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拉丝模盒切换盘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45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材拉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材拉丝模盒切换盘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定位柱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柱的下方设置有穿线孔,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模盒,模盒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定位槽连接的连接环,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连接有转轴,第一转盘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转轴穿过连接孔向外延伸的一端设置有从动轮,从动轮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主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个模盒转动切换使用,操作快捷简便,提高模盒切换使用速度,确保线材或棒材的拉拔加工质量。

A switch plate body of wire drawing die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材拉丝模盒切换盘体
本技术涉及线材拉丝
,尤其涉及一种线材拉丝模盒切换盘体。
技术介绍
金属拉丝机属于金属制品生产加工设备,目的是为了把线材或棒材经过拉丝机的拉拔处理,使线材或棒材的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和矫直度都达到标准件的金属制品生产加工要求。其中,模盒是金属拉丝机对线材或棒材进行拉拔过程中的关键零部件,由于拉拔加工而造成线材或棒材的表面不平整且暗淡无光,因此在常规的生产加工中需要对线材或棒材进行表面处理,在模盒内通常会放入适量的拉丝粉,拉丝粉包括粗拉粉、精拉粉与光亮粉,三者都能对线材或棒材起着不同程度的润滑清洁作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三者之间不能混合使用,大多数通过人工挖掘清理干净模盒内一种类型的拉丝粉,之后再倒入另一种类型的拉丝粉继续使用,操作繁琐复杂,耗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线材或棒材的拉拔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材拉丝模盒切换盘体,采用三个模盒转动切换使用,操作快捷简便,提高模盒切换使用速度,确保线材或棒材的拉拔加工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线材拉丝模盒切换盘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的下方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模盒,所述模盒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定位槽连接的连接环,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一转盘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转轴穿过连接孔向外延伸的一端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优选的,所述模盒内并排设置有第一槽体、第二槽体与第三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第二槽体、第三槽体以及模盒的侧壁均开设有供线材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三槽体的顶部铰接有盖合板。优选的,所述第一槽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内设置有定位孔。优选的,所述盖合板盖合第三槽体一面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密封胶条。优选的,所述第二槽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线材拉丝模盒切换盘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的下方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模盒,所述模盒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定位槽连接的连接环,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一转盘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转轴穿过连接孔向外延伸的一端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作为优选,模盒设置有三个,三个模盒分别装有粗拉粉、精拉粉与光亮粉,三根线材或棒材分别穿过三个穿线孔,进而分别进入装有粗拉粉的模盒、装有精拉粉的模盒、装有光亮粉的模盒,实现对三根线材或棒材分别进行粗糙、精细、磨光的拉丝润滑操作,有效提高线材或棒材表面的粗糙度和光亮度,进而提高线材或棒材的表面整体美观性,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同步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进而带动与从动轮连接的转轴一起转动,连接于转轴的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也跟随一起转动,模盒的两端通过连接环分别与装设于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的定位柱的定位槽卡接,跟随着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一起转动,实现快速转动切换三个模盒的工作位置。本技术采用三个模盒转动切换使用,操作快捷简便,提高模盒切换使用速度,确保线材或棒材的拉拔加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模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模盒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转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第一转盘2——第二转盘3——定位柱4——定位槽5——穿线孔6——模盒61——第一槽体62——第二槽体63——第三槽体64——通孔65——盖合板66——定位座67——定位孔68——密封胶条69——排料口7——连接环8——转轴9——连接孔10——从动轮11——驱动电机12——主动轮13——同步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线材拉丝模盒切换盘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转盘1和第二转盘2,所述第一转盘1与第二转盘2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3,所述定位柱3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4,所述定位柱3的下方设置有穿线孔5,所述第一转盘1与第二转盘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模盒6,所述模盒6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定位槽4连接的连接环7,所述第一转盘1与第二转盘2之间连接有转轴8,所述第一转盘1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9,所述转轴8穿过连接孔9向外延伸的一端设置有从动轮10,所述从动轮10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主动轮12,所述主动轮12与从动轮10之间连接有同步带13。作为优选,模盒6设置有三个,三个模盒6分别装有粗拉粉、精拉粉与光亮粉,三根线材或棒材分别穿过三个穿线孔5,进而分别进入装有粗拉粉的模盒6、装有精拉粉的模盒6、装有光亮粉的模盒6,实现对三根线材或棒材分别进行粗糙、精细、磨光的拉丝润滑操作,有效提高线材或棒材表面的粗糙度和光亮度,进而提高线材或棒材的表面整体美观性,通过驱动电机11驱动主动轮12转动,主动轮12通过同步带13与从动轮10传动连接,进而带动与从动轮10连接的转轴8一起转动,连接于转轴8的第一转盘1与第二转盘2也跟随一起转动,模盒6的两端通过连接环7分别与装设于第一转盘1、第二转盘2的定位柱3的定位槽4卡接,跟随着第一转盘1与第二转盘2一起转动,实现快速转动切换三个模盒6的工作位置。本技术采用三个模盒6转动切换使用,操作快捷简便,提高模盒6切换使用速度,确保线材或棒材的拉拔加工质量。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模盒6内并排设置有第一槽体61、第二槽体62与第三槽体63,所述第一槽体61、第二槽体62、第三槽体63以及模盒6的侧壁均开设有供线材穿过的通孔64,所述第三槽体63的顶部铰接有盖合板65。具体地,工作时,拉丝粉放置于第三槽体63内,线材或棒材通过通孔64依次穿过模盒6的侧壁、第三槽体63、第二槽体62和第一槽体61,线材或棒材在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将第三槽体63内的拉丝粉带入到第二槽体62中,设置于第三槽体63顶部的盖合板65有效防止拉丝粉飘出扩散到外面而污染工作环境。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槽体61的内侧壁设置有定位座66,所述定位座66内设置有定位孔67。具体地,定位座66设置于第一槽体61的内侧壁,而且在定位座66上开设有用于模头定位的定位孔67,实现快速方便地安装模头。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盖合板65盖合第三槽体63一面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密封胶条68。具体地,模盒6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材拉丝模盒切换盘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的下方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模盒,所述模盒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定位槽连接的连接环,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一转盘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转轴穿过连接孔向外延伸的一端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材拉丝模盒切换盘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的下方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模盒,所述模盒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定位槽连接的连接环,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一转盘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转轴穿过连接孔向外延伸的一端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材拉丝模盒切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超马仲富王仁君牛学法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仲鼎钢铁线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