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449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包括对框架结构建筑的楼层侧向位移不均系数和结构性能进行评定获得评定结果;根据所述评定结果确定强脊单元在所述框架结构建筑上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并绘制施工图;根据所述施工图在所述框架结构建筑上设置所述强脊单元,完成对框架结构建筑的抗震加固等步骤。通过设置强脊单元可有效控制框架结构建筑的侧向变形,有效避免结构出现薄弱层,能够实现预期破坏机制,同时强脊单元具有平面布局灵活、施工便捷,易于推广应用。

A seismic strengthening method of fram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加固方法,尤其是一种框架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在各类混凝土建筑中,框架结构是目前采用最多的结构形式之一,已有的震害表明,框架结构建筑往往因为楼层侧向变形不均匀导致结构损伤集中,形成薄弱层,在强震作用下,容易出现结构侧向残余变形过大,超过维修价值,甚至出现结构倒塌,预期的结构破坏机制难以实现。针对上述问题,有国内外学者提出了采用摇摆墙技术来控制框架结构建筑的侧向变形,避免因地震输入的不确定性和结构自身的性能不确定性导致楼层损伤集中,实现预期的破坏机制。然而,摇摆墙自重大,空间布置不灵活,且造价昂贵,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严重制约摇摆墙的推广应用。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框架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预期破坏机制且易于推广应用的框架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框架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对框架结构建筑的楼层侧向位移不均系数和结构性能进行评定获得评定结果;/nS2,根据所述评定结果确定强脊单元在所述框架结构建筑上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并绘制施工图;/nS3,根据所述施工图在所述框架结构建筑上设置所述强脊单元,完成对框架结构建筑的抗震加固;/n所述强脊单元包括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在所述框架结构建筑上且竖直布置的强脊衍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强脊衍架底部和地基之间的耗能元件,或者所述强脊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在所述框架结构建筑上且竖直布置的强脊衍架以及连接在各所述强脊衍架之间的耗能元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框架结构建筑的楼层侧向位移不均系数和结构性能进行评定获得评定结果;
S2,根据所述评定结果确定强脊单元在所述框架结构建筑上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并绘制施工图;
S3,根据所述施工图在所述框架结构建筑上设置所述强脊单元,完成对框架结构建筑的抗震加固;
所述强脊单元包括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在所述框架结构建筑上且竖直布置的强脊衍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强脊衍架底部和地基之间的耗能元件,或者所述强脊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在所述框架结构建筑上且竖直布置的强脊衍架以及连接在各所述强脊衍架之间的耗能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脊衍架包括方形框架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方形框架上下两端的支撑框架,所述方形框架包括相互围成方形结构的横杆和立杆以及连接在所述方形结构的其中一组对角上的第一斜撑杆,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立杆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支撑杆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的第二斜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未与所述第二斜撑杆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斜撑杆未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方形框架对应的边角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强脊衍架中,两个所述支撑框架对称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群贤刘洋郭子雄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