座上的喷嘴,其中所述支架中与所述外燃气管轴线相垂直的第一臂和第二臂连接在所述外燃气管的管壁外围,所述支架中连接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第三臂设置有所述喷嘴座和喷嘴。为了增加外燃气管内燃气的均匀性,所述喷嘴包括有朝向所述内燃气管的入气端的内喷嘴以及朝向所述外燃气管的入气端的第一外喷嘴和第二外喷嘴,所述内喷嘴位于所述第一外喷嘴和第二外喷嘴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燃烧器能使火焰平均地散布在该网孔式火盖上形成短焰,且火焰不易飞火而增加燃烧效率,一方面有助于使燃气更均匀地分布在燃气室的各处,从而使到达火孔处的燃气流速更均匀,提高了热效率和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由各燃气室之间围成的空气补充通道的进气面积大,从而提高了燃烧器的热负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燃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具有燃气室的燃烧器本体1、与燃气室相连通的燃气管以及覆盖在燃气室敞口顶部的网孔式火盖2,燃气室至少有两个,并且自中央向外围依次间隔分布,每个燃气室的底部封闭,相邻两个燃气室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上下贯通的空气补充通道,该燃烧器能使火焰平均地散布在该网孔式火盖2上形成短焰,且火焰不易飞火而增加燃烧效率,一方面有助于使燃气更均匀地分布在燃气室的各处,从而使到达火孔处的燃气流速更均匀,提高了热效率和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由各燃气室之间围成的空气补充通道的进气面积大,从而提高了燃烧器的热负荷。当然各个燃气室可相互独立也可相互贯通,本专利技术以相互独立为例展开。为了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于网孔式火盖2中自内向外分布更均匀,燃气室中位于中央的燃气室之出气口的面积比位于外围的相邻燃气室之出气口的面积小50%~70%,如60%,同样地,为了使得燃气在各燃气管内分布更均匀,也更便于进气,燃气管中位于内侧的燃气管之入气端的横截面积比位于外围的相邻燃气管之入气端的横截面积小17%~50%,如50%。本实施例以两个燃气室和两个空气补充室为例展开说明,具体地,燃气室具有两个即位于中央的中央燃气室31和位于外周的外周燃气室32,其中燃烧器本体1包括内外间隔设置的第一内环壁11和第一外环壁12以及连接两者的第一底壁13,以及内外间隔设置的第二内环壁14和第二外环壁15以及连接两者的第二底壁16,第一内环壁11和第一外环壁12及第一底壁13共同围成中央燃气室31,第二内环壁14和第二外环壁15及第二底壁16共同围成外周燃气室32。而空气补充通道也具有两个,即位于中央的中央空气补充通道41和位于外周的外周空气补充通道42,其中第一内环壁11围成有中央腔体,中央腔体即为位于中央的中央空气补充通道41,第一外环壁12与第二内环壁14围成有外周腔体,外周腔体即为位于外周的外周空气补充通道42。其中,中央燃气室31的入口311开设在第一外环壁12的外侧壁上,对应地,外周燃气室32的入气口321开设在第二外环壁15的外壁上,燃气管具有两个,包括有内燃气管51和外燃气管52,内燃气管51横向贯穿外周燃气室32设置,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具有燃气室(31,32)的燃烧器本体(1)、与燃气室(31,32)相连通的燃气管(51,52)以及覆盖在所述燃气室(31,32)敞口顶部的网孔式火盖(2),其特征在于:/n所述燃气室(31,32)至少有两个,并且自中央向外围依次间隔分布,每个燃气室(31,32)的底部封闭,相邻两个燃气室(31,32)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上下贯通的空气补充通道(41,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具有燃气室(31,32)的燃烧器本体(1)、与燃气室(31,32)相连通的燃气管(51,52)以及覆盖在所述燃气室(31,32)敞口顶部的网孔式火盖(2),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室(31,32)至少有两个,并且自中央向外围依次间隔分布,每个燃气室(31,32)的底部封闭,相邻两个燃气室(31,32)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上下贯通的空气补充通道(41,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室(31,32)中位于中央的燃气室之出气口的面积比位于外围的相邻燃气室之出气口的面积小5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管(51,52)至少有两个,并且分别与所述的燃气室(31,32)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管(51,52)内外套叠,并且其中位于内侧的燃气管之入气端的横截面积比位于外围的相邻燃气管之入气端的横截面积小17%~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室(31,32)具有两个即位于中央的中央燃气室(31)和位于外周的外周燃气室(32),其中所述燃烧器本体(1)包括内外间隔设置的第一内环壁(11)和第一外环壁(12)以及连接两者的第一底壁(13),以及内外间隔设置的第二内环壁(14)和第二外环壁(15)以及连接两者的第二底壁(16),所述第一内环壁(11)和第一外环壁(12)及第一底壁(13)共同围成所述中央燃气室(31),所述第二内环壁(14)和第二外环壁(15)及第二底壁(16)共同围成所述外周燃气室(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补充通道(41,42)也具有两个即位于中央的中央空气补充通道(41)和位于外周的外周空气补充通道(42),其中所述第一内环壁(11)围成有中央腔体,所述中央腔体即为位于中央的所述中央空气补充通道(41),所述第一外环壁(12)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