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987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的加固结构,包括核心筒后置钢结构、钢筋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核心筒后置钢结构包括核心筒钢板、钢箍板、加劲肋板和抗剪钢板,钢筋结构包括梁上钢筋、梁腰筋、梁下钢筋和梁箍筋;钢筋结构固定在钢支座上并植筋于原梁中以及穿过核心筒钢板的钢板孔而植筋于原框架柱的植筋孔中;按照截面加大梁的设计尺寸将钢筋结构通过混凝土埋藏以形成混凝土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很好的为截面加大梁提供可靠的支座,又很好的解决梁柱节点域锚固及抗震延性的问题。

A reinforced structure based on the steel structure behind the core tube of th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的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一种基于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是城市综合体建筑升级改造加固中而产生一种新的节点设计,这种节点能够很好的将新旧结构构件连接一个比较合理的受力和抗震节点处理技术。特别是框架混凝土结构采用截面加大钢筋混凝土梁或新浇筑梁与原框架柱连接节点处理,以往这种梁柱节点是通过新梁端部钢筋植筋于原框架混凝土柱,当截面加大梁或新梁配置少量钢筋是可以的,但当梁配置钢筋较多密集时,在框架柱中植筋孔洞较多,对柱会产生不同程度损伤,达不到抗震设计规范要求。传统的另一种解决方式是新增钢筋混凝土柱帽,以向外拓宽延长钢筋的锚固长度,以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但后置浇筑混凝土很难达到新老混凝土的结合,节点区域的整体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的加固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的加固结构,其包括核心筒后置钢结构、钢筋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所述核心筒后置钢结构包括核心筒钢板、钢箍板、加劲肋板和抗剪钢板,核心筒钢板围蔽于原框架柱表面,该围蔽位置位于原梁下方的新梁柱节点处,通过上下布置的钢箍板将核心筒钢板箍固在原框架柱上,核心筒钢板与原框架柱之间的接触面通过压力注胶并固化,抗剪钢板固定在核心筒钢板的内壁并嵌入原框架柱表面的抗剪槽中,加劲肋板固定在核心筒钢板的外壁,并且钢箍板和加劲肋板固定组成钢支座;钢筋结构固定在钢支座上并植筋于原梁中以及穿过核心筒钢板的钢板孔而植筋于原框架柱的植筋孔中;按照截面加大梁的设计尺寸将钢筋结构通过混凝土埋藏以形成混凝土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抗剪钢板和加劲肋板以焊缝质量等级不低于二级的焊接方式固定在核心筒钢板上。上述技术方案中,围蔽于原框架柱表面的所述核心筒钢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组合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以三面在先焊接的所述核心筒钢板和一面现场焊接的所述核心筒钢板组合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筋结构包括梁上钢筋、梁腰筋、梁下钢筋和梁箍筋,梁下钢筋由一排的中间钢筋和位于中间钢筋两侧的梁角筋组成,中间钢筋与钢支座焊接固定,梁角筋植筋于原框架柱的植筋孔中,梁腰筋和梁上钢筋植筋于原梁的植筋孔中。上述技术方案中,若干所述抗剪钢板环绕着围蔽于原框架柱四周的核心筒钢板内壁设置,与环绕着原框架柱四周的若干所述抗剪槽咬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整体结构简单而可靠性强,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很好的为截面加大梁提供可靠的支座,又很好的解决梁柱节点域锚固及抗震延性的问题。2)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由核心筒钢板、钢箍板、加劲肋板和抗剪钢板组成能够提供可靠的钢支撑结构,钢筋结构由梁上钢筋、梁腰筋、梁下钢筋和梁箍筋组成,钢筋结构与核心筒后置钢结构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成为共同的协同受力整体,位截面加大梁提供可靠的支座。3)加固方法采用干作业施工和在工厂预制构件的方案实现现代化装配式施工,对梁柱节点区域的植筋量少,有效地减少对原结构组织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加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加固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加固方法的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中,1、核心筒钢板;2、钢箍板;3、加劲肋板;4、抗剪钢板;5、原框架柱;6、原梁;7、梁上钢筋;8、梁腰筋;9、梁下钢筋;10、梁箍筋;11、中间钢筋;12、梁角筋;13、截面加大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基于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的加固结构,其包括核心筒后置钢结构、钢筋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所述核心筒后置钢结构包括核心筒钢板1、钢箍板2、加劲肋板3和抗剪钢板4,核心筒钢板1围蔽于原框架柱5表面,该围蔽位置位于原梁6下方的新梁柱节点处,通过上下布置的钢箍板2将核心筒钢板1箍固在原框架柱5上,核心筒钢板1与原框架柱5之间的接触面通过压力注胶并固化,抗剪钢板4固定在核心筒钢板1的内壁并嵌入原框架柱5表面的抗剪槽中,加劲肋板3固定在核心筒钢板1的外壁,并且钢箍板2和加劲肋板3固定组成钢支座;钢筋结构固定在钢支座上并植筋于原梁6中以及穿过核心筒钢板1的钢板孔而植筋于原框架柱5的植筋孔中;按照截面加大梁13的设计尺寸将钢筋结构通过混凝土埋藏以形成混凝土结构。本实施例中,钢箍板2分为上中下三层设置,加劲肋板3的上下端分别与中下两层的钢箍板2焊接固定,加劲肋板3上宽下窄的结构。其中,所述抗剪钢板4和加劲肋板3均以焊缝质量等级不低于二级的焊接方式固定在核心筒钢板1上。根据作业和受力要求选择合适的焊缝质量等级,将成本和加固质量的平衡最优化,提高加固效果。如图2所示,围蔽于原框架柱5表面的所述核心筒钢板1通过焊接的方式组合固定。本实施例中采用以三面在先焊接的所述核心筒钢板1和一面现场焊接的所述核心筒钢板1组合固定。三面在先焊接的所述核心筒钢板1形成U型构件,可以工厂化加工制作,也便于现场安装,四面的核心筒钢板1组成的密封构件成为一个协同受力的整体,提高加固效果。如图1-3所示,所述钢筋结构包括梁上钢筋7、梁腰筋8、梁下钢筋9和梁箍筋10,梁下钢筋9由一排的中间钢筋11和位于中间钢筋11两侧的梁角筋12组成,中间钢筋11与钢支座焊接固定,梁角筋12植筋于原框架柱5的植筋孔中,梁腰筋8和梁上钢筋7植筋于原梁6的植筋孔中。钢筋结构与钢支座焊接固定,可以将钢筋结构和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焊接为一整体,使得两者协同受力,提高加固效果。如图2所示,若干所述抗剪钢板4环绕着围蔽于原框架柱5四周的核心筒钢板1内壁设置,与环绕着原框架柱5四周的若干所述抗剪槽咬合。抗剪钢板4与抗剪槽咬合,使得核心筒后置钢结构更加牢固,提高加固效果。如图3-4所示的本实施例,应用如上述的基于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的加固结构而采用的加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在新梁柱节点处的框架柱上放线定位截面加大梁的定位线;S1、根据设计要求在原框架柱5上开抗剪钢板4对应的抗剪槽和梁角筋12对应的植筋孔,然后清理原框架柱5表面的灰尘,并利用丙酮清洗;根据设计要求在原梁6上开梁腰筋8和梁上钢筋7对应的植筋孔;根据设计要求在核心筒钢板1上开梁角筋12对应的钢板孔;S2、在新梁柱节点处围绕原框架柱5安装并焊接固定所述的核心筒钢板1,安装时,将各抗剪钢板4对应嵌入抗剪槽中;将钢箍板2、加劲肋板3和核心筒钢板1彼此焊接固定,钢箍板2与加劲肋板3成为钢支座;S3、将钢筋结构中的梁下钢筋9的中间钢筋11焊接于钢支座;S4、将钢筋结构中的梁角钢筋对应植筋孔和钢板孔植筋于原框架柱5内;S5、对核心筒钢板1与原框架柱5之间的接触面进行压力注胶并固化;S6、待胶固化后,按照设定进行截面加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筒后置钢结构、钢筋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所述核心筒后置钢结构包括核心筒钢板、钢箍板、加劲肋板和抗剪钢板,核心筒钢板围蔽于原框架柱表面,该围蔽位置位于原梁下方的新梁柱节点处,通过上下布置的钢箍板将核心筒钢板箍固在原框架柱上,核心筒钢板与原框架柱之间的接触面通过压力注胶并固化,抗剪钢板固定在核心筒钢板的内壁并嵌入原框架柱表面的抗剪槽中,加劲肋板固定在核心筒钢板的外壁,并且钢箍板和加劲肋板固定组成钢支座;钢筋结构固定在钢支座上并植筋于原梁中以及穿过核心筒钢板的钢板孔而植筋于原框架柱的植筋孔中;按照截面加大梁的设计尺寸将钢筋结构通过混凝土埋藏以形成混凝土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筒后置钢结构、钢筋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所述核心筒后置钢结构包括核心筒钢板、钢箍板、加劲肋板和抗剪钢板,核心筒钢板围蔽于原框架柱表面,该围蔽位置位于原梁下方的新梁柱节点处,通过上下布置的钢箍板将核心筒钢板箍固在原框架柱上,核心筒钢板与原框架柱之间的接触面通过压力注胶并固化,抗剪钢板固定在核心筒钢板的内壁并嵌入原框架柱表面的抗剪槽中,加劲肋板固定在核心筒钢板的外壁,并且钢箍板和加劲肋板固定组成钢支座;钢筋结构固定在钢支座上并植筋于原梁中以及穿过核心筒钢板的钢板孔而植筋于原框架柱的植筋孔中;按照截面加大梁的设计尺寸将钢筋结构通过混凝土埋藏以形成混凝土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框架核心筒后置钢结构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钢板和加劲肋板以焊缝质量等级不低于二级的焊接方式固定在核心筒钢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王胜忠黄炯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青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